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勇:正义不止是把有罪之人送上法庭

2015-11-12 05:54王义正
清风 2015年5期
关键词:太和县案子小龙

文_本刊记者 王义正

苗勇:正义不止是把有罪之人送上法庭

文_本刊记者 王义正

苗勇参加“爱心社”活动

2014年8月的一天,距离安徽省太和县城20多公里的五星镇,举办了一场名为“放飞梦想,励志成龙”的公益演出活动。安徽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太和中学的一名校领导在活动结束时,亲自将太和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交给小龙,并告诉他:“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更是家乡的骄傲。”这场活动是太和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苗勇和由他发起成立的“苗为民爱心社”组织的,目的是让小龙找回自信,让他相信他的努力是会被大家认可的。

小龙的父亲因为拐卖妇女被判入狱5年,爷爷奶奶受不了打击相继离世,母亲精神病复发走失。小龙原来的成绩非常好,但父亲入狱后的一连串打击让他自暴自弃,整天沉迷网络,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苗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小龙,时常去学校看他。2014年4月,通过苗勇的帮助,小龙与两年未见的父亲见了面。小龙原本就是一个品行不坏的孩子,感受到了爱,自然倍加珍惜。当年中考,以70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太和中学。

苗勇,一个与贪腐势不两立的检察官,主要工作是将违法犯罪的人送上法庭,却也因此与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苗为民爱心社

多年从事政法工作的苗勇,在一次工作中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有罪的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们的亲人却会间接地受到伤害。尤其是那些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遭受打击。于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入苗勇的视野。

“应关心和帮助服刑人员子女,一方面他们此时身处弱势,父母犯了错,孩子是无辜的;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忽视他们,他们在缺乏关爱和监护的情况下长大,很容易成为二次犯罪的隐患。”苗勇解释道。服刑人员子女,在当下的确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父亲(母亲)入狱后,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缺乏保障,精神上也会承受大于同龄人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迫于生活压力,这些孩子相对而言更容易走上歧途。而帮助这些孩子走正道与苗勇创立“苗为民爱心社”的初衷——“传播文明、传承大爱、传递正能量”是一致的,也是源于一个政法工作者的责任——将犯罪消解于隐患状态。

“这个组织之所以叫‘苗为民爱心社’,是想继承父亲的精神。”作为“苗为民爱心社”发起人的苗勇说,他想以此来纪念父亲。

“苗为民爱心社”如今是安徽省最大的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拥有志愿者千余人,并在阜阳、亳州、宿州等地建立分支机构。“苗为民爱心社”早期主要是号召和鼓励遗体(器官)捐献。据了解,苗勇和妻子都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协议。苗勇的女儿今年17岁,受父亲影响也加入了爱心社,并提出了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的意愿,但被苗勇拒绝了。苗勇说,女儿还没到18岁,等她达到法定成人年龄后再由她自己决定。

如今,爱心社的“业务”已经拓展到遗体(器官)捐献、法律援助、心理辅导、敬老、医疗下乡、社会文艺演出等等。苗勇介绍说,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关爱抗战老兵也成为该组织的新入项目。

小龙如今到了县城读高中,为了方便他的学习和生活,苗勇把自己家里的一间小屋子腾了出来给小龙住,并每月提供生活费。

小浩阳才上小学三年级,其父被判无期徒刑,母亲离家出走了。当苗勇带领“爱心社”的成员找到浩阳家里时,浩阳的爷爷热泪盈眶。小浩阳的爷爷告诉苗勇:“别说你们资助孩子上学,只要能来看看,今后我们在村子里也能抬起头了。”

小龙和浩阳只是受苗勇帮助的孩子中的一部分,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只是“苗为民爱心社”所提供帮助中的一项,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满满的正能量。

钱朝阳是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苗勇在“爱心社”的“同事”。他告诉本刊记者,如今“爱心社”已经粗具规模,不但得到了县红十字会的帮助,而且还跟“壹基金”等大型公益组织合作过。在“爱心社”苗勇另一位“同事”提到一件有趣的事让记者记忆深刻,当“苗为民爱心社”已经颇具规模,在阜阳地区都已经很有名气时,苗勇的一些朋友、同事加入了“爱心社”,但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发起人是苗勇。

