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干预措施

2015-11-02 04:00张超华方军凯刘恩汝刘媖媖
现代医院 2015年9期
关键词:感染率抗菌科室

张超华 方军凯 刘恩汝 胡 芳 刘媖媖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状以及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对2014年1~12月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2014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共计45 437人,其中男26 212人,女19 225人。发生医院感染498例,感染率为1.10%;医院感染51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3%。49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男294例,女204例,平均年龄(60.82 ±15.91)岁。

1.2 调查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2014年1~12月的医院感染病例。

1.3 统计学分析 用SAS 9.1软件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科室分布 我院医院感染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泌尿外科(3.19%)、ICU(2.62%)、骨科(2.43%)、普外科(2.41%)。见表 1。

2.2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我院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8%;其次是泌尿道,占16.06%。见表2。

表1 不同科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 (n,%)

表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 (n,%)

2.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泌尿道置管、动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3。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OR值分别为 3.03、1.345、1.474、1.308、3.231、1.77,见表 4。

表3 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4 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现状 本次调查我院医院感染率为1.10%,例次感染率为1.13%,远低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三级医院感染率 <10%的要求,也低于国内相关报道的结果[1-2],我院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为1.6%,2012年为2.0%)。医院感染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泌尿外科、ICU、骨科、普外科。这些科室感染率高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手术、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插管等侵入性操作,这就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微生态失衡、细菌易位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占65.18%;其次是泌尿道占16.06%,与文献报道一致[3-4]。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泌尿道置管、动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自身抵抗力越差,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就越大;长时间住院,在医院内接触空气中大量病原微生物,机体免疫力降低,加上营养不良、休息不好,器官功能下降,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就升高;侵入性操作直接破坏了机体正常的屏障,细菌容易侵入,从而引发医院感染[3,6]。

3.2 干预措施 近几年来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医院感染率较前几年有所下降。具体措施包括:①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度重新修订和完善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等各种制度,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医院感染暴发预案及流程,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标准操作规程。②加强目标性监测。对ICU、泌尿外科开展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和呼吸机插管等目标性监测,要求每天填写评估表,尽早撤管,减少不必要的留置,感染专职人员每天深入病房进行督导检查。③加强培训。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层次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高危科室医护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知识基础知识、无菌技术操作步骤流程、导管插管等实践操作、置管患者护理常规等培训。培训后当场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考核中,与绩效奖金挂钩。④加强了对手卫生的干预和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监测。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洗手指征进行洗手;临床医护人员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要及时采取接触隔离措施,规范诊疗、护理操作,减少交叉感染。⑤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专门成立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小组,对预防、治疗用药有严格规定,对限制级用药要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审批通过后才能使用。⑥加强监督检查、考核。感染管理科每月深入病房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存放使用、医疗废弃物分类、多重耐药菌患者处置与隔离、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成绩直接纳入绩效。⑦安装了医院感染监控软件系统软件。能够及时对发热患者、手术病例、导管置管病例等进行监控和预警,以便及时和临床医生沟通,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感染,提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针对医院感染现状及高危因素分析,我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高危科室的监测、培训和管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管理,减少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程文琴,李 婧,张 如,等.2013年三甲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0):5055 -5057.

[2]李 彦,李 岩,张建勇,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0):5052 -5054.

[3]刘 薇,李禄俊,龙 云.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14-3216.

[4]张秀琴,周冬梅,孙 洪.某医院连续3年住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1(8):841-843.

[5]徐秀莉,曾邦伟,战 榕,等.2010~2012年福建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543-5545.

[6]李 霞,王利平,张珊珊.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67-368.

猜你喜欢
感染率抗菌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