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微信健康传言,以公信力提升都市报影响力 ——以《温州都市报》相关报道为例

2015-11-11 15:58林蜜
中国记者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信力微信

剖析微信健康传言,以公信力提升都市报影响力
——以《温州都市报》相关报道为例

□ 文/林 蜜

提要:报纸仍是融媒体的核心与支柱。特别是有着二十余年积累的都市报在市民中仍有品牌优势。如何生产出更有公信力、原创性的内容,进一步打造影响力?《温州都市报》在深解微信健康传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关键词:微信 健康信息 温州都市报 公信力 阅读群年龄

微信普及,适逢“养生热”,通过微信广为传播的海量健康信息都真实科学吗?深解微信健康传言与深挖重大新闻一样,解决的都是读者最关心的信息 “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助于树立报纸公信力;健康属于生活范畴,此举也突出了纸媒的服务性、实用性,增强了读者黏性。

健康传言热转微信圈

在2014年首届新媒体排行榜高峰论坛上有推论:据估算,截至当时全国微信公众号已达800万个。微信已超过曾经强大的微博,迎来爆发式增长期。微信公众号纷起,直接带来的还有内容多次转发。因雷同率高,故经常会发现在朋友圈里,一篇同样的文章多次出现,或以不同的标题出现在不同的微信公众号中。而这种情况尤以健康信息居多。据一项第三方调查显示,人们转发的微信信息类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百科、健康养生、专业行业信息。从调查结果来看,健康养生或专业行业类信息,一般人不容易识别真伪,容易被误导。

人们为何热衷在微信里转发各种健康传言?除了使用方便外,与民众重视养生也有很大关系。同时,“健康养生热”中也透视出了中国人的健康焦虑心态,百姓一方面渴望获得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因为自身媒介素养及科学素养不够被误导。

老人阅报数增多吻合健康主题

近年来,都市报订阅数逐年下滑,阅读群年龄也发生了微妙变化。通过订报卡输入完成订阅虽只是订阅《温州都市报》的形式之一,总订报卡份数也只是总订阅数的一部分,但管中窥豹,从中可看出都市报阅读群的年龄变化。

调查分析显示,30岁-50岁依然是都市报的主要阅读人群,这个人群也是健康养生的主要人群。相比较而言,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关注健康养生。加大力度、深度解析健康传言,能为3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普及健康科学素养,同时又提高了都市报的公信力,由此,都市报与读者找到了吻合口。

多形式解读剖析健康传言

互联网时代,信息纷繁,但关于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即信息是否真实或它的最终走向、发展却鲜有媒体提及。抬头看路,了解今时今势,为人们解读在微信上“乱跑”的各种健康传言,担当起澄清之责任,借机树立公信力,《温州都市报》加大力度、深度,进行了多种形式探索。

一、健康版面设专栏、上头条强有益探索,善于讲好中国特色故事,回归新闻本原。

1. 主题鲜明

故事化新闻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要表现一个明确主题。在具体操作层面,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讲故事。

故事化新闻首先要求选择与公众利益有重大关联的选题,对于一些没有情节,没有矛盾冲突的新闻事实,应按照常规消息来处理。还有些事件虽小,但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富有情节、矛盾冲突和悬念,用故事化形式来报道,就能获得“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

此外,记者不应为一个先行的主题去找故事、编情节、再现细节,而是应该先有新闻事件,从事件本身发现故事、人物、情节和细节,再把这些要素很好地组织、展示出来,使主题得到更好揭示。因此,记者在报道中所选取的人物、事件、场景、细节都应是服务于一个鲜明主题之下,而不是单纯为了迎合受众口味或为了“讲故事”而写出的应景之作。

2. 有节制的新闻报道

“行走中国·精彩故事”中,新闻报道选题大都是正面的、具有正确舆论导向作用的,但是这类新闻更要注重有“节制”地报道新闻,谨慎地处理“写得好看”“吸引人”与新闻真实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操作中,不应过分放大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不对细节或场景做过多渲染,不单纯因政治意义重大与否来决定新闻报道的篇幅,应遵循新闻基本原则和规律,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外宣处)

