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经济增长与能源可替代性: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分析

2015-11-03 03:27李臻
商业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持续增长分工产业结构

摘要:现代经济学认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通过能源的边际报酬递减可以有效地重新配置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分工并不一定具有能源消耗的可替代性,还可能提升经济增长而带来能源更高消耗。发挥分工对能源消耗的可替代性必须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深化分工推进能源可替代性。深化产业间分工、行业内分工与企业内分工是在能源投入增长受控情况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而提升开放程度等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

关键词:分工;能源可替代性;持续增长;模拟分析;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李臻(1988-),男,山东平邑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政策。

能源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源泉,能源的消耗不仅与经济增长相关,而且与分工水平相关。分工既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也可能因促进了经济发展而增加能源消耗;分工是制度的产物,如果没有将分工应用于节能环保层面,就会促使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进一步增长。本文以斯密的分工理论为基础,在增加能源耗费因素基础上构建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耗费影响的计量模型,并根据研究对象选择测度能源耗费的量化指标,通过对数据的扩展而增加样本容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提出制定能源产业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分工与能源效率: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目前,能源使用效率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从宏观视角来看,现代经济分工越来越表现为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主要体现为经济结构调整、FDI引入以及由此引致的技术进步等。因此,学者们对能源消耗与分工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关于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之间关系的观点和关于FDI引入与能源效率的观点,这些学术成果给人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一)分工与能源消耗关系的理论构架

分工既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带来能源消耗的增长,又可以促进能源更好地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分工可以重新配置资源,劳动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优化资源在高技术与低技术水平之间的配比。基于这个思想,本文提出研究路线图1:模型考察了产业间分工、行业内分工与企业内分工提高,与经济增长背景下的能源消耗问题。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上述因素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关系,增加了城市化作为其中的一个控制变量,并将其作为社会因素考虑进模型。

(二)指标的选取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资料来自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能源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1997年至2012年,对指标的解释如下:

1.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耗总量是本文的主要考察对象,选择能源消耗总量(Ene,单位:万吨标准煤)为衡量指标,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与碳排放总量呈现直接正相关,而气候的整体变化主要是碳排放总量变化引起的,只有解决好能源消耗总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抑制气候变化;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统计的准确度,以能源耗费总量为指标是较佳的选择。

2.经济增长。在当前的生产力条件下,经济增长毫无疑问地增加了能源消耗量,其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带动了产业发展,其中更以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而能源消耗主要来自工业;二是经济增长影响着人们能源消费的习惯,并成为带动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

3.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由于第二产业能耗指数远高于第一、三产业的能耗指数,各产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可以直接反映区域产业发展的层次转移,本文选择第二产业比重(Sec)、第三产业比重(Ser)两个指标来描述产业结构。

4.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分工不只是产业的分工,还有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分工。由于人口集中于第二产业,社会的智力资源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过多的人口集中于第二产业也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能源消耗水平过高。因此,本文在产业结构方面增加了第二产业人口(LSec)作为产业结构水平的衡量指标。

5.城市化率衡量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于城镇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与农村居民差异较大,城乡对能源的耗费量有所不同。为了控制城乡居民给能源耗费带来的不同影响,本文将城市化率(Ubr)纳入考虑范围。

6.开放程度。由于山东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向来是山东的执政方针之一。近年来虽然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山东省的开放程度已大大高于以前,实际利用外资发展地区经济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能源耗费,开放程度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考察的因素。

7.教育深化。教育作为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可忽视,教育程度能够反映其对能源耗费的影响力。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数据扩展

由于数据总量较少,本文运用SAS内置算法对数据进行了扩展。为使模拟数据更贴合实际数据,需要观测实际数据的分布情况。在对山东省1997年-2013年的GDP进行多种分布拟合后,发现山东省GDP数据适用的最佳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表1列示了对山东省GDP进行的11种拟合分布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对数正态分布的AIC最小,根据信息量准则可以认为对数正态对山东省GDP数据拟合情况最佳。

