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研究

2015-11-12 09:01赵金凤
机械工程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粗车精车车刀

赵金凤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0引 言

数控车床加工中,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是最关键的一步。工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与加工效率。本文以2014年山东省数控车技能大赛实操试题为例,对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进行分析,并制订加工工艺,合理的加工工艺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图1零件加工内容包括外圆、阶台、内孔、外圆弧面、椭圆面、内外圆锥面、槽、内外螺纹等,大部分尺寸都有公差要求,而且精度很高,从0.012~0.03mm不等,形位公差平行度与同轴度要求也很高,关键尺寸的表面粗糙度为Ra0.8。

1 加工路线的分析

图1

为了保证平行度和同轴度的精度要求,先粗加工左端为φ70×30 mm,然后夹持该外圆,粗车右端各部尺寸;调头粗精加工左端各部尺寸,最后,以内锥定位,两顶尖精加工右端各部尺寸。本零件两端都要加工,坐标原点分别设在两端面与工件轴线的交点处,工艺路线安排如下:

1)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右端,伸出长度60 mm左右,粗车左端。a.粗车零件外圆为φ70×30 mm;b.粗车零件端面,留精加工余量0.3 mm;c.钻φ20 mm的底孔,深46 mm。

2)调头,夹持 φ70×30 mm 外圆。 a.粗车端面,保证总长,注意左端有余量 0.3 mm;b.粗车外圆 φ80×10.5 mm、φ67×40.5 mm、φ41×5.5mm、φ31×24.8 mm。c.钻 φ20 mm 的底孔,深25 mm;d.粗精车内孔至尺寸,内孔倒角60°。

3)调头,夹持 Φ67×40.5 外圆。a.精车端面,保证总长;b.精车内槽、内螺纹M30×1.5至尺寸;c.精车内孔、莫氏5号内锥至尺寸;d.精车外圆 φ78、R13圆弧至尺寸;e.钻φ20 mm的底孔,深25 mm。

4)车削莫氏5号锥堵作为前顶尖,两顶尖夹持车削右端各部。a.用G73、宏程序车削外圆、圆弧、椭圆、锥面;b.车削两槽至尺寸;c.粗精车螺纹M30×1.5至尺寸。

也可用软件自动编程加工右端各部尺寸,这有利于各加工表面的衔接。右端内孔也可安排在最后加工,这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刚性。

在比赛现场也有选手没有选择上面的加工路线,而是先粗加工右端各部尺寸,再夹持右端粗精加工左端各部尺寸,最后夹持左端精加工右端各部尺寸。没有采用莫氏锥堵,两顶尖加工右端各尺寸。这种加工工艺采用找正的方法保证平行度和同轴度是很难保证的。通过检测零件也证实了该工艺的不合理性,不但平行度和同轴度超差,而且φ78外圆的长度也超差。

2 刀具的选择

1)车刀的安装顺序。合理的加工工艺有利于选择刀具,该零件需要的刀具有粗精车的外圆车刀2把,内孔、内槽、内螺纹车刀各一把,外圆槽、外螺纹车刀各一把,麻花钻1把。数控车床用的是4工位四方电动刀架,一次只能安装4把刀具,所以的必须安排好刀具的先后顺序,避免多次安装,从而增加辅助时间。可以根据加工路线,先安装外圆粗车刀,粗车后卸下,再安装精车刀和孔加工刀具,最后卸下孔加工刀具,然后安装车槽刀和外螺纹车刀。

2)车刀的材料。车刀材料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零件的材料为45圆钢,最好选择可转位车刀,可合理进行刀补,保证圆弧、锥面、椭圆面的尺寸与形状精度。刀片以涂层刀片为最佳,因涂层刀片的耐磨性好,这有利于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好的刀具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是保证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措施。

3 工装的设计

要想保证φ40外圆轴线对基准(莫氏5号内锥轴线)的同轴度、R4.5圆弧右端面对基准(零件的左端面)的平行度要求,靠三爪卡盘夹持是实现不了的,被测要素与基准面不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如果卡盘有跳动误差,用百分表找正无法保证。只能设计一个装夹零件的莫氏锥顶尖,与工件的内锥配合,实现以基准定位,加工被测要素,以保证平行度和同轴度的精度要求。这里要注意,在使用莫氏锥顶尖的时候必须在本机床上临时加工,不可卸下。下次使用,莫氏锥面必须重新加工。莫氏锥顶尖由φ32×20圆柱与20 mm长的莫氏5号圆锥组成。

4结 语

实践证明,在大赛中夺冠的数控技术能手,能制订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是关键。在制订加工工艺时,必须结合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零件的材料、生产类型认真研究分析,才能设计出合理和最优的数控加工工艺。

[1] 苗万里,吴志强.铣床新型四联齿轮的设计及其加工[J].机械工程师,2009( 11):132-133.

[2] 李显宽.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9) :105-107.

[3] 马峰.数控加工工艺及工艺路线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 9) :101-102.

[ 4] 张永权.零件“ 手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J].机械工人,2007( 3):75-77.

猜你喜欢
粗车精车车刀
45#环锻件调质后UT 探伤底波异常衰减分析
基于AdvantEdge走刀次数对产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抗压痕透明粉在精车铝轮毂上的应用研究
基于MasterCAM车削模块的热轧辊精车加工
车床加工外圆中车刀选择及应用
车工实训课之加工阶梯轴类零件的问题分析
一种能消除薄壁工件夹持变形的新型精车夹具
探讨数控车刀与普通车刀的互换性及区别
螺纹车刀专利技术综述
基于磨耗选设提高数控车削精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