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5-10-31 05:03张艳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材

张艳丽

(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张艳丽

(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063000)

论述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分析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传播现状,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及完善考核内容方式等措施。

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传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时至今日,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任务教学法等轮番上阵,结果却并不理想。大学生英语能力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及职场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在“更高要求”里指出:“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1]2013年12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改革,以中国文化为内容的汉译英取代了以往的完成句子题型;此外,写作部分更是紧密围绕中国社会当下的热点话题,时代的发展要求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为高等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一、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

本文中的中国文化主要包括:代代传承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世界各国也比任何时候都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者,大学生更应提高文化水平和素养,提高应用能力,实现英语学习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此外,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活动,需要交际者对双方文化相互交流。本民族文化在交际中的缺失只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阻碍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中国文化的传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现状

1. 教材

束定芳的研究显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教材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学习教材的目的不仅仅是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教材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评判教材好坏的依据和前提。一般而言,广义的教材除了课堂教学的教科书,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所用的其他资料;本文的“教材”仅取其狭义的理解,即一般所理解的“课本”。对学习者而言,教材为其提供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素材和学习方法。而对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教材是重要的教学来源,是促进师生开展教学互动的重要媒介。因此,教材的内容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的教与学。

然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目前各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多以目的语国家的话题为主,中国本土文化的比例微乎其微,这就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3]。

以当前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所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为例,整套教材共分为四册,每一册有10个单元,每一单元配有两篇文章,笔者根据Byram对于文化主题的分类,梳理出80篇文章中中西方文化主题分布,见表1。

表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中西文化主题篇章分布统计

与其配套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因此,通过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整套教材的系统分析,发现无论是《读写教程》还是《听说教程》,其编写导向均以目的语文化为主,中国文化没有得到系统、有效的传播,几乎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2. 教师

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技巧、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都是影响教学进步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确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都与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以及与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年龄多分布在30-40岁之间。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笔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有 40位大学英语教师参加,平均教龄为12.7年,也就是说,大多数受试者毕业于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在他们大学期间,中国文化的传播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他们在此方面的学习也就非常有限。这些教师参加工作以来,面对的是大学的不断扩招,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其无暇顾及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绝大多数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自身亟需加大对中国文化的输入与学习。

三、改进措施

1. 教材建设

笔者认为,应将以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念(简称CBI)作为教材建设的基础,在教材中加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语表达法,增强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力。CBI理论认为: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或基于某种主题来进行,将外语学习同内容结合起来,语言真实性、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在降低焦虑感、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兴趣、保证输入量、消除人为的语言和内容隔阂等方面有很大优势[4]。因此,在教材中系统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尤其要增加如《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文房四宝(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天人合一(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语表达。此外,要拓宽中国文化英文读物的范围,如融入《中国文化通览》(英文版);Insight into Chinese Culture,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北京英语导游》;China’s Culture,China’s Economy,China’s Environment等辅助资料,加大教师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摄取量,增强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师资建设

教师应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充分意识到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教师应通过书籍、电视、博客、微信等平台学习并积累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增强其文化敏感度,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其次,加大对教师中国文化的培训力度。采用脱产学习、网络课程、组成科研课题小组等不同方式,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力,加强其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及研究,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鼓励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和传播中国文化。

3. 考核内容与方式

2013年12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入了中国文化的翻译内容,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近三次考题,其主题涉及茶文化、中国结、信息技术、教育公平、核能、互联网、大熊猫、旅游等。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恐怕学生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到位的翻译。因此,在日常的评估中有适当加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如阅读理解加入中国社会的篇目,或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融入到英语考试评估的范畴之中,既能督促教师重视文化教学,又能够切实使学生认真对待中国文化的学习,最终提高其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力,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

四、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导入本土文化,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重视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用英语释义中国文化的能力,增强其对不同文化的鉴赏力,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中国文化从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转变,最终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5.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53-166.

[3]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C01).

[4] 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69-72.

(责任编辑、校对:朱燕)

The Func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NG Yan-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article dicussed the meaning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s, ananlyz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pose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the content.

Chinese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issemination

G40-055

A

1009-9115(2015)03-0156-02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41

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C17)

2015-01-18

张艳丽(1974-),女,河北迁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教材
“留白”是个大学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
教材精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