苗勇与受捐助的孩子在一起

“官二代”的苦衷

“我很幸运,因为我有一位好父亲。”苗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苗勇的父亲叫苗为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苗为民原本并不叫苗为民,而叫苗弼廷。

苗弼廷1934年6月出生于太和县二郎乡苏寨村,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被学校留任为教员。1962年,时年28岁的苗弼廷毅然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谢绝了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英雄王若飞的爱人李培芝的再三挽留,回到了家乡太和县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同时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苗为民”。

苗勇说,他父亲就像是一棵大树,不光是为他遮风挡雨,更是他仰望和奋斗的方向。

1982年,已经回乡20年的苗为民调入太和县司法局,他一边积极工作,一边认真学习。经过努力,苗为民成为安徽省恢复律师制度后考取律师资格证的第一人。198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声势最为浩大的一场“严打”开始了。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苗为民升任太和县司法局副局长。

家里经济条件稍好,苗为民帮助他人便有了基础。苗勇回忆,老家有一位叫赵恩起的同乡,家里条件不太好,上学较晚但学习很刻苦,考上高中时已经20出头。由于家里很穷,他决定不念书了,以减轻家里负担。苗为民知道后,主动联系赵恩起,给他做工作,并把自己家的一间杂屋腾出来给他住。两年后,赵恩起考上了大学,然而学费再次成为难题。苗为民再次慷慨解囊,给赵恩起凑够学费。大学毕业后的赵恩起,效仿当年的苗为民,回到太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如今,赵恩起是“苗为民爱心社”的秘书长,成为苗勇得力的助手,并资助了两位贫困学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家风常成为我们一生的准则。对苗勇来说,父亲是一位“严师”。

1989年,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一天中午,苗为民询问苗勇将来大学想学什么,他对苗勇说:“前些年国家贫弱,受外国欺负,所以我把你的两个哥哥送进了部队,让他们到前线去打敌人。现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国家富强指日可待,将来会缺建设和法律方面的人才。快高考了,我建议你学法律,将来好为国家建设出力。还有,不管考得好坏,都别指望我去为你求人。”

苗勇告诉本刊记者:“当时我已经懂事了,能明白父亲的意思。毫无心理准备的我当时就哭了,埋怨父亲不近人情。最后,我是用给父亲擦脚的毛巾擦干了眼泪。”那时候,还没有“官二代”这个说法,但苗勇的确称得上是“官二代”,不过他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反而面临更为严格的要求。

苗勇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自己,所以倍加发奋,那一年虽然考得不理想,但还是尊重父亲的心愿,进入一所中专学习法律。但父亲的期望却并没有随着高考的结束而在苗勇心里淡化,中专毕业后,苗勇通过不断学习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位。

“虽然当时对父亲多少有些抱怨,但现在能理解父亲,他是在教我怎么做人,是在告诉我,什么叫靠自己。”苗勇说。

阜阳市检察院宣传处长王玉龙告诉本刊记者:“苗为民曾官至太和县政法委副书记,苗为民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党给的,自己年迈已经无法再为党、再为人民奉献时,立下遗嘱,在自己离世后把自己的老宅捐给国家。”

2012年3月24日,苗为民又在“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捐赠承诺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身故后将遗体用于科研和救助病人,成为太和县捐献遗体第一人。

中国传统观念里讲究入土为安,在火化尚难以被人接受的大环境下,捐献遗体多少有些让亲人难以接受。然而,苗为民却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反驳的理由,“我老了,再也不能为社会做什么了,再也不能为党做什么了,这是我交出的最后一笔党费。”

这些都是苗勇成长记忆中真真切切的画面,是父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他传授做人、处事、为官的准则和信条。

“负荆请罪”

