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掸靴”文化内涵解诂

2015-11-13 13:42张广德司朝全
健身气功 2015年5期
关键词:循行命门督脉

张广德+司朝全

“躬身掸靴”(成语)是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第五式之称谓。所谓躬身,是指身体向前弯曲,似鞠躬;所谓掸靴,此处是指拂除脚面的积雪及各种尘埃等有害物质。

中国成语,大多均有出处或故事可言。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之“躬身掸靴”,取材于《三国演义》“刘玄德三顾茅庐”一回,此回说的是刘、关、张兄弟三人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以匡扶汉室。前两次均不遇。过了数日,正值隆冬季节,朔风凛凛,瑞雪霏霏之时,刘备得知孔明已回到家,于是兄弟三人冒着风雪严寒第三次来到隆中,叩门访孔明。仙童开门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现在草堂昼夜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当即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前等候,继而躬身用手拂除了靴面上积雪,徐步而入草堂……这就是“躬身掸靴”名称的由来。

无独有偶,到了宋代又有“程门立雪”的故事。据《宋史·杨时传》载:北宋学者杨时(1053—1135年),字中正,四十岁时至伊洛拜访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此时程老夫子正在冥坐,待程睁开眼时,伊洛和杨时的腿上积雪已深一尺许……在程老夫子的感动应允下,杨时躬身掸去积雪,致礼入座。

然从“十二法”——“躬身掸靴”动作结构来看,它主要是通过习练者“前躬折体”以达保精生髓、滋阴补肾、强身健体之效。

那么,“前躬折体”为何能保精生髓、滋阴补肾、强身健体呢?

本文本着“讨源以纳流,执要以言详”的原则,拟从“四叟话长寿”的故事谈起:

相传古时,某国四方有四位99岁的老寿星,他们是:北地、南川、东海、西岳。这个消息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立即下令派人把这四位老寿星请来,让他们当面谈谈各自的长寿秘诀。

北地寿星摸了摸白发,第一个答道:“我活九十九,日日百步走。”

南川寿星捋了一下胡须接着说:“我活九十九,晚饭留一口。”

东海寿星说:“我活九十九,爱乐不爱忧。”

最后轮到西岳寿星了,他面色羞愧,欲言又止,好不容易在皇帝和三位同龄人的劝说下,才小声地说:“我活九十九,老婆长得丑。”

不言而喻,西岳寿星长寿的故事,是在告诉人们,“保精、养精”是人长寿的重要一环。因为“精”既是构成人体一切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又是人体元气的物质基础,具有生殖、生长、发育的能力,还能抵抗不良因素的刺激而使人免于发生疾病。正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若精气充盛,则卫外固密,不易受病;若使精耗阴虚,则卫外无物质保证,阳气失密而不固,抵抗力大降则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疾病。

也正如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故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

古有一首“善身歌”值得提倡:“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

那么如何保精、养精以强身健体?“十二法”中“躬身掸靴”之修炼,就是有效方法之一。究其缘由概括有三:

1.该势可作用于命门,温煦先天

根据《难经》记载,命门,属肾,是诸精神之所舍也(指命门是人体生命之根本,维持生命的门户),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人体的生殖机能在于命门),其气与肾通(指命门具有肾之功能,肾也有命门之功能)。而“肾间动气”,即生命之源,乃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因此,如果命门衰竭,生命也就结束。

而做”躬身掸靴”势时,要求习练者意守命门和适度的躬身折体,其至少有以下两大作用:

(1)能较好地对位于人体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产生温煦作用,从而实现“血得热则行,经络遇热则通”的效果。

(2)能有效地提高“内寓真阴和真阳”属于先天之本的肾功能,以养精蓄锐、滋阴补肾、强身健体。

2.该势有助于畅通督、冲、肾、膀胱等经脉

《内经》云:督脉循行于身之背,而背为阳,其脉气具有统率、督促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之称。又云:“督脉循行于脊里,贯脊属肾,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密切相关。

冲脉之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足少阴肾经脉,起于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进入颅腔、络脑……下行交会于大椎……,继而沿脊柱两旁(1.5寸处)到达腰部(肾腧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膂),深入体腔,络肾。

而“十二法”之“躬身掸靴”势,通过习练者身体前躬,可有效地牵拉、刺激上述各经脉,提高运行气血和濡养(保证全身各器官营养的供给)作用,从而收到生髓滋精、滋阴补肾、调补后天、补益先天、固肾壮腰的效果。

3.该势可促使任、督两脉顺利对接

《内经》告诉我们,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的会阴部,上至毛际,沿腹内上过关元、至喉咙,上行颌下,走面部(见图1)。

督脉起于会阴部,循行于脊里,上行至枕骨部下方的风府,进入脑内,再上行至巅顶(百会),下行至鼻柱,进入龈交,与任脉相会(见图2)。

而当人们习练“躬身掸靴”动作时,由于循脊柱先上行、而随身体前躬后、变为下行的督脉,恰好与向上循行的任脉顺利对接于位于脐下三寸的关元穴(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之关要)。中医学告诉我们,任督顺利对接,即所谓阴阳顺利对接,而阴阳顺利对接,人体生命能即可随之大增,从而收到养精、滋精提高身体机能、强身健体之效。正如《诸病源候论》所云:“阴阳调和,二气相感,阴施阳而化,是为有娠。”“人禀阴阳而生,含二气而长”。也正如《周易·系辞》所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以上所述,即是“躬身掸靴”文化内涵之概述。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其意,谨赋小诗一首以供参考:

躬身掸靴显精明,

顺接任督百脉通。

温煦命门安五脏,

育真补元续命灵。

猜你喜欢
循行命门督脉
马王堆导引术循经导引基本规律与特征初探
命门不能丢
最方便的健身
通督温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督脉循行考
一点一线一面练太极
抓住“命门”练太极
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