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萧平一席谈

2015-10-31 23:49倪洁
书画艺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钟山南京画家

倪洁

编者按2015年7月5日下午2时半,“钟山拾珍”中国(2015)鉴藏大家紫金论坛暨明粹典藏十七世纪书画珍品展开幕仪式正式开始。

萧平先生是一位集绘画、书法、鉴藏、史论于一身的学者型艺术家,在各个艺术领域都获得了突出成就,这在当今中国艺坛实属罕见。萧平先生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19年,也是中国书画鉴定权威徐邦达先生的高足,后又在江苏省国画院,专事创作和研究,现在是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书画鉴定中心主任,在全国鉴藏界具有广泛的和良好的声誉。萧平先生从事研究工作之外也精于创作,他的中国画题材广泛,其山水、画鸟、人物无不精深。著有《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陈淳》《鉴识傅抱石》《丹青论古今》等专著。

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先生在2014年4月,以2.8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界的拍卖纪录。2014年11月,在佳士得拍卖行的香港拍卖活动中以4500万美元(3.48亿港币)买下了有600年历史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5年3月,在纽约亚洲艺术周以1402万美元竞得郑和真迹,成为本届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最昂贵的拍品,也是亚洲以外地区拍卖价格最高的中国书画作品。2015年4月,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以1.14亿港元,买下一只宋代瓷花瓶。近日,刘益谦先生在德国的一场拍卖会上以20007万元人民币成功竞得清乾隆铜鎏金蓬莱八仙音乐座钟。

刘益谦:第一次来到南京参加活动,抱着对萧平老师的崇敬之心。萧平老师不但是鉴藏家,本身还是一位书画家,我也收藏了萧平老师的作品,今天有幸能与萧平老师这位前辈在南京一起对话,交谈艺术,很荣幸!艺术对我来说相当陌生,只是“艺高人胆大”,我认为艺术代表了一种传承,传承的是我们人类本身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收藏?收藏的是它的历史,收藏的是每个时代的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的地理、我们的政治以及人类的活动轨迹。所以到今天,我虽然不懂艺术,我感觉这么多年下来了还一点不懂吗?与萧老师肯定没法比,与一些专业的人也没法比,但是我与普通的老百姓比,他们可能把我当成个专家,能说出这是谁,那是什么,好像知识很渊博,这些其实是我花钱花出来的。几千万买张画,这个人是个男的女的都不知道,这不可能。

现在爱好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艺术收藏在20年前可能还是个小众群体,为什么现在对艺术关心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国家太平,大家都有追求,这是心灵上的追求,思想上的追求。文革把我们的传统精神以及传统的东西给毁灭了。这么多年,我买了不少艺术品。2012年底我在上海浦东开了一个美术馆,这源于老婆喜欢折腾,与其让她折腾我,还不如让她折腾艺术品。美术馆开了以后,整个社会对龙美术馆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同时又受上海政府的邀请在上海的浦西黄浦江边上又办了第二个美术馆,那个美术馆比第一个大一点。一个人一辈子用不了多少财富,我30多年下来赚了不少钱,但这些财富都带不走。我也没其他爱好,主要的爱好就是收藏一些艺术品。这么多年收藏下来,我感觉慢地在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因为我是初中没毕业,读书时感觉老师教给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老师教的东西是一种标准答案,社会是让你去选择不同答案的。我走了一条不知叫什么路,那时还年轻,胆子更大。我搞了收藏以后,朋友们说我水平高了,自身修养的提高,都是来自艺术的蒙养。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经历什么风雨,很多中国的文人在社会动荡时还表现出了一种文人情怀,这里面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这个过程也只有我自己能体会。

