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的肝胆春秋

2015-11-04 06:08林迪
时代报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吴孟超外科肝癌

林迪

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平易近人,不挑衣食,每日忙碌,其乐融融;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九十多岁仍坚持做手术。

吴孟超,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从医 70 年,他提出了一整套肝脏外科的理论学说,开创了一系列临床救治的新方法,使我国的肝脏外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于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181:18?中国人了不起!”

1943 年,吴孟超考取了德国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并在裘法祖教授的指点下,立志于肝脏外科专业。

1960 年初,吴孟超出席了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会上,他代表“三人小组”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与会专家仔细审视了吴孟超提供的研究资料,经过分析、核实后得出结论:这确实是肝脏解剖新见解,而且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是我国肝脏解剖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

之后,吴孟超成功完成了第一台肝脏外科手术。直到现在,我国外科界一直沿用他创立的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理论。此后,吴孟超又发明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并顺利完成了世界上首台中肝叶切除术。

1979 年 9 月,第 28 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苏、英、法等 60 多个国家的 2000 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根据会议安排,在会上做肝脏外科报告的学者共有 3人,吴孟超便在其中。

当吴孟超以流利的英语报告时,会场一片寂静。

“本文分析从 1960 年 1 月至 1977 年 12 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 181 例,手术死亡率 8.8%,有 6 例已生存 10 年以上……”

2000 多位与会专家,听到这一组前所未闻的数字惊呆了,会场立即出现了一阵骚动。

“刚才那两个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 18 例,这位中国小个子自己做了 181 例,手术成功率达 90% 以上,真不可思议!”

“181:18 ?中国人了不起!”

会议后期,吴孟超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医学界用这种方式肯定了吴孟超,肯定了中国肝脏外科。

几十年来,吴孟超和他的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使肝脏外科手术死亡率降低到0.3%,肝癌术后 5 年总体生存率53.6%,小肝癌术后 5 年生存率79.8%。肝脏外科一个又一个巅峰被中国人征服。

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 Jeseph Lou评价说 :“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中国和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所瞩目和敬佩。”

在手术刀上镌刻爱与忠诚

1975年,春节刚过,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男子步履艰难地跨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径直来到肝胆外科,点名要找吴孟超医生。

这个名叫陆本海的庄稼汉来自安徽,8年前,他的腹部长了个拳头大小的瘤子,去医院检查后被认为是肝癌,已无法医治。

吴孟超仔细检查了患者“梆梆响”的大肚子,根据对肝脏的了解,确认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检查显示,这个瘤子直径竟达 68 cm !

肝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肝脏良性肿瘤,但最危险的是肿瘤破裂会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常可导致死亡。即使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抢救肝海绵状血管瘤大出血的成功率也很低。

吴孟超决定为患者手术。但要切除直径达 68 cm 的瘤子,谁都没有把握,吴孟超也不例外。手术开始。当钟表的指针指向晚上8 点 30 分,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 12 个小时的吴孟超顺利完成了手术!他成功切除了这个重达18 公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至今仍是世界之最。

2004 年 9 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湖北女孩甜甜在父母陪伴下来找吴孟超求治。这个20 岁刚出头的姑娘中肝叶长了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严重压迫第一、二、三肝门,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中肝叶是肝脏禁区中的禁区,很少有人敢涉足。此前,父母带着她到了多家医院,都被拒绝收治。

在多次讨论和论证之后,吴孟超决定再闯中肝叶禁区,手术切除血管瘤。9月18日,吴孟超带领姚晓平教授用了5个小时,成功将瘤体完全切除。“我们在手术中也创造了肝门阻断切除的纪录,前后阻断4次共103分钟,才将瘤子切下来。”吴孟超记忆犹新地说,“瘤子有排球那么大,放在一个脸盆里都快满了。”

从医 68 年,吴孟超在患者心中几乎成了“神医”的化身。

常有全国各地被“判了死刑”的肝癌患者,冲着吴孟超的名望来医院,“让吴老开刀是我最大的愿望,哪怕让吴老摸一摸,我也死而无憾了!”

