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家族的公益慈善接力精神(下)——本刊专访贵州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谢孝明博士

2015-11-12 05:54访谈执行汪太理
清风 2015年5期
关键词:朱氏朱镕基慈善

访谈执行_汪太理

朱镕基家族的公益慈善接力精神(下)——本刊专访贵州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谢孝明博士

访谈执行_汪太理

上期,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就朱镕基家族的百年慈善接力的起笔、发展和当代传承,对湖湘文化和湖南乡邦文献研究颇深的贵州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谢孝明博士(以下简称“谢”)进行了专访。热衷于慈善的朱氏家族精神是什么呢?又有哪些特点?

朱氏家族有百年公益慈善接力的精神

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的一次谈话中肯定了优秀的家风家训对人、对社会的正面作用。在您看来,朱镕基家族的家风有哪些优秀特点?

谢:朱氏家风的核心是朱氏家族精神。公益慈善是其家族精神的必然之举,而其内涵则更深刻广泛,这是一个家族长久不衰、人才辈出,能有益于社会的根本原因。

公益慈善是惠泽社会的义行,但做公益慈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人想做就能做的事情。世上富有爱心的人是很多的,但受自身能力与财力的限制,想做公益慈善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另一些人,虽然家财万贯,却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投身社会慈善。因此,那些既有能力与财力,又有爱心与责任的人才乐于致力公益慈善事业。朱氏家族百年的公益慈善接力,已经客观地证明,这个家族既具有做公益慈善的能力,又富有做公益慈善的爱心与责任。而百年的公益慈善接力,无疑也映射出朱氏这一世家望族的家族精神。简单概括的话,朱氏家族有重视经济、经世济民、刚正廉洁等特点。

记:为什么说重视经济是朱氏家族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

谢:朱氏家族早期最杰出的商才当然非朱昌琳莫属,他的商业智慧和经营之道,我们在前文里已有基本的了解。对于家族而言,朱昌琳经商的成功和带来的巨大财富所发生的影响还在其次,真正最具有影响力和意义的,是他给家族树立的典范和带给他的家族一种极为宝贵的重商精神,以及开放的胸襟与思想意识。这种精神逐渐化为朱氏家族的遗传基因,从而使其家族人才辈出,代有商才。

子侄辈朱彝、朱恩绂、朱访纶、朱卓钦、朱访绪等人是朱昌琳培养的第一个家族人才群体。维新运动时期,朱昌琳被湖南最高当局委以重任,执掌湖南新政经济的权柄。子侄们协助他推动了湖南商业、工矿业的近代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他们表现出杰出的经济之才。就连一度从政,被外人称为“中国官场最有血性的男子”的朱访纶,也在辛亥革命后,成功地在长沙办起了华实纺织公司。

记:朱镕基总理并未从商,那么在他身上是否也具备这种卓越的经济才华?

谢:朱镕基总理虽未从商,但作为国务院总理,他曾经驾驭和把握着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经济发展的航向。他的经济之才无疑令世人瞩目和钦佩,当然他也是迄今为止长沙棠坡朱氏家族中最杰出的人物。但是在他连同他的子女身上,大家无疑还能够看到家族的传统所赋予他们的经济智慧和禀赋。

朱镕基在清华大学学的是电机制造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担任生产计划室副主任。之后调入国家计委,担任燃料动力局的组长,负责管电。1954年调工业综合局担任组长,负责综合处工作。朱镕基最初担任的这些职务,都是与他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与经济领域的直接联系不大。但是,随着工作岗位和职务的不断变动更替,朱镕基惊人的经济才能也逐渐展露出来,直到最后担任国家总理,成为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人物之一。

记:家族的良好品质只有薪火相传才不至于“五世而斩”,那么朱镕基总理的子女是否也和他一样一直行走在公益路上?

