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的思考

2015-10-31 04:40王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建设规划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

王冠

摘要: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流,那中小规模的高校如何建设特色、高效、适度、集约化的智慧校园呢?本文通过徐州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的实践,描述了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并提出了建设目标与内容、建设思路与方法等,以资借鉴。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校本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0-011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第十九章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1]李克强总理把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带来的产业创新和升级,将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一个“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的新模式即将开启。

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是从“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来,其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几乎同步进行,且同时受到各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与高校决策者的普遍关注与认同。在建设实践方面,浙江大学在2010年学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建设智慧校园[2],之后国内高校纷纷进行本地化的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理论研究方面,物联网技术专家、教育技术专家、信息化建设专家等从技术和应用层面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定义与解释。例如,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3]作为信息化基础与资金支持相对薄弱的中小规模的高校,应更多地以教育技术专家和信息化建设专家的观点为指导,以教学和服务两个方面为主进行规划建设,尤其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人才培养改革为核心进行智慧学习资源与环境建设。

建设目标与内容

智慧校园被普遍认为是在前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因此,基于学校信息化水平,结合学校“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将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确定为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独具特色的校本资源、泛在适应的学习空间、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辅助决策的科学管理、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和安全低碳的校园生态。具体如下:

1.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

在校园范围内,将网络使用人群划分为教职工、学生、访客三种身份权限,建设以无线为主、有线专用、移动网络作为补充的网络硬件体系,提供随时随地的接入服务,能够支持通用大规模数据(如文本、图形、图像、语音、流媒体等)传输、专用数据(如校园一卡通数据传输、平安校园视频流等)传输等,在任何设备以任何方式连接时,提供持续的网络服务,构建智慧校园的基础网络平台。

2.独具特色的校本资源

在教育部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资源”一词出现57次之多,由此可见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了现实条件,但优质资源的来源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以“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引进已有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建设校本特色资源、师生使用持续产出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形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产生资源”的良性循环,把学生从教育资源的消费者,逐步转变为通过创造和创新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育资源创造者。

3.泛在适应的学习空间

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为多元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90后学生碎片化的学习习惯使教与学的方式正在向混合式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转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模式将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学校需要构建以教育教学资源分享为基础,师生互动交流、学习记录与评价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空间,用于支撑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4.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

在数字校园建设初期,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是主要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智慧校园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采集校园中人和物的信息,通过各类应用系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面向师生提供全面服务,做到对数据的“数字化采集、智能化处理、智慧化管理”。在数据互联互通的前提下,以信息流、管理流、服务流为主线,形成数据融合的共享机制,优化管理服务流程。

5.辅助决策的科学管理

现今互联网的发展,正在由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驱动,转变为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驱动。[4]数据日益被重视的原因在于它是决策的基础,而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管理则是智慧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人、财、物数据化的条件下,建设协同、标准统一的各业务系统,建立综合分析决策系统,利用实时更新的数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审批及统筹建设。在辅助决策的同时,实现监督执行、反馈情况等智能化的大学管理。

6.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

在“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的总体要求下,为师生提供“按需获取、集中管控、多终端使用”的互联网服务,是体现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价值。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中国移动4G用户数达1394.3万,移动端月度使用时长140亿小时(占56%,超过PC端),24岁以下的应用商店类App用户占30.5%。[5]智能手机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年轻人是移动端应用的主流用户。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关注移动端的应用开发,拓展时间与空间,形成无处不在的学习与生活服务,满足师生在校期间的信息获取、资源分享、个人成长、科学研究等诉求。

7.安全低碳的校园生态

安全、绿色、节能的校园是智慧校园建设成效的标志之一。通过各类传感器、感应器、计量设备等物联网手段采集校园中的人员、设备、能源等信息,在感知、监测、控制系统的配合下,对人员安全、能源监管、资源配置、节能调控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学校高效运转。

建设思路与方法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学校应将信息化发展纳入整体战略规划,形成良好的顶层设计。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大校园信息化力度,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师生员工需求的信息化校园建设整体方案,建立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省内一流的信息化校园系统。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规模,考虑前瞻性和实用性,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步实施。

2.夯实基础,彰显特色

网络的硬件建设是智慧校园的实现基础,校园网无线和有线全覆盖,是实现无缝网络空间的必备条件,有线、无线认证一体化是人性化服务的体现。在畅通的网络环境下,师生可以免费使用校内资源,以低廉的价格使用互联网资源,从而使翻转课堂、后慕课时代下的学分互认等教育教学改革有了实现的可能。

3.整合数据,注重挖掘

应用是获取数据的基础,数据是丰富应用的前提。学校各单位在日常运转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各类数据,基于物联网的业务系统收集着海量的数据,统一数据库系统按照信息标准支撑着数据的互联互通。在大数据面前,要按照不同的分析体系整理、挖掘,才能合理地进行评估、评价,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辅助管理、决策支持,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数据的价值。

4.保障资金,持续发展

专项资金投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命脉,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的运作应寻求多方来源,如政府投入、项目建设资金、银行投资、运营商参与建设等。在寻求合作上,不能过分关注信息化建设本体而造成学校利益受损;不能看重眼前实惠而忽视长远发展;不能强调合作互利而影响建设效果。学校应在制定智慧校园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配套保障其实施的投资方案,以确保智慧校园建设效果。

结语

面对由互联网技术开启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种声音:一是让未来现在就来;二是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它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们对互联网发展的思考,令人深思。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观念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当改变惯有的思维模式,努力适应信息化给教育界带来的变化,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之路——信息化之路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职教论坛,2011(33).

[2]谈松英.基于B/S架构的校园网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

[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12-17.

[4]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5(05).

[5]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手机助手用户行为白皮书[EB/OL].http://www.iresearch.com.cn/report/2298.html.

猜你喜欢
建设规划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
青州市东夏镇富贵园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其养护探讨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