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途径探究

2015-11-09 12:16林凤功赵艳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顶岗工位校企

张 健,林凤功,赵艳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湖北十堰 442000)

一、“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就是把教室搬到企业,在企业添加教学实施,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共同培养学生,使企业成为具备教学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

“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教高函[2010]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教学功能,探索建立“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真实的职场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推进学生向职业人转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院校重点思考的课题之一,是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企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与途径

1.教师企业工作站模式

教师企业工作站是指通过校企协商,由深度合作企业提供场地和办公条件,在企业设立工作站,由学校安排教师轮流进站工作,进行企业技术研发、开展技术服务、承担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培训员工等工作。将教师企业工作站功能进一步扩展,添加必备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条件,有计划安排学生到该企业实习实训,进站教师可承担联系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任务,这样就可把课堂建在了企业,成为“企中校”的一种模式。这样,教师企业工作站,既有为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所需,又有为学校服务的功能,为学校所需。在建站伊始,协商、规划好其功能,必能实现为企业服务和为教学服务两不误、两促进,收到好的效果,是“企中校”的一种好的实现模式。

2.顶岗实习驻厂管理点模式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都安排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它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中,在真实的岗位上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顶岗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种种原因,顶岗实习的管理不到位,致使顶岗实习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由于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可采用学校主导的集中顶岗实习方式,即学校根据专业学生规模,选择几家或十几家与专业相关的深度合作企业长期合作,采用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以及学校安排相结合的方式,使每家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均有一定规模,实现集中顶岗实习。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派出教师驻厂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一方面与企业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解疑答惑,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教学功能,成为“企中校”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将“企中校”与顶岗实习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企中校”,使顶岗实习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保证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订单班模式

订单班是校企双方协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是根据培养对象未来岗位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订单班一般采用“2+1”模式,即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学习。学生在企业的一年,学校不是无事可干,而是要及时跟进,在企业建立“企中校”,将学生顶岗实习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培养责任,这即是订单班培养的“企中校”模式。

4.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工位”模式

每个专业都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而校外实习基地要想成为“企中校”,必须要赋予其一定的教学功能,“教学工位”的设置能满足这一要求。校企通过协商,可在校外实习基地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位作为“教学工位”。“教学工位”的设置,一是要有典型性,要能代表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二是要适合于教学,能在该工位从事教学活动,三是不能脱离正常工位,应是企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当没有学生实习时,其作为一般工位正常运转,当有学生实习时,发挥其教学功能,实现学生实习实训的目的。这即是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工位”的“企中校”模式。

三、结语

“企中校”的建设,形式多种多样,规模可大可小,只要是在企业生产现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赋予一定教学功能,为学生能力培养服务,即是“企中校”的形式。“企中校”在建设时,一定要与企业充分沟通,取得企业认可,吸纳企业人员参与,既可收到好的效果,又可长久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顶岗工位校企
请珍惜那个工位永远有零食的同事
精确WIP的盘点方法
工位大调整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