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

  • 探析《黄帝内经》三焦
    络。将三焦经经络循行按其所过部位脏腑功能的不同分成上、中、下3部分,其中三焦经在胃上口以上,包括上肢、头项在内的经络循行部分称上焦,三焦经在脐以上、胃上口以下的经络循行部分为中焦,三焦经在脐以下包括下肢在内的经络循行部分为下焦。1 三焦指肾盏-肾盂-输尿管-尿道通道三焦是有实体的。《灵枢·营气》[3]中在描述营气的运行顺序时有过这样的描述:“从手太阴出,注手阳明……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

    光明中医 2023年20期2023-12-02

  •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第八胸椎棘突平面下腧穴的归经
    准中,在关于背部循行的两条经脉——膀胱经与督脉中均未有关第八胸椎棘突下平面的经穴描述,但从第一胸椎棘突下平面到第五腰椎棘突下平面,除第八胸椎棘突下平面外其余椎体棘突下平面皆有经穴分布,虽在第八胸椎棘突下平面有胃脘下俞和八椎下这两个经外奇穴的描述,但不归于十四经系统,现基于古代文献探讨这两穴的归经。1 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对第八胸椎下平面奇穴的看法在第八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有一叫胃脘下俞的腧穴,其别名有胰俞、胃管下俞、八俞、胃下俞等,其主治有消渴、胰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2期2023-02-24

  • 《难经》诠释视野与方法的反思 ——以滑寿诠释《难经·二十三难》为例
    是手足三阴三阳脉循行方向;第二是十二经脉及任、督、跷脉的长度;第三是论述了经脉十二与络脉十五的循行流注顺序和原理。 按滑寿的诠释视野和方法,从内容上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手足三阴三阳脉循行方向在《灵枢》中有《经脉》《逆顺肥瘦》《经筋》《脉度》4篇论及,但所论述的循行方向并非一致,甚至相冲突,采纳传世本《灵枢》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解释《难经》对于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认识;第二,诠释手足三阴三阳脉循行方向,滑寿以传世本《灵枢·脉度》为准,但为了构建起十二经脉如环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2-04

  • 从经络气机角度探讨中风病的治疗思路※
    关,经络的生理、循行及主治病症均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因此,疏调机体的经络气机,或可成为防治中风病的一条重要途径。1 经络的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全身是协调统一的,其主要依赖经络的沟通联系作用来实现的[4]。中风病的主要病位在于脑,但与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其致病因素既有外感,亦有内伤,但却始终是以气机失调为其核心的病机。在经络理论中,经络气机的舒畅与条达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风病的防治亦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如下。①肝经的生理:足厥阴肝经的生理功能

    中医药通报 2022年7期2022-12-06

  •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统梳理手三阳经脉循行及病证演变内容特点,从而为深入研究经脉早期源流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1 手三阳脉名称的演变手三阳脉的历代名称尚不统一,马王堆《足臂》中皆以“臂+阴阳+脉”为形式,《阴阳》《脉书》则以“部位+脉”形式,表现为“肩脉”“齿脉”“耳脉”。老官山经脉简书手三阳脉则出现以“手+阴阳+脉”的形式,经历了从“臂”到“手”的变化过程,与《灵枢·经脉》相同。在老官山经脉文献出土前,研究者对手三阳脉的名称差异进行了阐述,其中认为肩脉、耳脉和齿脉或是对手三阳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8期2022-09-21

  • 失眠可能与经筋有关
    等统称为经筋,其循行路线多伴着经络而行,所以经筋的通畅与否会影响到经络的功能。经筋本身最直接的病理改变是形成痹症、痿证等,也就是肌肉、关节的疼痛,屈伸不利等疾病;但是,如果其循行路线上的筋结影响到经络,影响到经络气血的运行,也会出现脏腑功能失调。今天讲的失眠,也正是因为经筋循行位置的筋结,使气血不畅,阳不入于阴、阴阳失调出现的失眠,白天该干活的时候没有精力,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又睡不着,也就是“昼不精,夜不暝”。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都是从胸出发沿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7期2022-08-26