【注释】

①李梅:《作为文学新闻的“我们的”报告文学》,《新闻大学》,2014年第3期。

②《廖理纯:从董事长到“锹王”的绿色升华》,《内蒙古日报》,2014年12月23日。

③《唐继成家的家庭座谈会》,《宁夏日报》,12月24日。

④王辰瑶:《“节制”报道:一种新新闻叙述观》,《新闻记者》,2012年10月。

⑤王辰瑶:《叙述的陷阱——以复旦大学学生中毒案的两篇报道为例》,《新闻记者》,2013年6月。

《养生辨真假》是《温州都市报》健康版专为深解微信健康传言而设的栏目,配有鲜明生动的LOGO,取材多为当时微信圈热传、内容丰富的健康传言。记者就传言内容采访多位医生,多方求证,最后得出传言真假、科学与否的结论。形式鲜亮,内容具体。如《电吹风一吹病就好了?小心耽误病情,损伤皮肤》一文,内容占了约四分之三版面,细解微信传电吹风成“治病神器”的各种说法。持续打嗝,吹风机吹胃部能止嗝;头痛,吹风机吹整条脊椎很管用;落枕,吹风机吹颈部见好转;鼻炎,吹风机对着吹能改善;痔疮,试试吹风机可防感染;感冒吹鼻子、腹泻吹腹部症状能改善等等。这些都是真的吗?记者分别采访了针灸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消化科医生及肛肠科医生,给传言最实在最科学最真实的解释,解决了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栏目推出的还有《 晚上锻炼等于“找病“?》《奶茶罪行一大箩,真别再喝了?》等,均取得了很好的读者反应。

如果微信健康传言的内容相对集中单一,只有一个方面,则采取直接上头条的方式。如“自来水含氯,生水煮饭致癌?”“拔牙可以变瓜子脸?”等只需求证专家就能解决问题。而在《“文胸导致乳腺癌”是谣言》中,记者则在采访后得出结论并刊发。

二、《求真相》版深度实验

2015年,《温州都市报》推出现场实验、真人体验类版面《求真相》,深度解读健康传言成为其内容之一。《求真相》为独立整版,每周出现一次以上。版面通过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消费者体验、专家解读等形式,真实展现“求真”的一系列过程,操作科学、接地气,内容非常引人。如很多人发现,微信朋友圈好多“熟人”做起了面膜生意,“熟人”推销的这些面膜大多是并不为人熟知的品牌,通过宣传不少人开始购买甚至追捧。一则“面膜含荧光,美白不成反而毁损皮肤”的说法在微信朋友圈流传。是否可信?有荧光反应的面膜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走进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探寻真相。记者实验了 5个样品,3个有荧光反应, 试用者说用完脸部皮肤明显变白。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理工分院院长田一光介绍,荧光剂也称作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污染料,大多用作工业添加剂。温医大附一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毅说,过多使用含有荧光剂的面膜,会使角质层出现损伤,易出现过敏、红肿等现象。如果荧光剂含有苯或是其他致癌成分的话,后果更为严重。至此,关于“面膜含荧光,美白不成反而毁损皮肤”的传言得到科学印证。

《求真相》版面选取的微信健康传言更有社会性与时效性。2014年冬季,温州一名中年男子在用热水泡脚时猝死,武汉一名46岁的女性,边看电视边泡脚时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后离世。一时微信朋友圈频转如下内容:热水泡脚能引发心跳加速、血压骤升,对高血压患者有着巨大潜在风险。事实是否如此?记者邀请3名志愿者分别到医院针灸推拿科、推拿养生会馆进行体验,一探究竟。在仪器的测量监控下,在医生的分析中,得出了“3位志愿者的血压和心率虽然都有所变化,但波动的幅度都是在10个毫米汞柱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尤其是水温处在45℃时,志愿者都认为感觉最舒适,而且血压、心率等都处在安全范围”结论。

融媒体新常态下,新产业的发展先期还得借助报纸的品牌,有了报纸的品牌价值,才能在延伸的领域取得新的价值,而都市报要迈入革新图存的全新时代,必须把打造优质内容、提升品质作为根本。纸媒只有从同质化信息中冲出来,创造原创、有深度的内容精品,才能在竞争中杀出重围。

为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力、内容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2015年,《温州都市报》做精做优版面:A叠时政类新闻版面继续创新报道形式,强化内容,彰显公信力;B叠、C叠非时政类版面将实现内容版块化、版块栏目化,突出服务性,以行业的趋势发展为布局指向,对版面作新一轮调整。总版数由原来每周256个版调整为224个版。

关于纸媒的调整与创新一直在路上,互联网时代,我们要以更独到的眼光与更敏捷的反应翻新、重塑纸媒。这场努力伴随着定力、辛苦与锐意,直到帮助融媒体发展到强大、繁荣的那一天!(作者单位:《温州都市报》)

猜你喜欢
公信力微信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微信
微信
自媒体时代再论纸媒公信力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调查与思考
微信
微信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