经计算,拟合参数的估计值如表2所示。表2给出了拟合参数的估计值,在此估计值下对拟合情况进行诊断(如图2所示)。对山东省GDP进行对数正态拟合后,从图2可知所有数据均落入置信区间内,表明参数估计合适。拟合优度的检验结果为Kolmogorov D的值等于0.138774,P值为0.15,不能拒绝数据来自对数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其他数据扩展结果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扩展后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山东省能源消耗标准煤总量最少8 653.11万吨,最多37 218.25万吨,平均消耗19 601.94万吨,可见能源消耗总量较大,其标准差为10 073.59,说明能源消耗量较为离散。山东省GDP平均为23 915.41亿元,最大54 684.33亿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平均为53.27,第三产业比重平均为34.58,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平均为1 394.59万人,高于国内其他省份平均水平。这三组数据表明山东省的第二产业仍是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第三产业相对薄弱。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开放程度、教育水平和城市化率四项指标的标准差较小,即这些指标值较为集中,这反映了山东省在发展外向经济和提升技术水平方面采取了稳中求进策略,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三)回归结果分析

在分析各因变量效应时,本文利用预测刻画器(图3)描述了各要素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力,同时绘制了山东省GDP对能源消耗总量的杠杆图(图4)。从预测刻画器中可以看出山东省GDP(sdGDP)对能源消耗总量(Ene)的影响效应最强,其次是城市化率(Ubr)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口(LSec),说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显著影响能源消耗,即经济发展状况的轻微变化将会带来能源耗费的剧烈震荡,而与其他两个指标的强相关性说明能源耗费与山东省的经济结构有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显著影响能源消耗总量,这意味着山东省的经济结构仍然偏向于工业。模型显示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水平(FDI)和第三产业比重(Ser)对能源消耗总量没有作用,说明山东省利用外资发展的产业基本都属于能源耗费较低的,例如生活服务业、信息产业、物流与对外贸易等。第三产业本身的特点是对能源的需求较低,再加上山东省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大,所以数据显示其对能源消耗总量的贡献不大。

为更精确地刻画各指标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本文列出了模型的回归系数及检验统计量,如表4所示。回归模型显示山东省的GDP对能源消耗总量有显著影响作用(回归系数0.53,对应T值为9.29),说明经济增长是促进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继续按照现在经济结构与社会分工结构,能源消耗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通过计量还发现山东省利用外资水平(FDI)、教育水平(Edu)、第二产业比重(Sec)、第三产业比重(Ser)、第二产业就业人口(LSec)等因素对能源消耗影响显著,说明山东省引入外资以及提升劳动力水平等,都没有获得经济结构调整预期效果。从数据上看,第三产业的消耗要小于第二产业,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的增长程度。开放程度(Open)和城市化率(Ubr)与能源耗费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原因可能是当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较高时,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专业化分工的不同所导致的规模效应,使得在同样的经济增长率水平下耗费的能源更少。所以,重新配置资源、提升城市化率可以有效地从需求角度解决能源消耗高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能源耗费总量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山东省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能源消耗总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

1.山东省的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总量具有明显正影响,即经济越增长,能源消耗量越大。其原因在于经济增长直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活跃水平,经济的增长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还将拉动人们的消费,这必然带来能源耗费总量的增加。因此,在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时,经济增长速度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稳定的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和劳动人口就业的保障,虽然它对能源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却不可随意调控,在此局限条件下保持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2.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程度较大,产业结构对能源耗费总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耗费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性上。

3.社会结构的改变对能源消耗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其中城市化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影响因素。从长期来看,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用推进城市化的方式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必将降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能源耗费。但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对能源的消耗也是刚性的。因此,只有真正理解能源消耗的刚性问题,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能源战略和政策。

4.开放程度、教育、利用外资水平等因素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加以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成为抑制能源过分消耗的政策工具。开放程度与能源耗费之间呈负向关系提示人们应加速改革开放,着重建设开放型经济,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尽快将能源密集型产业转向高技术、服务型产业。

参考文献:

[1] 吴彼爱.高建华,徐冲.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J].经济地理,2010(11).

[2] 虞义华.郑新业.张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

[3] 孙涵,成金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7).

[4] 魏巍贤,杨芳.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0(7).

[5] Lan sue wing,Richard. S. Eckaus.Explaining long-run changes in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the U.S economy[J].working paper,2004.

[6] Boserup, Ester. Pop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A Study of Long-Term Trends[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7] 李旭颖.分工理论视角下能源市场及价格的特殊性[J].价格月刊,2010(5).

[8] 刘倩,王遥.新兴市场国家FDI、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4).

[9]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1).

[10]滕玉华.陈小霞.开放条件下中国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1).

[11]陈媛媛,王海宁.FDI、人力资本与省际工业能源效率[J].国际贸易问题,2011(3).

[12]孙敬水,陈稚蕊,李志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扩展的STIRPAT 模型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7).

[13]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

[14]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模型[J].统计研究,2001(10).

(责任编辑:厉新)

猜你喜欢
持续增长分工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赣州市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