  • 带脉循行浅议❋
    回身一周”的独特循行走向,成为“奇中之奇脉”,在诸多疾病如腰痛、痿证、肥胖、妇科男科生殖疾病等治疗中都有着其独特的诊疗意义[1,2]。然而对于带脉在人体存在的循行走向至今仍未有明确理论可以证明,医家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及书籍,归纳目前较为熟知的5种循行,并根据临床带脉相关病候对带脉循行归纳及更多延展可能猜想。在现存可考文献中,带脉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但其相关条文分布散在,叙述较为简单且不完整,尤其在某些文句中无法分辨“带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2021-12-10

  • 论中风后气虚证的体质特殊性与证候普遍性
    神受损导致的营卫循行异常相关,补气实卫、活血化瘀、通阳调神是治疗中风后气虚症的主要治疗原则。现介绍如下:1 气虚体质与中风病的发病相关。气虚体质的人具有如下特点:面色晄白,或有面部浮肿,全身肌肉松软,平素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语声低弱,精神抑郁,不耐疲劳,时有头晕,可有畏寒汗出,动则尤甚,食少便溏,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脉软无力。患者平时血压偏低或脉压差大,尤其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并出现头晕症状。当人体处于气虚状态时可以导致气的卫外功能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6

  • 倒拽牛尾 防胃肠病
    胸部、膝髌等胃经循行部位疼痛。可以采用倒拽牛尾的锻炼方法进行日常保健。以下是动作分解。1.右脚向右横跨一大步,屈膝下蹲呈马步。两掌心相对,在小腹部呈拧物状,右手在下,左手在上。2.两手握拳,左右用劲分开,同时右转成弓步,后腿绷直。3.右手攥拳,目视拳眼,成右倒拽牛尾势。4.转身,还原成马步。按照上述同样方法做左倒拽牛尾的动作。5.左势与右势合为1 次,导引7 次后还原成马步。两手握拳收于肋下,起身的同时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症状持续加

    养生月刊 2021年9期2021-12-01

  •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秦建国摘要 卫气循行的昼夜节律在《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中呈现出疑似前后不一致的现象,文章对此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黄帝内经》原文对比互证的方法,结合总结分析诸家观点,讨论比较《黄帝内经》中水下刻数、营卫气速度、经络分肉等相关经文,对矛盾处提出反向假设,并对其他疑问点进一步梳理分析等。结果发现,水下刻数有时间点和时间段2种含义,水下刻数表示时间段时卫气运行的时间难以自圆其说,并且昼日气行速度不规律不均匀,然后气行之六阳代表六阳分肉,现有气行路线外还有隐藏的

    世界中医药 2021年20期2021-11-29

  • 夏天养胃,从刮胃经开始
    体气血从身体上部循行到下部,经过了我们身体很多重要部位,许多脏腑的病变也和它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身体如果受凉,寒气最容易停留的脏器之一就是胃,而许多疾病追根溯源,都是寒湿之气凝滞、气血不通造成的,所以,胃经通畅,对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刮胃经还可美容本刊记者: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刮胃经具体都能改善哪些病症呢?袁敏哲:主要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以及胃经循行部位的各种症状。例如胃胀、胃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咽喉痛、口干舌燥、身体消瘦、乏力倦怠,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1年7期2021-08-09

  • 马王堆导引术“三调”合一技术要领探析(中)
    李娟(四)引背 循行手阳明大肠经第一遍(以左侧为例)动作1自然呼吸,两臂内旋至掌背相靠约一鼻之距(约2指宽,下同),缓缓起踵,弓背(微勾头、含胸、收腹、敛臀,下同),目视食指端;自然呼吸,充分弓背,食指引领两臂向前下方约30度倾斜方向充分伸展,与背部形成对拉,目视食指端商阳穴,意注命门。动作2自然呼吸,缓缓落踵,同时,两臂掌背相靠约一鼻之距随身体直立缓缓抬起;身体左转约45度,重心移至右腿,向左前方出左步,足跟着地,两臂外旋提至与胸同高同宽,掌心斜向上,目

