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大期刊中的人物活起来
——增强人大期刊人物通讯栏目的典型性和可读性

2015-11-06 10:00李娜新疆人大杂志社新疆乌鲁木齐830099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典型性可读性文件夹

李娜(新疆人大杂志社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9)

让人大期刊中的人物活起来
——增强人大期刊人物通讯栏目的典型性和可读性

李娜(新疆人大杂志社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9)

人大期刊中刊发的人物通讯与报纸的人物通讯从外表上看差不多,但人大期刊人物通讯最显著的特点是报道对象仅限定在“人大代表”这一特殊的群体。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上、权力上的主体。代表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影响到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因此,在人大期刊中都会设置专门的栏目,通过人物通讯的方式,展现代表履职的风采。

人大期刊作为机关刊物,对基层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指导性强,除了发布政策指令、答疑解惑、交流工作经验之外,人物通讯也可以配合相关文件出台,使之具体化,切实可行。所以,从刊物定位上讲,人大期刊的人物通讯肩负舆论引导的职责。订阅人大杂志的读者,很大一部分都是人大代表,他们在通过杂志了解有关政策时,也希望学习、借鉴一下其他人大代表履职情况,来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从上述角度讲,读者对人大期刊人物通讯的要求要比报纸高。那么如何满足读者的这个要求呢?本文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管主办的《新疆人大》杂志采编实践谈一点个人认识。

《新疆人大》是自治区各级人大惟一的省级宣传刊物,是宣传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目前,《新疆人大》已成为全疆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互通信息的桥梁、交流经验的园地、理论研究的阵地,已成为全疆各级人大接受上级指导、进行相互交流、推进人大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在这本期刊中,每期有一个专门刊发人物通讯的栏目“代表风采”,反映各级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的风采,包括如何履行代表职权,如何建言献策等。本人从2011年起,负责“代表风采”栏目编辑工作。5年的实践使我发现,搞好人大期刊人物通讯必须从增强其典型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

一、人大期刊人物通讯栏目存在的问题

内容上多为好人好事,缺乏代表履职的典型内容。从通讯员的来稿可见,内容上多为好人好事,缺乏代表履职的典型内容。如,一篇来稿中写道:“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某某关注更多的是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后面写的都是如何帮助弱势群体的故事。代表风采栏目注重反映的是代表在履职过程中的闪光点,要以代表职责作为切入点,挖掘履职过程中典型性和代表性,而非代表工作面面俱到的反映,更不是泛泛的好人好事。

语言上多为概括性的语言,缺乏生动的事例和细节描写。如,“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某某坚持从人民权力使用者的高度和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做到不忘身份,为民执言,依法用权,努力发挥人大代表应有的作用。”但如何为民执言,如何发挥代表作用,整篇文章却没有举出一个实例来支撑。

结构上多为先进事迹材料,缺乏人物通讯基本要素。如一篇来稿中把“某某,男,回族,为某某自治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委会委员。”作为上报的先进材料可采用这样简介式的前言,而这种形式很少用于新闻文体。事迹材料属于公文文体,受众为本系统本部门,语言朴实、庄重;人物通讯属于新闻文体,受众是社会大众,语言生动、形象。

在写作技巧上手法简单,缺乏多样性。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通讯常常综合使用多种写作技巧,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设置悬念、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象征等。但在来稿中,多为平白的直述,没有使用任何写作技巧。

二、人大期刊人物通讯缺乏典型性和可读性的原因

1.新闻写作能力欠缺。给人大期刊投稿的通讯员,多是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对人物通讯的采访技巧、写作手法都不太了解,造成人物通讯内容上枯燥乏味,写法手法上平铺直叙。

2.没有选准采访对象,没有捕捉到具有丰富履职故事的优秀代表。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明确表示“涉及代表报道的,往往有一些更多是报道代表在经济、社会以及在其他各个方面的业绩的,而对他的履职情况却没有报道,这样的作品不是我们人大新闻奖评选所需要的。”人大期刊的定位,限定了人物通讯报道的范围和报道的内容,但很多通讯员对此似乎不太了解,在挖掘新闻素材时,没有紧扣“代表履职”。

3.缺乏深入地采访。基层通讯员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现场采访,蜻蜓点水地问问代表情况,就开始动笔了。有些甚至没有采访,直接将先进事迹材料改改就投稿了。俗话说,好文章是七分采,三分写。要使人物通讯写得出彩,不流于平淡,能将所写人物的个性凸显出来,能让读者记住这位代表,并与其他代表区别开来,关键是要有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而这些都离不开深入采访。

三、增强人大期刊人物通讯典型性和可读性的对策

首先,将人物通讯的选材聚焦基层人大代表身上,从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中发掘“闪光点”,让读者在感到亲切的同时,接受宣传和教育。2015年《新疆人大》共推出人物通讯15篇,官员型代表4个,基层代表占了11个。报道以基层人大代表为着眼点,通过客观描述,不拔高,也不夸大人物,更不要脱离生活实际,呈现人物本色,即可使人物通讯贴近实际,贴近读者的需要。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读者不仅愿读愿看,也愿学愿做。

其次,在事迹选择上要从代表的履职经历为出发点,通过剖析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个案,增强人物通讯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疆人大》杂志刊发的人物通讯《“五个文件夹”记录代表履职路》,荣获了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二等奖。此篇人物通讯,作者很敏锐地扑捉到全国人大代表阿曼把依按类把自己所提议案、建议及答复函归纳成了五个文件夹这一线索,并进行了深入挖掘。作者将阿曼把依的五个履职文件夹取名为“环保工作文件”“民生建设文件夹”“推进社会发展文件夹”“健全法制体系文件夹”“文化教育文件夹”,并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议案和最有说服力的素材进行重点描写。此篇人物通讯,在人物事迹的选择上,紧扣代表履职,并用故事化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代表所提的一件件议案,生动表现了人大代表为民解忧、做好百姓与政府桥梁的履职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宣传性。

最后,在标题、开头写作上下功夫,讲究“拿人”,能一下子吸引读者;有的通讯还采用第一人称读来亲切自然。

在标题方面,《132张奖状里蕴含的爱民情怀》(2011.5)这个题目就说明,人大代表当须爱民为民,从为民办实事中赢得选民的赞誉。还如《人大代表的“阿达西书屋”》(2015.1)的开头:“早就听说和静县人大代表、古尔温苏门肉牛场农民托乎提·库万自掏腰包建了一个农家书屋,并命名为“阿达西书屋”。这可是个新鲜事,目睹这位人大代表创办的农家书屋的念头油然而生。经与书屋主人相约,在深秋的一个周末实现了自己由来已久的期盼。”文章一开篇就把读者吸引住了。随着作者的视角,让读者身临其境体会代表创办书屋中浓浓的民生情。在采用第一人称方面,《新疆人大》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界末那年,向数十位自治区人大代表约稿,畅谈五年履职的体会。这不但给老代表一个总结回顾的机会,还给即将当选的新代表提供了借鉴和引导。如,《当代表要接地气》一文在结尾时写到,“我体会到,作为人大代表,无论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是关系地方建设的宏观问题,还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问题,只要接地气,都将对地方建设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娓娓道来,平易近人,亲切感人,毫无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典型性可读性文件夹
可读性
网络健康信息可读性评估研究现状及展望*
Fast Folders,让你的文件夹四通八达
地基处理典型性施工效果分析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摸清超标源头 大文件夹这样处理
调动右键 解决文件夹管理三大难题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不容忽视的空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