刚才主持人把我这几年收藏的艺术品的价格都报了一遍,其实我认为主持人在报价格的时候,只看到了价格,没有看到艺术品的价值。

萧平:刚才刘益谦先生作了一个既朴实又诙谐的讲话,在朴实和诙谐之中含有哲理,他讲到价格和价值的区别,这个很有意思。再比如他讲到在明永乐年间唐卡面前,他感到自己很渺小,这是一种直接的感受,是对艺术品的敬畏感,这种感受只要我们用心,都能感受到,不管你懂或者不懂。他还讲了其他的问题,包括买郑和写经,还有海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想到了郑和对于南京和中国的意义,我觉得,这些联想作为一个收藏家来说是必须有的,刘先生具备了这样的思考,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不奇怪了。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三百年前的南京画坛和南京画家》。我们就在钟山脚下,我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曾经和陈毅元帅登上过钟山,主席对陈毅讲:你看南京城像老虎一样蹲在这里,紫金山蜿蜒而来,好像一条龙,所以自古就有钟山龙盘石城虎踞这样的句子,这是诸葛亮和孙权讲的话,南京是个好地方。钟山实际上就是南京的代表,我们的展览中间有高岑画的《金陵四十景》,这是康熙年间的刻本,是我收藏的,中间就有一幅钟阜山,那是300年前钟山的样子,大家可以会后去看看。钟山是南京最有名的山,也是最高的山,300年前的钟山象征着明王朝,朱元璋在这里建都。明王朝结束以后,芜湖有位画家萧云从,就起了一个别号,叫钟山老人。他是芜湖人,为什么叫钟山老人呢?因为他的心在这里。这次,我也带了一幅萧云从的画在这里展示。对于南京的画坛,我以前曾经在南艺讲过一次,有多次的辉煌。最早孙权在南京建都,叫建康,孙权那个时期产生过一个大画家叫曹不兴,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大家不能看到他的面目。再往后,南北朝这个时期,由于晋室的南迁,迁到了南京,这是中国文化由北往南的大转移。在这个时期,3个著名的大画家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都来到了南京。顾恺之是无锡人,但他在南京活动还是很多的,南京的瓦棺寺现在已经恢复了,他曾在这里画过维摩诘壁画;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也是在南京产生的,这是一次辉煌。再往后就是南唐,南唐有画院,是中国最早的宫廷画院,在这个画院里面有很多的大画家,比如人物画家顾闳中,大家都知道故宫博物院藏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张画原来是张大干的收藏。他画的韩熙载,是南唐的一个大官僚,生活奢侈。有周文矩,故宫博物院收藏他的名作,叫《重屏会棋图》,这张画中间有两个屏风,是中国画中间借景的典型作品。千年以后的傅抱石先生,借用过这个方法,绘制了他的名作《读画图》。除了周文矩外,还有一个画家王齐翰,大家可能不熟,他传世只有一张作品,这张作品收藏在南京大学,叫《挑耳图》,后面有苏东坡和他弟弟苏子由的题跋。山水画家董源和巨然也都在南唐画院,董、巨,这是被董其昌称为南宗鼻祖的两个画家,他们开始画江南山水,创作了“披麻皴”。还有著名的花鸟画家徐熙,所谓“黄家富贵,徐家野逸”,徐熙是花鸟野逸派的代表。这是南唐时期,南京画坛的又一次辉煌。再往后我们就讲到300年前了,因为在宋代、元代,南京画坛相对比较寂寞,到了明末清初,16世纪的后期到17世纪的前期,这个时期南京聚集了中国最最著名的画家群,当时在南京的龚贤曾经讲到:今日画家,盛于江南,江南14郡,以首郡最盛。首郡就是指的南京,著名的画家就有数十人,但能吮毫者,何止干人,这就是当时南京的状况。那个时候,南京本土的画家,从各地,包括安徽、浙江、福建,还有其他地方一些画家来到南京。其中有个福建画家吴彬,刘益谦先生也收藏了他的名作《十八应真图卷》,一亿五千万拍下的,在保利,保利拍之前请我看过。吴彬擅长画佛像、罗汉和山水,他的山水画大都高山大壑,用奇奇怪怪的皴法。他画罗汉兼有多种动物,也是造型奇特的,《十八应真图卷》是他罗汉类作品中的第一精品,除了极具特色的罗汉形象外,还配有种种奇异的动物。