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东海之滨的生态景观大道设计

2015-11-04 10:28马先敏奚灵智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1期
关键词:月湖台州大道

马先敏 ,奚灵智

(1.台州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8000;2.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

通往东海之滨的生态景观大道设计

马先敏1,奚灵智2

(1.台州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8000;2.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化,城市道路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以台州湾集聚区东部新区鲍浦大道(聚洋大道-十一塘坝)、甲南大道(聚洋大道-十一塘坝)项目为背景,通过道路、岛屿、桥梁、景观的设计,体现"台州梦"的主题。设计中融合了台州海纳百川的文化个性,兼容月湖的唯美特质,打造出“通往东海之滨的生态景观大道”。

道路;生态景观;设计;台州湾集聚区

1 工程概况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浙江省布局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是今后一个时期台州市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将努力打造成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长三角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区和台州转型发展核心引领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范围北起临海市红脚岩南端,南至温岭市松门镇北端,东抵沿海,西至台东大道,总面积约562 km2,见图1、图2。

图1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分布图

东部新区(见图3)作为东部组团的核心区,兼具台州开放性生产服务中心、沿海特色健康型宜居新城、未来东部滨海城市中心等重要功能。本次项目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东部新区启动区块鲍浦大道(聚洋大道—十一塘坝)和甲南大道(聚洋大道—十一塘坝),位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内,贯穿东部新区最大的人工湖——月湖(见图4)。两条道路所在区域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公共中心,同时更是台州市城市远景副中心、片区主中心,是集商务、商业、文化、科研、生态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区域。

图2 台州湾聚集区区位图

图3 东部新区区位图

2 项目设计功能定位

根据《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核心区定位为“产业服务区、滨海新组团、循环生态城”,空间结构概括为“一轴、一环、一带、一湖”。因此,甲南大道(聚洋大道—十一塘坝)与鲍浦大道(聚洋大道—台州湾大道)的建设不仅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通行功能,更重要的是立足区域整体发展理念,本着低碳、生态、宜居、宜业的基本原则,从生态、景观、公共空间角度提升区域的综合效益[1,2]。

图4 甲南大道、鲍浦大道区位图

2.1项目功能定位

(1)提升区域景观品质,形成“湖、岸、岛、桥、路、城”相融合的景观环境;

(2)营造核心区360°城市景观的最佳视点和湖景最佳焦点;

(3)完善区域慢行体系和绿道系统;

(4)增加湖滨开敞空间,与环湖公共空间融为一体。

根据以上功能定位,该项目从景观角度需营造多样的景观环境,实现路与“湖、岛、岸、城”相融合;从城市角度需营造公共空间,增强环境品质,提升城市价值,并最大化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体现人本思想;从道路角度需打造景观道路,并完善慢行与绿道系统,在原系统上提供多样化、多路径选择。

2.2项目的建设目标

通过道路、岛屿、桥梁设计,整体以“台州梦”为主题,融合台州海纳百川的文化个性,兼容月湖的唯美特质,打造“通往东海之滨的生态、景观大道”,演绎“海天一色”的360°景观道路形象。

3 道路总体设计

鲍浦大道西起聚洋大道,东至台州湾大道,全长约2106m,双向6车道,红线宽50m,为东西向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50 km/h,见图5

甲南大道西起聚洋大道,向东跨十一条河,至十一塘坝,全长约2 560m,其中台州湾大道以西为双向6车道,红线宽50m,设计车速50 km/h,为东西向城市主干路,见图6。

图5 鲍浦大道平面总体方案

图6 甲南大道平面总体方案

鲍浦大道、甲南大道规划红线宽度50m,聚洋大道以西正在施工的路段道路横断面均为不对称布置。由于靠河道侧没有地块出行需求,慢行交通采用人非共面的形式,将休憩观景人群引导至道路红线以外景观绿廊中通行。中央分隔带相对于道路设计中心线有3m左右的偏移。

该项目范围内鲍浦大道、甲南大道横跨月湖,规划不对称的断面在桥上设置不便,从桥梁本身美学上考虑,不对称的段面较难体现大气、美观的景观效果,且月湖以东两侧地块开发均匀,需求较为平均,对称的断面形式能较好地服务两侧区块。另外,西侧落桥点距离相邻交叉口较近,采用渐变形式,过渡线形不顺,对道路景观和行车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次设计对规划断面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的设计断面如下:中央分隔带宽度为7m,两侧对称布置12m宽机动车道,2.5m宽机非隔离带,3.5m宽非机动车道,以及3.5m宽人行道,见图7。

4 岛屿设计

道路跨月湖而衍生出的岛屿,连接着道路、桥梁与月湖,沟通着月湖东西两岸,延续着滨湖慢行和绿道系统,它是360°城市景观的最佳焦点和视点,因此也构成了本次方案设计的重点之一。设计拟从台州文化的“硬气”和“灵气”同时出发,共同表现台州市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个性。两个岛屿连同其它岛屿,与月湖共同构成“众星拱月”的整体形态特征。

4.1鲍浦大道跨月湖岛屿

定位:彩蝶洲——人、水、景互融的休闲观光岛。

彩蝶洲与鲍浦大道两侧设置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将绿道系统与彩蝶洲无缝连接。整个岛屿外形犹如蝴蝶在月湖之上翩翩起舞。通过园路系统将游船码头、创意婚纱摄影基地、室外咖啡吧、观景平台有机联系。植物造景围绕“彩”字展开,突出彩化植物、香源植物的特色,吸引蝴碟、蜜蜂的光临,体现人、动物、水和谐共生,将彩蝶洲打造成人与自然互动互融的观光休闲岛屿,见图8。

图7 道路横断面图(单位:m)

