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性研究

2015-10-28 07:23廖唐洪李青莉卢泳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廖唐洪 李青莉 卢泳

[摘要] 目的 构建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性分析。 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深入访谈法、小组讨论法确定评价体系指标并赋权重。选取相关领域具备一定资质的16名专家进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以江西省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性调查分析。 结果 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30项。专家积极系数为87.5%,专家权威系数为0.8369,协调系数W值接近0.5。 结论 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能充分体现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可为医院教学管理提供实用评价工具。

[关键词] 教学能力;带教老师;教学医院;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R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c)-005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teaching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hospital clinical teachers and analysis empirically. Methods Using the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deep interview and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weight factors. 16 experts with certain quality of related fields were selected to give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f empir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Results Teaching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hospital clinical teachers included 3 primary indicators, 9 secondary indicators, 30 thirdly indicators. The positive coefficient was 87.5%; the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 was 0.8369; the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W value closed to 0.5. Conclusion The teaching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hospital clinical teachers and analysis empirically can provide a very practical evaluation tool for hospital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Teaching ability; Clinical teachers; Teaching hospital; Evaluation system

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一种特殊个体心理特征[1]。医学教育最主要特点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院教学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医院临床带教老师能否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拥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显著影响[3]。合理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成为医院教学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是医学知识传授过程,很难进行简单的量化考核。因此,建立准确、灵敏度高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构建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实证性调查分析,为客观评价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课题组于2014年5月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9名临床带教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家访谈。选取标准:①具有10年以上临床带教或教学管理经验;②副高以上职称;③年度教学考核为优秀;④本科以上学历。选取3名内科、3名外科、1名医技、2名教学管理人员作为访谈专家。访谈内容包括界定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基本内容和特征等。

课题组于2014年6~7月进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或专家函询调查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16名专家。纳入标准:①5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②中级以上职称;③年度教学考核为优秀;④本科以上学历。包括教学医院带教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医学院校实习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

课题组于2014年10月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实证性调查分析。

1.2 研究方法

首先进行文献查阅,界定教学能力的概念和包含基本内容,再对教学能力内涵和特性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关键内容。对遴选出的资深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深入访谈,做好记录,对访谈结果总结和归类,提炼教学能力关键词条。结合理论分析内容,拟定30个教学能力关键词条作为研究指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专家咨询问卷的研究指标和条目。按照Delphi法制作专家咨询问卷,整理组合反馈意见,根据专家最终意见,确立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及其具体内涵,并赋予指标权重,最终确定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1.3 研究内容

Delphi专家咨询法运用界值法进行指标筛选。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根据指标得分计算咨询专家总体认可率、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选取专家总体认可率、均数得分高于界值、变异系数得分低于界值的指标。对于有一项或两项不符的指标,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根据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决定是否纳入。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专家权重赋值法确定[4]。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程度

本次研究共遴选出16位资深专家,第一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16份,收回问卷15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3.33%;第二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15分,收回问卷14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3.33%。两轮综合积极系数为87.5%。

2.2 专家基本情况

14名专家中,男10人,占71.43%,女4人,占28.57%;30~<40岁9人,占64.29%,40岁及以上5人,占35.71%;中级职称5人,占35.71%,高级职称9人,占64.29%;从事临床教学工作10人,占71.43%,从事教学管理工作4人,占28.57%;工作年限为5~<10年4人,占28.57%,10~<20年7人,占50.00%,≥20年3人,占21.43%。

2.3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用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专家本人填写“影响程度及判断依据量化表”和“指标熟悉程度量化表”作为评价方法来计算。权威系数为熟悉程度系数和判断系数的算术平均值[5]。

专家判断系数由专家自填的“影响程度及判断依据量化表”计算得分。判断依据分为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国内外同行的了解和直觉四个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对专家做出判断的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由专家分别对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带教能力3个一级指标进行评判。判断系数的得分分为3个等级,不同得分表示专家判断影响程度,赋分情况如下:影响程度大为1,影响程度中等为0.8,影响程度小为0.6[6-7]。专家熟悉程度分为6个等级,对各等级进行赋分:很熟悉为0.9,熟悉为0.7,较熟悉为0.5,一般为0.3,较不熟悉为0.1,很不熟悉为0.0。

数据分析显示,专家判断系数均值为0.9214,熟悉程度系数均值为0.7524,权威系数均值为0.8369,见表1。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衡量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有两个指标: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CV)和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CV是用来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本课题使用CV来比较单个指标评价结果的波动程度。CV值越小,说明不同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越高[8]。经过数据分析,两轮专家咨询中各评价指标重要性的CV分别为0.1374~0.4522,0.0889~0.3285。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以肯德尔协调系数(W)表示。表示所有专家对全部指标评价结果的协调程度。W得分分布在0~1之间,W值越大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越好。根据国内几项大型德尔菲法在卫生系统的应用研究,经过几轮咨询后,协调程度较好,最后一轮的W值一般在0.5左右[9-11]。经过数据分析,本课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值接近0.5,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