谢:朱镕基有一双儿女,女儿叫朱燕来,儿子叫朱云来。朱燕来,本科和硕士都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的,之后赴加拿大深造,在得萨斯喀彻温省雷吉那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曾在加拿大皇家银行和蒙特利尔银行从事证券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银行。2013年4月,朱燕来出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朱云来大学就读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后赴美深造。1994年,朱云来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大气物理博士学位,后转向商业,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芝加哥分店任会计师。1996年到1998年,朱云来在纽约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担任一名投资银行雇员,开始了投资银行家的生涯。1998年,朱云来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香港办公室工作。两年后,朱云来进入中金管理委员会,2004年出任中金行政总裁(CEO)。2005年,朱云来被知名财经媒体《亚洲银行家》杂志授予“杰出成就奖”。2010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中国内地共有6名企业家入选,人数超过了韩国、日本、印度和中国香港。名列第15位的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总裁朱云来,他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投资银行总裁。

从上面的情况看来,朱镕基的子女所学也并非经济,但最后都跨专业从事了经济工作,并取得了卓越成就。无疑,他们同样表现出朱氏子弟富有超常的经济天赋和商业智慧的特点。

朱镕基在湖南省常德市考察城市防洪大堤

朱镕基是朱氏家族经世济民精神的光大者

记:能否进一步举例说明您对朱氏家族精神总结所说的“经世济民”精神?

谢: 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特点,使得每个家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当一个家族自觉地同整个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时候,这样的家族才可能发展壮大。朱氏家族正是以其经世济民的精神将其家族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从而得到发展壮大。朱昌琳、朱镕基是朱氏家族经世济民的典型。

朱昌琳是朱氏家族树立经世济民精神里程碑式的人物。在内忧外患交织、国家命运处于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他怀抱经世济民的报国之志,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纾国难而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勇于牺牲。

当西北边疆发生危机,左宗棠统帅清军准备西征驱逐入侵之敌、收复新疆的时候,朱昌琳积极为他筹粮筹饷。当1887年西北发生“丁戊奇荒”,朱昌琳捐献大笔钱粮,积极参与赈恤。当维新运动兴起,朱昌琳希望通过变法图强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他率领家中子弟积极支持和参与湖南新政,以此来推动湖南的近代化进程。期间,长子朱彝在兴办湖南近代矿业过程中,殚精竭虑,竟致积劳病故。此外,为解除湘江的风涛之险,朱昌琳不但捐巨资,议开新河,而且,为了督促工程的早日完成,他还命次子朱恩绂“暂停会试,以孚众望”。

记:这种精神在朱镕基总理身上是如何展现和得到发扬的?

谢:朱镕基是朱氏家族经世济民精神的光大者。朱镕基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动荡的战争年代度过的。在谈到日寇入侵,面临无家可归之际,他很沉痛地说:“国破家亡之感终生难忘。”因此,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朱镕基早年就立下报国之志。

为了追求报国的真理,1947年,朱镕基考入清华大学,入学后便参加学生运动。1948年12月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风雨雨和人生磨难,朱镕基始终未改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经世济民之志。1998年3月,69岁的朱镕基正式就任国务院总理。面对全国人民的重托和防范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艰巨任务,朱镕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庄严宣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氏家族的刚直廉洁有目共睹

记:朱镕基总理一直给人以刚正、廉洁的印象,这种品格也是来自家族传承吗?