正是由于患者的敬慕和信赖,年已九旬的吴孟超依然坚守在肝脏外科一线。他说:“我喜欢上手术台,除了患者的要求,自己也觉得在手术台上很清静、很开心!”

“如果有一天我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不要慌张”

“我是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患者没有高低贵贱,对每一个患者都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吴孟超说,“患者至上,敬畏生命,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基本素养和最低要求。”

2009年8月,一个晚期肝癌、肝硬化、肝腹水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均被拒绝收治,忧心重重。吴孟超拉着患者的手说:“生病不可怕,关键是要保持好心态。不用急,我给你开张住院证明先住下来,咱们一起努力,争取让你早日康复。”

患者离开后,助手不解地问吴孟超:“吴老,患者不能手术,病床又紧张,干嘛还把他收进来?”“我也知道把他收进来做不了太多,可是他已经被多家医院拒之门外,如果我们再不收,他肯定会绝望,说不定会做出傻事来。”吴孟超看了一眼助手说,“我们既要看病,更要救人。”

“为医之道,德为先。”吴孟超说,“从医这么多年,我时时记住老师裘法祖教授讲过的一句话‘医术有高有低,医德最是要紧。”

每周二上午,是吴孟超门诊的时间。一到 8 点,他总是精神抖擞,穿着整洁的白大褂,出现在患者面前。一位患者刚躺到检查床上,自己就把衣服拉了上去。吴孟超忙说“不急”,顺手把患者的衣服拉了下来,再搓一搓手,等到双手变暖,才开始医生的“问、触、叩、听”四部曲。

看到患者有点紧张,他亲切地拉着患者的手,笑容满面地俯下身子问道:“感觉怎么样?别担心,我们会为你想办法的。”

在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吴孟超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无论是初诊患者还是复诊患者,他都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解释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每次门诊结束前,吴孟超都会亲自带着就诊患者做 B 超。这时,他手里都攥着一张小纸片和笔,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个患者的姓名、年龄、病情等。

做B超检查时,要在患者腹部涂抹一些耦合剂。每到冬天,吴孟超都会提醒患者:“抹耦合剂有点凉,你得忍着点。”检查结束时,他还会亲手帮着擦拭干净。

2010 年 12 月,吴孟超接诊了一个严重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在另一个医院,他被医生要求花 40 万元做肝移植,但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无奈之下到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找到吴孟超。

在详细检查诊断后,吴孟超认为这个患者手术就能解决问题,只不过有较大难度和风险。后来,吴孟超顺利地为这个患者实施了肝癌切除手术。出院时,患者的家人齐刷刷跪在吴孟超面前,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痛患者之所痛。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这是吴孟超一贯的信念坚持。

收受患者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他常说,患者生病已非常不幸,为了治病他们可能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作为医生,应该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患者治疗。

平时,他要求医生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患者做检查时,如果 B超能解决问题,决不让患者去做CT 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他们带的片子能够诊断清楚,决不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吴孟超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缝合创面切口从不用专门的器械,他说:“用器械咔嚓一声1000多块钱,我用手分文不要。”

吴孟超说,他每次走进手术室,都会产生莫名的兴奋。从1956年进肝胆外科以来,用手术刀为13600多个病人切除癌肿,创造了世界医学界的无数个奇迹。他曾对他的随同护士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不要慌张。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些,别让人看见我一脸汗水的样子。”

在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晚会上,评委会对吴孟超的颁奖词为:“悬壶济世、积德行善,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德的生动写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吴孟超院士的毕生追求。为了摘掉我国肝癌大国的落后帽子,吴孟超院士在既无资料又无设备的情况下,一切从零开始,发奋图强,写下了中国和人类医学史上一连串的‘第一,把中国肝脏外科手术水平无可争辩地推到了世界前列。”这是对吴孟超一生最准确也是最生动的总结。

猜你喜欢
吴孟超外科肝癌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养生之道
96岁院士的养生秘诀
名誉算啥
96岁院士一年仍做两百台手术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