2.5 两轮咨询专家意见

第一轮专家咨询各条目总体认可率为83.33%,重要性均值范围为6.0000~8.7143,4名专家提出4条意见,减去2条指标,更改1条指标内容,2条指标重新归类。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反馈情况,综合考虑指标的评分结果,做出调整后进行了第二轮专家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各条目总体认可率为92.86%,重要性均值范围为7.1429~9.2857,专家未提出意见。

2.6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加权法相结合,计算各指标权重[12-16]。将专家咨询结果汇总、整理、分析后,确定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将各个评价指标重要性得分计算算术平均值,确定各级指标中各指标的单层权重。然后将相应层级指标的单层权重相乘,算出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值。教学能力的一级指标包括3项,分别为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带教能力,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内容及各级指标权重见表2,其中带教能力权重>认知能力权重>思想品德权重。

2.7 实证性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江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实证性调查分析。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内科20名、外科20名、医技10名共50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每项评价指标10分,由课题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评分乘以各指标的组合权重算出得分,再运用标化法计算,以便于比较,得分范围为0~100分。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平均得分为(86.46±2.31)分,最高得分为98.42分,最低得分为71.83分。得分分布与各研究对象年度教学考核结果基本一致。

3 讨论

3.1 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医院是各专业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把理论结合实际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场所,医院教学及教学管理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带教老师具有临床实践和教学的双重身份,为保证实习的带教质量,遴选、考核合格的临床带教老师就尤为重要。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也需要更加科学系统的测评工具。为此课题组构建了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实证性调查分析,为客观评价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情况提供工具,为临床带教老师的聘用、考核、培养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标准,为构建完善的医学临床教育评价体系和医院教学评审体系提供依据。同时,为我国进一步规范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提出建议,大力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

3.2 构建方法的优先性

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建立评价体系。目前建立评价体系的工具主要包括小组讨论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17-19]。本研究选取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深入访谈法和小组讨论法3种方法,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能客观、完整地制订出教学能力评价指标。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应用

专家积极程度是指咨询专家对本次研究的关注和支持程度[20]。通过问卷的回收率来反映专家积极性。一般认为70%的问卷回收率具有较好的结果,能达到研究目的[11]。本课题的两轮专家咨询综合积极系数为87.5%,说明咨询专家具有非常高的应答率,非常支持本次研究。专家权威系数为0.8369,说明此次咨询专家具有很好的权威性,显著提高了咨询结果和研究结果的信服力。前后两轮专家咨询的变异系数波动减少,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值接近0.5,显著性检验有意义,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结论可靠。

3.4 指标体系的意义

本研究中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包括3项维度、9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完整体现出教学能力概念和内涵。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中,权重系数带教能力>认知能力>思想品德,说明重点评估带教老师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二级指标中业务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在各自类别中权重系数较高,充分反映临床带教老师双重性角色的特点,对临床带教老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构建的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可作为医院教学管理中非常实用的评价工具。

[参考文献]

[1] 张爱群.教学能力及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建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4):113-115.

[2] Stenr DT,Wojtczak A. The assessment of 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eation [J]. Medieal Teaehe,2003,25(6):589-5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J].医学教育,2001,(5):1-6.

[4] 贾彦彦.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系统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8.

[5] 王银发.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6] 窦吉有,张玲.铜山县农民合作医疗保险阶段性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1998,17(10):36-38.

[7] 李亚曼.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薪酬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8] 方积乾.卫生统计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

[9] 周明浩,李延平,史祖民,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 17(4):260-263.

[10] 梁万年,王红.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70(8):460-462.

[11] 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12] 王辉,陈丽,陈垦,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5):583-587.

[13] 贺佳,高尔生,楼超华.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及标准化方法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1049.

[14] 张罗漫,黄丽娟,夏结来,等.综合评价中指标值标准化方法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4,11(4):l-4.

[15] 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浙江统计,2003,(4):25.

[16] 黄宝宏.层次分析法在评价应用中的统计学审视[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2):201-203.

[17] 赵宗跃.体育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1):74-75.

[18] 王莹,周涛,钟土立,等.医院医学教学评价及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3):77-78.

[19] 卞丽芳,王薇,陈黎明,等.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12-915.

[20] Deborah H,Carolyn H. The idea attributes of chief nurses in Europe:a Delphi study [J]. J Adv Murs,2003,43(5):441-448.

(收稿日期:2015-06-12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关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关键点的研究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