图8 鲍浦大道湖心岛彩蝶洲效果图

4.2甲南大道跨月湖岛屿

定位:逐梦屿——强调“静”,放飞心灵的生态景观岛。

逐梦屿以生态岛为主题,岛上以常绿混播草坪为本底,运用红树林、芦苇、蒲公英等近海野生植物、耐盐碱植物等进行搭配,营造高中低错落自然式的生态景观。岛上不上游客,仅在桥梁两侧人行道设置外挑观景平台,并把月湖水引入岛中,以其天然的生态环境,吸引白鹭、海鸟的驻足,营造安静、详和、自然的生态景观岛屿,见图9。

5 桥梁设计

桥梁是该项目设计中的又一重要元素,两条道路跨河流、月湖共形成大大小小多座桥梁,其中以跨月湖形成的桥梁在景观、空间、功能方面的影响效应最大,由此也形成了该方案的设计重点。鲍浦大道跨月湖桥梁和甲南大道跨月湖桥梁设计风格上整体统一,既现代大气,同时又各具特点。

图9 甲南大道湖心岛逐梦屿效果图

鲍浦大道跨月湖,与“台州灵气”呼应,更加凸显灵秀与唯美,桥梁命名为“烟波桥、碧水桥”,而甲南大道跨月湖,桥梁设计与“台州硬气”呼应,风格更加凸显现代、豪放,与梦想主题直接相关,命名为“飞跃桥”。

5.1鲍浦大道跨月湖桥

鲍浦大道烟波桥、碧水桥方案构思:“烟波浩渺、碧水流云”。

桥与堤的结合往往成为湖中一道妩媚的风景线。该方案取“烟波浩渺、碧水流云”的意境,展现月湖上湖、桥、堤、景相互融合的美丽画卷。烟波桥采用(30+35+40+45+40+35+30)m不等跨上承式连拱桥,设置通长系杆平衡水平推力,碧水桥采用5×16m变截面连续梁桥。烟波桥七组拱圈通过装饰线条相连成了一道高低起伏的曲线造型,如同海上波涛,拱间装饰借鉴江南传统民居的花漏窗元素,形若圆月,内藏的灯光透出,如同绽放在海波之上的朵朵寒梅,与月湖相互辉映,形成了“两桥夹一岛,彩蝶花间翔。寒梅伴月影,玉桂湖中香”的区域景观格局。该方案彰显了台州的“灵气”一面,见图10、图11。

5.2甲南大道跨月湖桥

甲南大道飞跃桥方案构思:“飞跃梦想”。

该方案设计主题为“飞跃梦想”,桥梁跨径布置为10×30m+(35+60+35)m+30m,主桥采用(35+60+35)m半圆形系杆拱桥,两侧引桥均采用30m现浇鱼腹式箱梁。主、副拱的设计增加了稳定性,丰富了桥梁造型,主拱和副拱在水面以上均为标准的半圆形,桥影结合,如同一轮满月,梁中的LED可变光产生动态照明效果,形成一副“彩云逐月”的立体画卷。游人步行桥上,犹如穿行在明月之中,形成“桥影水光成一色,分明人在月中游”的如梦境般的体验,见图12。

图10 鲍浦大道烟波桥效果图

图11 鲍浦大道碧水桥效果图

图12 甲南大道飞跃桥效果图

6 道路景观设计

鲍浦大道景观定位:营造流光溢彩、热闹缤纷的彩云大道。

鲍浦大道道路宽幅为50m,中央隔离带宽7m,两侧机非隔离带宽2.5m,绿化打造空间较大。整条道路突出“彩”字,植物一以色叶植物为主,种植如广玉兰、银杏、垂丝海棠等植物,营造热闹缤纷的景观道路。细节设计上,在隔离带的侧石上增加异形侧石墩,围绕“彩”字,通过“花”来表现,提取“花蕊”的设计元素融入整个设计之中,使鲍浦大道真正展现出流光溢彩、热闹缤纷的道路景象[3],见图13。

甲南大道景观定位:展示新区时尚品质的梦想大道。

图13 鲍浦大道标准段效果图

甲南大道道路宽幅为50m,中央隔离带宽7m,两侧机非隔离带宽2.5m。意在表现大气现代,具有新区时尚品质的梦想大道。设计运用热带高杆植物来展示道路姿态,如加拿利还枣,棕榈等,并点缀紫薇等树种,使整条道路的天际线错落有致,开合有序。细节上,异形侧石墩的设计运用圆弧的造型,与桥梁的造型相呼应,使整条道路上的景观相互融合,相互衬托,融为一个整体[4],见图14。

图14 甲南大道标准段效果图

7 结语

该项目的设计弱化了景观大道的交通功能,强调人们的交往、休闲与公共空间功能。道路作为月湖生态休闲网络中的组成部分,同时借助于道路跨月湖的区位特征,丰富岛屿景观,提升桥梁景观品质,形成“湖、岸、岛、桥、路、城”相融合的景观环境。整体设计体现包容与多元,宣扬生态与低碳,倡导绿色与生态,综合打造“通往东海之滨的生态景观大道”。

[1] 孙瑛,周磊,朱以凡.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景观大道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4):9-13.

[2] 万旭梅,扈万泰.从交通到景观功能重塑—重庆冉家坝景观大道设计思想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技报,2009(4):32-34.

[3] 赵春慧,淀山湖景观大道设计特色[J].上海建设科技,2013(2):24-26.

[4] 许斌,马燕.浅析景观大道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0(23):350-351.

U412.37

B

1009-7716(2015)01-0015-04

2014-10-11

马先敏(1983-),男,浙江临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月湖台州大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月湖书生徐时栋
宁波月湖
美乃大道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幸福大道145号
静月湖秋夜观(外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