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保障性住房
——江门市河南下沙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与设计

2015-10-31 05:44蔡湘玉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5期
关键词:保障性住宅住房

蔡湘玉

(潮州市弘华建筑设计公司 广东 潮州 521000)

人文·保障性住房
——江门市河南下沙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与设计

蔡湘玉

(潮州市弘华建筑设计公司广东潮州521000)

保障性住房的本质是住宅,根本问题在于解决人居,使用的舒适性,空间上的人文关怀,是设计师在保障性住房这类型项目设计上要着重关注的问题。针对江门市河南下沙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与设计问题上,我选择理性分析,在建筑与环境中挖掘内在的联系,在地域、气候、物质和人文等因素的制约下,探求满足社会中低收入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方法。

人文;实用;舒适;宜居

1 设计理念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商品房价格的一路飙升,尤其是北上广等一二线大城市,买房成了多数中低收入者遥不可及的梦。为了建立和完善住房供应系统,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基本的住房需求,国家推行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如何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挖掘地块的内在资源,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底蕴,实用且有人文气息的保障性住宅,是项目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主要以经济实用为主,套型面积小,建筑成本有着严格的控制。既要在有限的面积内,打造功能齐全的居住生活空间,又要尽量满足居住者对生活的精神需求,使居住者有归属感,是我们设计这个项目的初衷。因此,面对江门市河南下沙保障性住房项目时,我认真执行这个设计理念,力求因地制宜,让建筑设计从整体规划到建筑的细部设计都融入到周围环境,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相融合,创造既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导向性,又有良好的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地域性的居住环境,以符合居民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行为,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身心休憩的生活场所。

2 总体规划布局

河南下沙138号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江门市河南下沙138号地块,基地接近扁长的梯形。项目分为两期,地块南边为一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1550.6m2,可建设用地面积16267.6m2;地块北边为二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5071.5m2,可建设用地面积4013.3m2。该地块西临30m宽城市干道——江南路,北侧有9m宽市政道路,东侧为12m宽市政道路。总规划用地面积26622.1m2,可建设用地面积20280.9m2。

本方案通过分析地块与城市的关系,保持用地的开放性及其原有的特性,结合周围环境,融入城市发展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小区以绿色作铺垫,西侧河景水系为载体,功能为线索,道路作构架铺叙小区的空间序列。地上建筑临江南路侧退5m,东退道路红线3m。考虑到对地块的合理安排,设计时沿着地块南北西三侧均设置了沿街商铺,住宅沿着地块南北轴阵列布局。车库设计在地下一层,南边车库兼作战时人防工程,北边为单纯车库,二期住宅地下车库是一期住宅地下车库北向的延续,形成一个整体。整个地块一期设计了八栋住宅,二期两栋。住宅为一梯八户平面,每两栋住宅形成一个小组团,组团间均有完整的绿化景观。小组团的设计关注到居住者对空间尺度的认知和感受,更有利于人群对住宅区认同感、存在感的形成。一期工程在用地南侧设置主出入口,东侧设置两个次出入口,二期工程沿用一期出入口,并在西北侧加设可供消防车通行的次出入口。小区四周设置了环形车道,与每个小组团相互贯通。这样不但方便管理,也有利于节约建筑造价。为了避免保障性住房因控制造价在规划上单一排布、缺少变化而形成的单调感以及高层住宅非人性尺寸所产生的压抑感,住宅群南边四栋设计为14层,北边六栋加高一层,由于南边住宅楼地势稍低,北边渐高,这样,整个空间形态北高南低,韵律感强烈,使得每幢建筑均享有远距景观和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而建筑群和区内空间又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视角变化,增加了人们生活的趣味性。