谢:廉洁刚直是长沙棠坡朱氏家族重要的人格精神。朱氏家族成员的廉洁可以从他们的经商和行政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孔子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世多奸商,又多贪官,为升官发财,他们背弃圣人教义,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朱昌琳以经商起家致富,但他遵循以仁义之心诚信经营,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亏心之事,能够在充满铜臭的、混浊的商场洁身自好,保持清白。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在巡抚陈宝箴主持下实行新政。陈宝箴知道朱昌琳杰出的经济才能和高尚的品格,以及在湖南省享有的声望和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于是亲自到朱昌琳的家中拜谒,请其出山相助,主持新政经济事务。年逾古稀的朱昌琳感其诚,出而任事,与长子朱彝、次子朱恩绂受委任主持矿务和阜南官钱局。朱氏父子为新政殚思竭虑,不遗余力,而且父子三人为公家办事却不领薪水,等于由私人掏钱为公家办事。但是,即便如此,由于他们的改革举措触犯了一些人的私利,这些人不但向朱昌琳投寄匿名信,极尽诋毁谩骂之能事,而且还以官方文书的形式向在京的湖南官绅投寄匿名信,捏造事实,诬陷朱氏父子。陈宝箴和湖南正直官绅十分气愤,他们纷纷起而为朱氏父子抱不平。陈宝箴还一再给朝廷上折辩明此事。其中有言道:“该绅父子约己从公,其立心行使,不惟下可以告同仁,上可告君父,且实无愧屋漏,可质鬼神。”“无愧屋漏,可质鬼神”可以作为朱昌琳一生经商理财的写照。

朱氏家族成员为官刚直清廉也是有目共睹的。朱昌琳的儿子、侄子或因父辈恩荫,或因科举,相继入仕当官,都留下了较好的名声。其中朱访纶的廉洁故事最为人喜闻乐道。朱访纶在清末担任资政大夫,还曾在钦办海军衙门担任办事官。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酿成“庚子之乱”。白莲教的教众焚毁教堂,法国教士罗尚德态度凶蛮,要求严惩。广东巡抚听说朱访纶有才干,请他出面平息此事。朱访纶据理力争,激昂陈词,使得白莲教免遭毒手。罗尚德不但知难而退,还称他为“中国官场最有血性的男子”。而在朱访纶卸任回乡时,民众赠以明镜和白菜,以感其清廉。

记:时至今日,在“打虎拍蝇”的大语境下,朱镕基总理或者说朱氏家族刚正廉洁的家风给我们什么启示和借鉴?

谢:朱镕基廉洁的声名,在当今政坛更是如雷贯耳。他有一段话可以视为他为官清廉的自述。他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下面的官并不是怕我的严厉,怕的是我廉洁,屁股上没有屎。我行得正,坐得稳,我就敢于揭发你的歪风邪气。‘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才能明白,廉洁才能有威信,我在上海工作时一直就信服这个道理。我一直要求自己是公正的,尽管我并没有完全做到;我也要求自己是廉洁的,哪怕是一点小事,我都要考虑是否符合党的规定,不能有任何大意。我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家属都是这样要求。而且,我的秘书也经常这样提醒我,我们互相监督。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是可以改变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的。”朱镕基把“清正廉明”作为座右铭,并且严格践行。

2000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丹麦记者向朱镕基总理提问:“您希望中国人民在您离任之后最记得您的到底是哪几个方面?”朱镕基诚恳而又幽默地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做一个“清官”,不做“贪官”,这就是朱镕基做官的理念和追求。朱镕基能够在中国政坛上刮起廉政风暴,与其自身清白,严于律己,没有给任何人以把柄是有关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打铁还要自身硬。”

刚直和廉洁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朱氏家族人员的刚直以朱昌琳的儿子朱访纶和朱镕基为典型代表。朱访纶被外人尊为“中国官场最有血性的男子”。而朱镕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时候,也是刚直不阿,凛然不可侵犯,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对于贪官污吏,他常作雷霆吼。1998年9月,朱镕基在视察九江大堤时,看到质量低劣的工程,他怒斥九江大堤是“豆腐渣工程”,是“王八蛋工程”。这一高声怒骂,被奉为“经典国骂”。这充分体现了朱镕基刚直的品性。

对于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而言,刚正和廉洁都是极为重要的品格。只有团队中具有这种品格的成员占有优势时,整个“大家庭”才能真正向好发展。

猜你喜欢
朱氏朱镕基慈善
如果邓小平在,会称赞你吗
王祥卧冰
慈善之路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朱氏妇科:大医无秘方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家,朱镕基的新身份
新书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