    健身气功 2021年2期2021-05-04

  • 兽法人—对动物经络腧穴的思考
    乐针经》未见经络循行的记载,《司牧安骥集》对经络的认识仅以“六阴六阳图”中单一穴位示人,动物腧穴与人比较存在同名不同位和同位不同名的状况,令后世学者困惑不解,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兽医针灸的传承和发展。1 兽医对经络腧穴的认识现状人医对经络腧穴的认识已非常深刻,而兽医对其认识严重不足。《司牧安骥集》《痊骥通玄论》《元亨疗马集》等兽医名著往往用巨大的篇幅阐述兽病方剂疗法,而针灸用法寥寥数页,经络腧穴等基础理论则罕见。清代《活兽慈舟·论针法》解释为:“凡用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4期2021-03-31

  • 有关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排序演变及原因的探析
    胱经主干与分支的循行基本一致,均是从足走头,并且其中并没有关于穴位的描述,可见人们在经络学说发展早期仅对经络循行有着基本的了解,对穴位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灵枢·经脉»言:“膀胱足太阳之脉……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3]描述了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素问·气府论»言:“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此句按别本云:‘入发至顶三寸。’当为是),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各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3期2021-03-28

  • 晒上30分钟,阳气就上来了
    。后背是人体督脉循行之处,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其还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因此,这里的阳气也要足。“寒从足下起”,腿部及脚部是阴气下沉的部位,如小腿和手足冰凉说明湿气过重,平时可多晒晒太阳。二是重点人群要常晒。阳气虚弱、先天不足、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都要多晒晒太阳扶助阳气。三是选对时间点。晒太阳在夜长昼短的冬季尤有必要,受季节影响,此时人们容易情绪低落,需要阳光的“刺激”。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太阳的消毒灭菌作用,经

    中老年保健 2020年8期2020-12-04

  • 手三阴经脉演变探析*
    其构建的十二经脉循行系统。但随着马王堆、张家山墓穴医学文献的出土,其展现的十一条经脉与今的十二经脉的循行和数量皆不相同,这使得争论的焦点集中到“缺失的经脉是哪一条”上,而如果结合老官山出土医籍、《黄帝内经》的其他篇章将这些早期文献进行对比,便会看见一幅模糊的早期经脉的演变图,且发现早期手臂阴经形成过程经历了从臂阴脉到臂太阴、臂少阴,再到臂太阴、心主、臂少阴的从一条经脉到三条经脉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经脉的长度、起点、终点皆产生了变化,部分穴位的主治甚至随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2020-11-27

  • 马王堆导引术循经导引基本规律与特征初探
    广大习练者对经络循行的认知和熟练度为主要视角,对马王堆导引术循经导引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条理化的探索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十二经络“三点一线”俞穴助记歌诀,并对循经导引在其他健身气功功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拓展与探索,期冀对广大健身气功习练者能有所裨益。一、全套动作编排与人体经络理论对应严谨除去起势和收势,马王堆导引术共编排了十二式动作,每式动作循行一条经络,十二个动作刚好与人体十二正经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当习练者全部动作完成后,恰好实现了对十二经脉的逐经循行

    健身气功 2020年5期2020-10-15

  • 任督脉循行刍议*
    所采用的任督脉的循行路线同起于会阴,督脉行于身后,任脉走于身前,两者皆升而交于面部[1],但是任督脉为人身阴阳脉之海,不可能仅仅只是循行上相交而已,阳升阴降的阴阳气血动态平衡法则以及太极圆运动规律是中医的基本原则,此循行路线并不能体现此两点,与中医学基本理论相矛盾。本研究通过分析各代文献,发现任督脉关于循行路线的记载在《素问》《灵枢》《难经》等中医经典中并不相同,存在歧义,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中医学内涵,本研究尝试从另一种思维去揭示任督脉阴阳动态平衡的环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7期2020-09-17