这些动物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充分体现了他极强的想像力。在当时,他的画最贵的到过千把万,是这张的价格以十几倍,一亿五千万成交,在当时让大家一惊,但是他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在今天看来又不贵了。吴彬是当时的莆田人,活动在南京。同样是莆田人的曾鲸是明代肖像画中间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他对肖像的表现有凹凸感,也在南京。当然还有许多,湖北的程正揆来到了南京,湖南的大和尚髡残,就是石溪和尚,来到了南京,广西的石涛,石涛在长千里住过一段时间。安徽的戴本孝、程邃,都是十分有特点的大画家,龚贤也不是南京人,他是昆山人,他们都较长时间在南京。当然,还有“金陵八家”,他们中大部分不是南京人,他们慢慢地聚集在南京。本土画家中间还有很多是很有名气的,比如张风,张风是南京值得骄傲的大画家,我曾经在写傅抱石的文章中讲到,傅抱石先生曾经在北京看到张风的作品,一个扇面,他多少天忘不了,忘不了张风小小人物的一个眼神,后来他为女作家赵清阁背仿了一帧扇画,并作了长题。同样是大画家张大干,早年和他哥哥把他们的堂号定为“大风堂”,就是因为他们收藏到了张风(号大风)的一个手卷。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忘记了张风,这就是南京土产的大画家。当时还有许多本土画家,这些画家甚至来自一个家庭,父子、兄弟都是画家的。比如讲樊圻,他的哥哥叫樊沂,他的儿子叫樊云,都是画家。姓胡的家庭,两代人,加起来有近十人都是著名的画家,胡宗仁,兄弟五个(宗义、宗礼、宗智、宗信),下面又各自有自己的孩子,中间还有四个叫胡跃昆、胡起昆、胡玉昆、胡士昆,都是名家,而胡家最出名的叫胡玉昆,这个胡玉昆的画今年年初在纽约“苏富比”我们也买到一张,今天也在展览中间,画的南京城,300年前的南京城。除此之外还有高家,高阜和高岑兄弟两个都是当时南京土产的画家,高阜的儿子叫高遇,当时在朝的王翚看到他的画,都觉得将来绘画的天地是他的,对他很看中。今天展览中间我也有一个小册页是高遇画的,共八张,最后的署款却不是高遇,而是瑶华道人。可想而知,在清代的中、后期他们就被忘却了,人们觉得高遇不太有名,就改成了瑶华道人。我看到此画时,一股“金陵气息”扑面而来,那是300年前南京的气息,我最终买下了它。高遇的作品不多,真是青出于蓝,是完全不比高岑差的。展出的一页,好像是钟山,大家可以感受一下。300年前的南京,形成了绘画中心,后浙派的蓝瑛也来南京住过一段时间。我们还不能忘记秦淮河地区也产生了一批名妓画家,她们是马湘兰、薛素素、寇白门、董小宛、顾横波,这些我们眼中的名妓,当时来到南京的外国人,他们文章中是怎么描写她们的呢?一个瑞士作家写道,秦淮河的名妓,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演员,是无与伦比的。现时的江苏省美术馆有个“紫金明月”的展览是何国庆先生的收藏,他和我做过一次交流,讲到万历、崇祯,外国传教士写的南京,写的中国,在他们眼里当时中国是礼仪之邦,是富庶之地,是上帝的光辉没有照耀到的天堂。我们今天在钟山脚下回忆300年前的南京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从当时留下来的艺术品中去分析,去欣赏。那时居之于南京的画家群,通过作品与我们对话,令我们遐想。其中的不少人,比如龚贤、胡玉昆、张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西方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美国就搞过龚贤的特展。但愿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300年前的辉煌,充满信心创造今天的辉煌。

猜你喜欢
钟山南京画家
金钟山秋色
南京大闯关
酷炫小画家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商务部部长钟山:多边贸易体制是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
钟鸣三叠
钟山区委离退局开展扶贫户回访工作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