“反贪难,反贪险,反贪任重而道远。反贪头上三把剑,随时听从党召唤。你要常有如履薄冰感,稍不小心会翻船。秉公依法办铁案,件件经得起考验。”这首诗是苗勇正式就任太和县反贪局长的那一天,父亲苗为民送给他的“就职礼物”。苗勇自知责任重大,更有父亲的殷切期望。把每一个案子办成铁案,一直是苗勇的工作信条。

每查一个案子,触动的都是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会迎来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苗勇是土生土长的太和人,被查的官员,几乎都是“熟人”。无形的人情压力,有时甚至比那些威胁和恐吓更加难以应付。

2010年5月,安徽公共频道播放了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教师多次集体上访反映原校长张某经济问题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张某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被誉为太和县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而且在此之前因为群众举报,相关部门已经查过一次,并没有查出问题。

这个案子查不查,对苗勇而言是个艰难的抉择。除了公然查这样一位“太和名人”会遭遇到舆论压力外,别的相关单位没查出问题,反贪局坚持还要查,会不会引人“误解”?但既然这么多人集体上访,就不会没有缘由。权衡利弊后,苗勇还是下定决心查这个案子。

然而,自苗勇决定查这个案子开始,前来为张某说情的人就络绎不绝。张某的儿女亲家更是苗勇父亲的多年老友,面对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老叔”的求情,苗勇深感为难。但理智告诉苗勇,有些东西是不能拿人情作置换的。

苗勇告诉这位“老叔”:“如果他有问题,我不查,是我的失职;如果他没问题,我查了,才能还他清白。”最终,查出了张某受贿26.5万元的犯罪事实,并从张某的案件中一举挖出行贿串案6件,平息了上访群众的怨气。事后,苗勇亲自前往“老叔”的家中“负荆请罪”。

除了人情之外,“糖衣炮弹”也是办案中的一大阻力。有一次,一位执法部门的人上门找苗勇,在苗勇的沙发上扔下一个装满人民币的信封,并说“xx的案子,你操下心。”然后就匆匆走了。“我拿着信封追了上去,告诉他,我们办案子只凭法律和证据,这些东西你不拿回去,我就只有上交组织了。话说到这分上,那人只好拿着袋子离开了。”苗勇告诉本刊记者。那个案子后来经过反贪局的深挖详查,最终将2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对于苗勇而言,查处每一个案子都是一次新的旅行,到达终点,看看路的尽头到底是什么,至关重要;因为这将决定一个干部是不是有问题,查处不了,这将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放跑一个贪官,或冤枉一个好人,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前行的时候,他不敢有丝毫马虎和懈怠。

“在工作中,我没把自己当局长,而是车间主任,每一个案子就是一件产品,质量都要过关我才安心。”苗勇就任太和县反贪局长的12年来,太和县检察院反贪局以零举报、零违纪、无冤假错案而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不但得到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肯定,连一些被查的官员也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认可。

而对于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公益一事,苗勇坦言:“参与爱心社的活动只是业余的,反贪才是我的主要工作,但我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反贪工作清闲了,说明贪腐现象少了,这是所有人的希望。

本刊记者问苗勇,为什么会热衷于社会公益。苗勇说:“有的人喜欢跑步,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有的人喜欢打麻将,因为那样他们能放松,能快乐。我选择做公益,因为我快乐。”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没有什么特别曲折的故事,喜欢做公益,与喜欢打麻将一样,消耗了相同的时间和精力,收获了一样的欢愉,但选择不一样,品味不一样,对社会和对自己的价值更不一样。

至于价值在哪里,苗勇告诉记者,包括小龙在内被他资助的一些孩子已经自发加入了爱心社,并提出了签署遗体(器官)捐赠协议,后一提议被苗勇用对女儿相同的理由拒绝了。但苗勇相信,小龙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正能量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下去,会在上代人和下代人之间传下去。

猜你喜欢
太和县案子小龙
金块藏匿在哪儿
太和县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太和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设计
可怕的绿怪蛙
QQ包青天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风中的祈祷词
『查案子』会『乱班子』
火是由谁引燃的
小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