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尚雅

2015-10-31 23:07苏迅
书画艺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楷书法传统

苏迅

现在的艺术界人士可是很少以“雅”来标榜的,大概由于这个“雅”字临近于“媚”,临近于“俗”,现代艺术家们信奉傅青主宁丑毋媚的训条,心虚起来,因之也刻意回避起这个“雅”字。书法家查理达近年却改了书斋号,偏取了个尚雅堂的名。他将这个堂号写在专用的茶杯茶盏上,烧成淡淡青花,典雅的二王气质小行书。

他认为,艺术的最高标准是,雅俗共赏。这句话切进我的心里。一件艺术作品必须内行所看的门道和外行所看的热闹都过得去,才是真的好。当代艺术界尤其是中国书画领域,各种时髦潮流已经层出不穷,但是这30多年以来,真正好的作品有多少?若干年之后,值得真实传承的东西又有多少?很多时髦玩意华而不实,敲骨吸髓,提前把作品的艺术性压榨干净了,却留不下剩余的价值。雅俗共赏就是,华而且实。不太容易做到。

查理达是明白人。比诸一般所谓的聪明人,就多了一点点的透彻。他喜欢热闹,有他的地方也一定热闹,我曾经开他玩笑,请他改堂号为“喜鹊斋”。有熟悉的人却说过,更喜欢那个黑夜里沉静的查理达。说他明白,是因为他活得机灵却做得认真,能够圆融却并不迷失本真。中国的文艺家活得特别累,因为他们必须拥有两套生存技能,一套用来应付世俗,一套用来驯服艺术,缺了哪一套都要饿死。遗憾的是,很多人把聪明才智尽数运用到第一套上去,却荒废了本业。这大概也是这个领域产生华而不实潮流的根源之一。他幼承庭训,临池不辍,至今垂40年,始终凝神聚精于书道,一刻未曾旁骛。年近耳顺,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慢慢去磨的,火候未到,难竟事功。

严格讲来,查理达的书法没有纯粹的师承来源。他学得实在是驳杂,早年的柳体取势入手,到青年时期“则‘朝三暮四,只认自己‘一见钟情的字,不管哪个朝代、何种字体、宫廷民间都要心摹手追,且大都情况下只‘浅尝辄止,在掌握其中笔法、章法、结体一定程度后即‘另投他好…(查理达《学书自白》)。他游弋于书学传统之中,一切的取舍标准但凭自身的喜好。这是他的天性使然,也是他的天分使然。他学习任何书体和书风皆不感觉到难或者累,只是在传统之中翩飞采撷,传统只是为他所用。艺术精神永远只与自我同在,他不羁的自我意识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

这些年接触过众多门类的艺术家与工艺家之后,我发现一条规律:所有取得成就的大家,在专业上都是坚定溯源而行的。他们在埋头追溯艺术源头的过程中,却往往水到渠成,催生开出新花来。那些偏执而叫嚣着创新的“风流人物”,却比传统更快速朽。国画大师陆俨少画风成型以后,曾经有人评价说他是学石涛,但陆俨少却说他与石涛都是学的元人,所以他们是师兄弟关系,而非师弟子。查理达喜欢帖学一路的传统,虽然也临习过大量汉隶魏碑,但对于碑学一路总是不喜。对于他一举成名的楷书,大字他是一路追溯到唐人法度,柳、颜之后,偏爱褚、虞。小字则从明人小楷、隋唐写经追到晋人气韵,直捣钟王堂奥。所以我看到他的小楷说有明人风情,他差点说出自己与明朝人是师兄弟而非师弟子来了。

我知道查理达其人始于21年前,他们9位来自无锡乡间的青年居然去上海朵云轩举办了一次轰动的书画联展,那时他还有3年时光才届而立。10年之前,他历经3考,从数万名书法家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中国书法的最高荣誉首届兰亭奖创作奖,那年他临近不惑。时至今日,无锡仍然没有出现第二个幸运儿。现在,他安坐在尚雅堂上,迎着窗户中射下的光线,在金笺纸的暗格中端然创作着他的书法,他的作品不断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等权威展览赛事。岁月的流淌,改变了很多,他从一位国有企业干部成为自由职业者,书法从纯粹的业余爱好演变为谋生手段,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对于书法的追求。而他,从主流与体制的视角去判断,依然只是个业余书写者。这是个令人遗憾的现实,这是这个城市的耻辱。

我仔细观赏他20年来的作品,风貌居然是那样多变与善变,几乎每两三年就伐毛洗髓一次。他最得意的行草,从杨、柳、颜、米中脱胎以后,居然邅递呈现出了秀丽、典雅、奔放、苍健等不同格调,隐然历经沈伊默、邓散木、白蕉,而现在他是他自己。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小楷,从祝枝山、王宠、倪云林、隋唐经生到王大令、钟太傅,真是白云苍狗斯须变幻。他变得行云流水,了无牵挂。但是,他所追慕的端庄典雅范式,一线贯穿其中,略无丝毫动摇,可以看出他审美情操的稳定与成熟。他的书法是活水,因其流变而未来的成就将无可估量。风格不可凝固,一旦停滞而艺术创作死亡。而他所求者也高所谋者也深,他没有一刻暂停变化,这是他野心昭彰,这样的野心是艺术得以前行的原始动力。

美学评论大家金开诚教授(1932年—2008年)晚年回乡,偶然看到查理达的书法,他不由发出“哦哟”一声。事后,他对家乡的好友说,看中国当代书法,他是很难得“哦哟”一声的了。

猜你喜欢
小楷书法传统
小小书法家
张建书法艺术
浅谈文征明小楷书风的形成
诗书画苑
少年力斗传统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