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推拿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

2015-11-02 04:00邵金凤
现代医院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脾艾灸总分

邵金凤 袁 红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或“目不瞑”,类似于西医学中的失眠症,是以经常睡眠时间 、深度不足导致消除疲劳作用减弱为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常表现为难以入寐,或寐而不实,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可彻夜不寐[1]。据相关资料显示,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及生活方式改变,目前中国存在不寐的人群已高达42.5%,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睡眠障碍类疾病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和医疗问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2]。中医学中,将不寐分为心肾不交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等多个证型,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艾灸、推拿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85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入睡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n 性别 年龄 病程 平均入睡时间男 女观察组45 18 27 42.0 ±10.0 5.48 ±2.96 2.86 ±0.39对照组40 21 19 41.2 ±9.84 5.16 ±2.83 2.78 ±0.44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诊断辨证标准:主证主要表现为: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甚或朦胧不适、头晕目眩;次证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①以入睡后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程度浅等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②该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③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不满对生活已造成了一定影响。

1.2.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医与西医诊断标准;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需大于7分;③患者无其他精神障碍,能配合临床治疗;④无其他可以影响睡眠质量的疾患;⑤患者年龄≥18周岁,≤70周岁;⑥最近两周未使用治疗精神类相关药品;⑦患者及家属知晓临床试验相关内容且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具有其他可以影响睡眠的相关疾患;③有严重的心、脑、肾、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④近两周使用过精神类药品患者;⑤所选穴位皮肤有破损或溃疡,不适合推拿治疗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5 脱落标准 ①在临床试验中,发生其他疾病导致不能继续治疗者;②在临床试验中,为配合医生而擅自使用精神类药物者;③在临床试验中,不能耐受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先予以口服归脾汤[6]治疗:归脾汤方主要包括以下药物:白术12 g、黄芪15 g、党参15 g、当归15 g、茯苓 10 g、龙眼肉 10 g、远志 12 g、枣仁 10 g、木香 6 g、炙甘草6 g。以上药物水煎服,1日1剂,分早晚温服,7天为1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再予以推拿和艾灸穴位:选穴心腧、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内关[7]。患者取舒适俯卧位,放松精神,按先上下、后左右的顺序,用掌根直推督脉和膀胱经3~5遍后以双手拇指同时旋转按揉或点按心俞、脾俞,每穴各1 min[8];患者仰卧位,用双拇指推按百会、四神聪、安眠穴、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力度由轻到重,有酸麻胀感为宜,每个穴位各1 min。推拿结束后,予以艾灸疗法,选用单孔艾灸盒(康扉产,竹制)2个,清艾条(东方艾绒厂生产,25 g/支),2支,点燃艾条,待其燃透后放入温灸盒内,固定在选定穴位施行艾灸,按照历代医家主张“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少后多”的灸治顺序,先灸心俞、脾俞,后灸足三里、三阴交,以皮肤发红,温热舒适为度,每次每穴各灸20 min。以上推拿和艾灸治疗每天一次,连续5天后休息2天,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艾灸和推拿一般安排在餐后1 h左右,衣服需舒适宽松,环境安静;②注意力集中,放松身体,保持心情舒畅;③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情况,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④指导患者规律作息。

1.3.2 对照组 遵医嘱规律服用归脾汤方,具体方药组成同观察组。归脾汤方以水煎服,1日1剂,分早晚温服,7天为1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患者需遵医嘱服药;②保持心情舒畅;③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情况,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④指导患者规律作息。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PSQI量表[5]计算治疗前后其评分和总分。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评分数值越高,则说明睡眠的质量越差。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①治愈:夜间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者睡眠时间在6 h以上,且醒后精神充沛;②显效:睡眠明显较前好转,夜间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且睡眠深度较前增加;③有效:睡眠障碍等症状较前减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到3 h;④无效:经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较前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Ridit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PSQI各项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与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且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及总分经治疗后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2)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3)p>0.05