图1 总平面规划

考虑到人流交杂混乱对居住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小区在交通组织上执行人车分流的理念,充分利用半下车库解决停车问题。地下车库入口分别设置在小区的两个次入口处,这样满足了机动车出入便利,也为小区内人车分流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区内道路严格按消防车道要求设置,平时区内交通均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设计利用江南路和区内设在住宅楼南侧、东侧、北侧的消防车道形成消防环路,区内的消防车道与一期消防车道在东南侧与西南侧相连通,并用地西北角处设有一个消防车兼人行出入口,既符合消防要求又可方便了居民的日常交通。为丰富居民生活,小区在西侧公交车停靠站附近特地留了一处小出入口,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渠道。方案在住宅楼首层采用架空处理方式,局部设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文化娱乐场所,主要以考虑服务于老年人和儿童游玩的项目为主。小区在沿街及规划路设置了商铺,既可对外服务也可以面向小区居民服务。设计通过住宅首层局部架空和屋顶绿化,塑造一个亲切、活泼的共享空间。根据现状条件,在屋顶花园适量种植草坪和灌木,降低噪音,消除城市“热岛效应”,为住户营造安居、生态的人居环境。

图2 功能分析图

该总体规划着眼于整个建筑群体格局的规划,因循地势,合理布置。既提供居住空间,又有丰富的商业和休闲配套。整个空间形态丰富,沿街立面效果成为该片区城市轮廓线的有益补充。功能分区合理,商业集中布置于小区外围。住宅首层局部架空设置屋顶花园,形成公共活动空间。社区大面积的绿化广场为人们提高了与自然充分亲近的场所。精心设计的庭院环境和草坪形成了人们喜欢驻足休憩的绿化空间,生动富有灵性。而延展的中心绿地大大削弱了高层建筑的压迫感,让居民在社区内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与自然接触、交流的可能。

3 建筑设计

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密度比较大,成本和面积控制严格,功能要求齐全,所以布置紧凑尤为重要。而作为人群居住的处所,设计体现对人群的人性关怀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以人文为基点,积极探索设计新思路,精心设计每一个使用空间,做得合理、实用,不浪费多余面积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居住的品质,力求设计出经济、使用率高的优质户型。

图3 立面效果图

为了合理布置空间,小区地下一层设计为停车空间及部分设备用房;住宅楼首层布置住宅出入口,部分用作社区服务中心,其余部分架空。二层~十四层或十五层为住房。电梯大堂、电梯厅、楼梯间、走廊、厨房、卫生间和居住室、卧室均有自然采光通风。住宅选择功能合理、面积经济的核心筒作为经济紧凑平面的基础。住宅平面为一梯八户双拼单元式住宅,其中40m2一房一厅套型一套,60m2两房一厅套型七套,适应不同人群对空间的要求。居室全为南北朝向,我们通过家具布置和对使用要求基本尺寸的学习和推敲,合理减少面宽,布局合理,方正实用,功能清晰。住宅户型设计上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功能和经济要求,在住宅生活私密性,交往性等方面使居者有亲切感,归属感。设计更结合景观运用飘窗、落地窗使室内外空间有更好的交融。

建筑形式上为体现现代、简洁但又不失丰富的新型社区形象,立面强调体块与色块的变化,形成清新典雅的立面风格。建筑立面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公共空间采用大片落地玻璃,卧室等私密性空间采用方窗、飘窗、条窗,使建筑形成虚实对比,过渡柔和。光影的运用上通过体块的穿插、构建的设置,借助光的作用,产生阴影,确定空间疏密的分布,形成建筑的体量感,建筑形象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显得沉稳且又有生气。建筑立面材料与色彩的运用上,外墙饰面以面砖为主,涂料为辅。面砖以白色为主调,大胆的穿插颜色明亮的蓝色和浅黄色等面砖,让建筑活泼生动。门窗用透明的无色玻璃与半透明的灰色玻璃相配,颜色上形成对比。建筑群沿着南北轴呈韵律的排列设计,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形成了美丽的风景轮廓线。

图4 立面竣工图

图5 局部大样图

4 结语

现代保障性住房,是专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它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资金、面积、时间和需求的限制,但它不应该是粗造监制、低标准的代名词,它更多的应该是体现社会、政府和设计师对该人群的关怀。它虽然有别于其他商品住房,但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让保障性住房体现一种人文的气息,让它确实是“家”,实用、宜居、舒适的“家”!

[1]欧阳康,丁明渊.保障性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思考.时代楼盘,2012(91).

[2]沈卫平.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经验、问题与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09(10).

TU984.12

A

1673-0038(2015)25-0033-02

2015-6-6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住宅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Jaffa住宅
走街串巷找住房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保障性住房地产评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