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5-11-04 12:06王琦
黑河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欣赏教学音乐

王琦

[内容摘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通过反复聆听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近几年,我校音乐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们将“看、听、讲、议、练、创”等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努力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我校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遵循以“听”为主的原则,音乐欣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音乐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唱歌教学环节就会积极主动地感悟音乐,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有效激发。

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但无意识地听会使学生养成“听而不闻”的不良听觉习惯。因此,三年级学段的音乐欣赏教学主要目标要放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上。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很强。鉴于此,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要创设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把自己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示出来。

去年,本人有幸参与音乐备课组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大家一起深钻教材,探讨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两位教师同备一节课——苏少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欣赏课《牧童短笛》,备课过程中两位教师汲取了团队合作研讨的经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创造性思维训练,自制贴近学生生活的多媒体课件,提前预设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两位教师授课风格各异,“音画结合”“视听结合”的欣赏教学融合了语文、美术等姊妹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致盎然地赏画、聆听、感受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创造性学习,同一节课的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这两位教师在市级赛课中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牧童短笛》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所长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音画结合: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与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导入新课。视听结合:通过“全曲——分段——全曲”三大步骤进行欣赏教学。全曲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欢乐、愉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音乐记忆能力。分段欣赏,分别感受三段不同的情境,讲与议结合,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其中第二段的创编表演,侧重于让学生体会牧童嬉戏的乐趣,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而后对比第一段与第三段的不同,从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作品,并借助图谱分段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使学生能分辨乐曲中富于变化的三部曲式结构。收束全课环节向学生明确,这首钢琴独奏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作品短小精致,风格清新,富有田园气息。

本课的具体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如下:

1.渲染情境环节

导入环节让学生聆听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并鉴赏几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音画结合的情境渲染把学生带入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以感受美、联想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此环节的情境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心态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整体感受环节

教师利用白板呈现《牧童短笛》“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情境画面,让学生初听全曲,在音乐声中想象一下画面背后的故事。音乐结束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各抒己见。通过学生的描述,小牧童的开心、放牛时的嬉戏、童年的乐趣仿佛都呈现在我们眼前。然后让学生再次聆听全曲,乐曲中速度徐缓、悠扬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加花手法,多种音乐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中国水墨画。此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乐曲表现内容的理解,也为之后的分段欣赏奠定了基础。

3.创编歌词环节

学生欣赏第一乐段后,引导学生想象乐曲的意境: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自由自在地在田野里漫游……第二遍欣赏后,师生一起哼唱,再次感受旋律。在已听两遍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自己或者小组合作创编歌词。教师先循环播放第二乐段的旋律,让学生充分把握乐曲的节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结合乐曲的特点创编歌词,并唱给大家听。在欣赏第三乐段时,学生会很快发现乐曲中有相同的音符,教师可顺势让学生找出这些音符并体会发生变化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由此总结乐曲的结构特点——富于变化的三部曲式结构。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要引导他们抓住乐曲的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适合乐曲节奏的歌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创造热情,正确看待他们的即兴“瞎编”“瞎唱”。可以让学生互唱创编的歌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编表演环节

节奏是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架,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在分段聆听第二乐段,充分感知乐曲的情绪和内容后,教师让学生结合音乐创编动作,体现乐曲的节奏变化。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牧童嬉牛的情景,也可以让学生两两合作,分别模仿小牧童跳了几下、牛儿跳了几下,通过两人合作表演的形式感受乐曲的动感。创编表演之后,学生能够很快找出第二乐段中小牧童和牛儿对跳的次数,从而顺利解决第二乐段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应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趣,易于掌握,记得牢固。

以上教学设计注重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通过反复聆听乐曲,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悉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揣摩:什么样的环节需要进行创编?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创编?什么样的游戏更切合欣赏教学?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对课堂生成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一小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还在观望和模仿,因此教师要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下功夫。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由被动聆听变为积极主动探究学习。要了解学生的欣赏心理,音诗画结合,色彩、旋律、情绪、节奏相互交融的形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要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有效合作开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四十分钟的课堂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欣赏教学音乐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