睡眠时间 入睡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日间功能 总分观察组(n=45)治疗前 2.88 ±0.333) 2.89 ±0.353) 2.61 ±0.473) 2.93 ±0.213) 1.68 ±0.723) 2.55 ±0.463) 17.73 ±2.913)治疗后 0.95 ±0.481)2)1.21 ±0.531)2)1.19 ±0.421)2)0.93 ±0.571)2)1.29 ±0.551)2)0.78 ±0.891)2) 6.53 ±3.901)2)对照组(n=40)治疗前 2.42 ±0.35 2.78 ±0.41 2.57 ±0.51 2.86 ±0.32 1.55 ±0.62 2.52 ±0.45 17.23 ±3.05治疗后 1.25 ±0.832) 1.52 ±0.711) 1.41 ±0.651) 2.20 ±0.941) 1.45 ±0.591) 1.28 ±1.061) 9.91 ±5.52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一定疗效,且观察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已深入人心,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是拥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因睡眠障碍引发一系列的不适困扰着广大民众,人们开始高度重视自己的睡眠质量。现代医学研究睡眠障碍多与患者自身的易感素质包括个性、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等有关,另外与外界的特定条件如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精神因素、用药不当和躯体疾病也有密切关系,其治疗多采用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安眠药不仅容易形成依赖性和成瘾性,还可能导致医源性疾病[10]。中医药在失眠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最具中医特色的艾灸、推拿疗法,特别是灸法治病,功效强大,能“起沉疴,疗痼疾”,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具体体现,集预防治疗、保健一体,更因其简便且宜操作而被广大患者接受。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不寐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不节、久病不寐及体质等几个方面。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饮食不节、情志致病已成为目前社会中失眠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虚证为多,常见的心脾两虚型不寐主要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等。多为思虑劳倦,操劳太过,损伤心脾,心脾不足造成阴血亏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养,阴不济阳,阳不入阴而致[11-12]。《类证治裁·不寐》有云:“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故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为主。归脾汤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之功。方药中白术、黄芪、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和胃,养血生津复脉;远志、枣仁、茯苓、龙眼肉益心脾,补心血,安神定志,益智强识;当归补血活血;木香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全方相配具有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健脑益智的作用[13-14]。

本研究对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在给予归脾汤治疗的同时,尝试联合运用先灸后推,利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化生阴血、调畅气机,通达气血,以安神定志。根据证型和发病机理选取穴位,先灸心俞、脾俞以温养心脾,后灸足三里、三阴交,四穴相配伍具有补脾养血,调补脾肾的作用[15]。灸后按摩百会、四神聪、内关和神门等穴[8]。百会为督脉经穴,是诸阳之会;四神聪穴是奇穴,醒脑开窍,宁心安神;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四穴相配伍具有健脑、养心、安神定志之功效。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6.53±3.90)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17.73±2.91);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9.91±5.52)也较治疗前评分(17.23±3.05)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的PSQI评分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果表明,艾灸推拿与归脾汤配合,具有刺激经络,补益心脾,温通气血,养心安神,达到阴阳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此疗法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1]王艳芬,于晓红.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不寐48例[J].河南中医,2015,35(1):20 -21.

[2]潘 虹,张元兴.不寐的中医治疗现状[J].河北中医,2013,11(35):1749-175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中级医刊,1995,30(8):55 -56.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5]刘贤臣,唐茂芹,胡 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 -107.

[6]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72-274.

[7]杜元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7-89.

[8]杨春光,廖明霞.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5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8.

[10]高 霖,陈少玫.失眠症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5):1083 -1085.

[11]李璟怡,黄俊山,张 娅,等.中医阴阳寤寐学说探析[J].中医杂志,2014,55(1):86 -88.

[12]梁晓春.失眠抑郁与疏肝安神[J].中医杂志,2013,54(14):1243-1245.

[13]杨晓寰,张 敏,姚海洪,等.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8):38.

[14]陈霞波,杨立波,王建康,等.王晖经方组合及药对临床应用经验举隅[J].中医杂志,2013,54(14):1192 -1193.

[15]罗本华,于建春,韩景献.艾灸养生防病方法探讨[J].陕西中医,2011,32(1):79-81.

[16]梁云武,王志兴,胡 钧,等.改良型雀啄灸治疗失眠3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2,12(11):57 -58.

猜你喜欢
心脾艾灸总分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过桃花村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