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

2015-10-31 03:22陈武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工民建裂缝混凝土

陈武

(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针对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探讨

陈武

(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工民建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某医院的扩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情况以及发生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裂缝处理措施,望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重视工民建施工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工民建;施工技术;问题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安全,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重视工民建施工技术,对工民建施工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工民建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医院的扩充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1.5万m2,其中地上建筑总面积为16.8万m2,地下建筑总面积则为4.7万m2,该工程自东向西依次由医技楼、住院楼和门诊楼三部分共同组成。该工程的地上住院楼总共有十四层,建筑高度达到了55.8m,轴线尺寸为93.6m×100.4m,建筑檐口的总高度是56.7~61.7m;医技楼的地上部分有六层,建筑高度为24.5m,其轴线尺寸为78m× 31.2m,建筑檐口高度为25.5m;门诊楼的地上部分有五层,建筑高度21.0m,轴线尺寸93.6m×91m,建筑檐口高度为21.6~25.7m,详见表1~2。

表1 某医院的扩充工程(1-1)

表2 某医院的扩充工程(1-2)

通过现场勘探,我们发现该工程的结构板局部出现了裂缝,裂缝的宽度在0.2~0.5mm的范围内,间距有30cm,超限裂缝的范围在0.15~0.3mm内。由于是在夏季施工,外部温度过高导致了混凝土出现变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致使构件的表面出现了裂纹,对该工程的的耐久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工民建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引发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在工民建工程的前期设计中,往往对建筑的主题框架结构的设计比较重视,在细节方面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这就会使在施工中忽视小细节,由此造成裂缝的形成。建筑材料如果不合格,也会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质量[1]。有的施工单位采购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必然会形成“豆腐渣”工程,极易出现裂缝现象,为建筑施工带来严重的问题。下文主要从施工阶段的控制方面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热膨胀和收缩特性,一旦外部环境或内部结构的温度出现相应变化,混凝土就可能会发生变形,如果变形受到阻碍后,其结构内部就会有拉伸应力的产生,如果该拉伸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那么就会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2]。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温度应力不仅可以达到活荷载应力,而且还有可能会远远超出。

2.2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浇筑的过程当中,如果施工工艺不符合相关要求,趋于不合理,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纵向、横向等各个方向的裂缝,尤其是在细长薄壁结构当中极易有裂缝出现[3]。裂缝出现的走势以及部位都是与产生的原因是相对的。

混凝土的保护层过于厚实,会致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层也会出现相应的加厚,构件的有效高度因此会开始逐渐减小,导致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混凝土出现振捣不密实、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导致钢筋遭受腐蚀,由于混凝土流动性相对比较低。在硬化前沉实不够充足。在硬化后沉实又过于偏大,会产生裂缝后浇注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时间太长,水分过多蒸发,从而降低混凝土的衰退,混凝土体积收缩裂缝的混凝土时的初期养护结果干燥过快,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出现,在使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施工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以及水泥的用量,或是由于其它因素增加了水灰比,使混凝土凝结硬化收缩增加,导致混凝土有不规则裂缝的出现。当混凝土分层分段浇筑,如果对于接头部分没有很好的处理,那么在新旧混凝土以及施工缝之间极易会有裂缝产生[4]。如分层浇注混凝土,在进行后浇混凝土时由于雨水、停电等原因导致不能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有效浇筑,引起水平之间的横向裂纹。

2.3收缩引起的裂缝

收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收缩的因素,体积发生了变化,收缩裂缝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以及干缩裂缝。而塑性收缩裂缝产生,一般主要发生在初凝开始之前,在对其进行养护时,水泥的水化反应会十分强烈,这时水分会急剧蒸发,导致混凝土由于缺少水分而进行了收缩[5]。混凝土在收缩时,表层会相应的受到深层混凝土和模板的相互制约,促使塑态混凝土产生了拉伸应力,最终形成微小的裂缝。干缩裂缝则是在对混凝土的有效浇筑结束一周左右,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出现了不同,致使混凝土的变形不同,致使干缩裂缝现象的发生。

3 裂缝控制措施

3.1温度控制技术

本次工程中多出裂缝问题均是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所致,对于温度裂缝产生的有效防治措施,要相应的加强对于施工中混凝土浇注的时间和速度,控制好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温度不能大于27℃,如果日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31℃时,那么在施工时,就需要选择在早上或傍晚来进行施工,同时可以采取骨料降温以及加冰降温等相关措施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在27℃以下;一旦施工现场温度超过36℃,必须立即停止施工[6]。

为了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裂缝,首先需要对骨料的配置进行充分的改良,可以给予适量的添加剂,最好是能够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来进行施工,通过这样能非常有效的降低混凝土中所包含的水泥成分。混凝土在进行的拌和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将水洒在碎石上的方式,来对碎石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相应的也降低了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混凝土内部敷设降温水管,以此来全面有效的对混凝土进行降温。

3.2碳纤维布加固技术

本次工程中出现了多种施工裂缝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建设部门设计裂缝处理方案,对扩充工程的结构板进行维修加固。对超限裂缝较为严重的采用的是碳纤维布加固。对劣质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对有裂缝的地方注入相关混合材料后要把表面清理干净,对一些不平整的部位,用平胶对凹处进行填补,用磨光机将凸起的部位修平。结合实际情况和裂缝的长度来确定碳纤维布的大小,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黏贴碳纤维布,在黏贴的时候不能出现气泡或者间隙现象,为保持碳纤维布和浸渍树脂能够很好的结合就需要用滚筒来压挤贴片。在修补好裂缝后,还需在表面涂上罩面胶来保证耐久性。

3.3施工工艺的控制手段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并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和易性的相关要求来对配合比进行确定,把握好水灰比和水泥的用量,严格要求监理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控制。从质量上把关,要选择级配良好相对较好的石子,对砂的粒径及含量做好相应的控制,通过减少空隙率从而来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整体上加强混凝土抗裂强度。

在对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当中,振捣工序不得有漏振、过振现象发生,避免出现过多的浮浆。适当的对混凝土的流动性进行调整,尤其是在钢筋较为密集的部位需要更加注意,防止混凝土出现沉降裂缝;相应的加强混凝土的有效养护,在浇筑结束后予以快速覆盖,避免水分快速流失与蒸发,要最大限度的缩短浇筑与进行养护作业的时间。同时在高温下进行施工时,要采取多次浇水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养护,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的发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导致产生的约束应力,达到控制裂缝出现的目的。

该工程对裂缝的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根据裂缝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在工民建施工中,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对施工技术的加强十分紧迫,要求在施工的时候提高施工技术,预防出现裂缝的现象。

4 结束语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施工技术,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若在温度控制、施工工艺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控制,则极易引起施工裂缝,大大降低了工程质量及工程的实用寿命。我国的工民建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继续努力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工民建施工技术,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

[1]孙培君,卢孟柯.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2,19(4):129.

[2]谢建伟.浅谈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J].科技资讯,2010,11(21):90.

[3]朱一平.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防治措施[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5,9(2):107,109.

[4]韦世亮.谈谈做好工民建施工中的混凝土结构性裂缝防控工作[J].房地产导刊,2014,20(21):159.

[5]李占武.关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裂缝浅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4(17):433.

[6]王耐冰.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止的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3(13):251.

TU755.7

A

1673-0038(2015)21-0030-02

2015-4-30

猜你喜欢
工民建裂缝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简述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工民建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探讨
BIM技术在辅助工民建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混凝土,了不起
地球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