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蒋月泉的一段往事

2015-10-29 14:45郁乃尧
曲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回忆录唱腔

郁乃尧

著名苏州评弹艺术家蒋月泉已离开我们十多年,而我亦退休多年。当年我俩曾保持了短暂而珍贵的友谊,多年来始终是一段美好又难忘的回忆。

那是在1983年上半年,通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书场》介绍,我与上海人民评弹团著名评弹艺术家蒋月泉先生取得了联系。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频繁书信来往中,留下了蒋月泉先生珍贵的亲笔书信23封(1983年5月23日至1984年9月23日共计22封 ;1991年5月4日来信,仅有第二页, 缺第一页估计漏寄)。在此期间,我与蒋月泉先生两次面晤畅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蒋月泉老师,身心疲惫,又患肝病,落实政策前暂居女儿家里(上海岳阳路400号)。当时他思想上深陷矛盾之中,既为“解放” 而高兴,更为恢复艺术生命和身体健康担忧。但是他深深热爱评弹事业,他迫切希望整理出版一本《从艺回忆录》,记录几十年来探索、研究苏州评弹艺术的切身体会,以提供后人借鉴。他局限于文化基础薄弱,多次托人寻觅热爱苏州评弹、又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人员协助,始终没有合适的对象。当年我在高中教语文,业余喜爱评弹,而且正值壮年,正是这个机遇促使了我们开始合作。1983年6月,蒋月泉老师带领上海人民评弹团青年演员来苏州进行专场演出,我与蒋老师在苏州城中心大井巷乐乡饭店客房里初次见面,畅叙了两小时多,当年上海人民评弹团副团长、蒋月泉的知心好友唐耿良先生也在场。我们虽初次见面,似乎无形中有一种缘分,相互促膝谈心,十分亲近。蒋老师问起我的情况,又知道我热爱评弹,尤其喜爱蒋派艺术,因此他认为由我来协助整理从艺心得体会十分适合。这次见面相谈,蒋老师和我非常投机,但由于大家各有工作任务,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别。作为全国政协代表,他在北京开会期间,也始终与我保持通信。他在来信中多次提及,自己有个心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又不好,很难坚持在舞台演出,多么渴望这批小青年(指秦建国等青年演员)能迅速成长啊!他之所以想写《从艺回忆录》,是想要为青年人更好学习传统艺术作借鉴。蒋月泉老师曾告诉我,他经常有空就反复阅读《梅兰芳舞台艺术》《盖叫天舞台艺术》《周信芳舞台艺术》等书,去北京开会也随身携带,爱不释手。而且他每次来信都要谈到这些书的精华之处,表达对老艺术家的钦佩之情。他曾寄了这几本书给我,并要求我认真阅读。

他曾在信中多次谈到“蒋调”的唱腔,除继承老师周玉泉的“周调”唱腔外,借鉴于京剧老生马派潇洒、谭派醇厚的唱腔。说表艺术方面吸收周信芳、盖叫天神韵的表演。十年浩劫后,为了早日恢复演出,他在家里用录音机反复练唱。我也曾亲眼看到他卧室里那台旧式钢丝录音机呢。他每天坚持吊嗓练唱,有时就用这台旧式钢丝录音机收录,反复收听、研究推敲,以争取早日重上书坛。但他患肝病后,健康状况不允许他再上台演出。他在家休养中曾用录音带录制了中篇评弹《家》的选段与一些自传材料,零星地记下自己的从艺体会。

作为著名艺术家,蒋月泉老师待人真诚厚道,感人至深。回顾1983年8月,他约我去上海家里第二次面聚,正逢盛夏,天气酷热,我赶到他家的时候,发现他竟特地准备了两三杯茶水,并关心地对我说:“知道你快到了,温热茶水最解渴,这是特地为你准备的。”后又送来擦汗的毛巾,我在此时顿觉忘却了旅途奔波,心里充满温暖与感激。我们谈到《从艺回忆录》的创作,尤其我们两人分隔在苏沪两地,如何合作沟通,我的工作安排等都是问题。为了让我熟悉回忆录的写作,他再次赠阅有关资料给我,如他在苏州评弹学校的讲课材料等,以及从北京购买的《盖叫天舞台艺术》一书,作为写作从艺回忆录的参考。我还记得他从北京会议结束回来,又高兴地馈赠了一本东方歌舞团的画册和北京土特产茯苓饼、果脯等。为了有利于我们合作,他曾多次与我商议合作撰写的具体方法。他曾准备先用录音机录下口述,带给我整理成文字稿,再供他修改定稿。后来又考虑便于相互沟通,他准备来苏州小住,但生活上有诸多不便。征求了我意见后,决定请上海人民评弹团去苏州教育局商调。为此,他与唐耿良副团长多次来回奔波,由于多种原因,不但商调未成,而且合作撰写蒋月泉《从艺回忆录》一事也耽搁了下来。今天回想起来,深感遗憾,这是不小的损失。

蒋月泉先生身为著名艺术家,但为人十分谦逊,从不摆名人架子。翻阅他给我的23封信中,他虽处于迷茫不惑的思想矛盾中,但更多为自己艺术方面的不足而遗憾。他谈到深受观众喜爱的“蒋调”唱腔,总是不忘提及是老师张云亭、周玉泉先生为自己打下了基础,从中又吸取其他兄弟剧种、曲艺的长处,决不是个人独创的,有许多方面尚需改进。他在信中多次写道:“蒋调是在周先生的周调基础上才发展形成的。张、周两位先生的唱腔,是自己创造的蒋调的重要基础。张、周两位先生的说功,对自己的含蓄、幽默说表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他多次告诉我说:“如果说我今天为苏州评弹书坛留下值得继承发展东西的话,也无不包含着当年老师们的心血。”他还谈到相声大师侯宝林在人民大学的讲课教材,值得苏州评弹艺术借鉴。他认为:我们在书场演出,很少研究如何很快地吸引听众,往往上了台,总是慢条斯理地抽丝剥茧地来说书,养成了节奏慢、温吞的习惯。学了侯宝林先生相声艺术的开场白,努力在实践中探索,每逢这种场面,采用有段较噱的开场白来引起听众的兴趣,制造剧场的气氛,才能说得“先声夺人”。

为了缅怀评弹一代宗师蒋月泉先生,我经常反复收听《蒋月泉先生演唱艺术集锦》,饱含热泪观看上海东方电视台录制《月下听泉》专辑。蒋月泉先生的人品、艺品将永留人间,并必将成为一份珍贵无比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回忆录唱腔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求‘材’若渴”等8则
浅谈壁画形式在舞台艺术中的运用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节奏是表演艺术的情感脉搏
浅谈剧目联合制作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写回忆录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