  • 手指上的健康密码
    拇指。拇指为肺经循行部位,拇指第一节(即末端)肥大、根部縮小,可能是肺经有病变。少商穴(位于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是肺经精气传达到大肠的起始点,按捏拇指能够有效地缓解咳嗽、扁桃体炎等肺病症状。消化系统:按捏食指。食指为大肠经循行部位,大肠上接小肠,下通肛门,有吸收水分、排泄粪便的功能。经常按揉食指末节桡侧的商阳穴可以缓解便秘、腹胀、易疲劳、感冒(肺和大肠相表里)、耳聋、齿痛、咽喉肿痛等问题。循环系统:按捏中指。中指为厥阴经循行部位,反映心包经和肝经

    华声文萃 2020年2期2020-03-16

  •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经》描述足太阳脉循行路径与病候特征的释文如下[6]:足泰(太)阳温(脉):出外踝寠(娄)中,上贯膊(腨),出于();枝之下;其直者贯臀,夹脊,出【项】,上于豆(头);枝(颜)下,之耳;其直者贯目内渍(眦),之鼻。马王堆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对于足太阳脉循行路径的叙述体例为动词+身体部位名词,如“出外踝寠(娄)中”“上贯膊(腨)”“贯臀”“出项”等,故第一段的“夹脊”应当为动词“夹”+身体部位名词“脊”。周祖亮等[7]在《简帛医药文献校释》对足太阳脉循行“其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3-02

  • 手指上的健康密码
    拇指。拇指为肺经循行部位,拇指第一节(即末端)肥大、根部缩小,可能是肺经有病变。少商穴(位于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是肺经精气传达到大肠的起始点,按捏拇指能够有效地缓解咳嗽、扁桃体炎等肺病症状。消化系统:按捏食指。食指为大肠经循行部位,大肠上接小肠,下通肛门,有吸收水分、排泄粪便的功能。经常按揉食指末节桡侧的商阳穴可以缓解便秘、腹胀、易疲劳、感冒(肺和大肠相表里)、耳聋、齿痛、咽喉肿痛等问题。循环系统:按捏中指。中指為厥阴经循行部位,反映心包经和肝经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期2020-02-03

  •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输穴,均位于经络循行线上。其中,部分五输穴与所在的经脉和后者所“属”“络”的脏腑之间还有较强的联系,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言:“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然而,十二经脉的循行,是按照“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的顺序排序的;而十二经脉的五输穴则全部按照从四肢末端向心走行的顺序排列。且按照“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九针十二原》)的观点,五输穴之间也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8期2020-01-11

  • 子午流注学派补泻手法探析
    2]。该书对经络循行的认识与之前著作稍有不同,《灵枢·营气》记载了营气在人体内的循行路线,行于经隧,如环无端,周而往复,而该书将此路线称为“经隧环周”。简而言之,在大多医家认知中,《灵枢·营气》所述的是经隧中的营气循行方向,而何若愚、阎明广则认为这只是营气循行通道(即经隧)的走向,虽在著作中认为经气仍按经隧走向循行,但也提示了经隧内营气走向不同的可能性,为后世学派医家的思路扩展提供了方向。2 徐凤与“男女早晚之气”徐凤,明代江右弋阳人,著名针灸医家,博览群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2020-01-11

  • 针灸学术思想对中医处方用药的启示
    1.1 熟悉经络循行对开方用药的指导意义 中医医师如果能熟练掌握经络循行状况,那么必将对临床开方用药有很大裨益。《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作为一名中医医师,除了掌握经脉走向的一般规律之外,还要特别关注经脉循行的特殊之处。比如:肝经在腿部主要循行在脾经和肾经之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腿的下段,肝经是循行在小腿前缘即脾经的前面。还有,中医内科医师在对头痛进行部位辨证时,形成了前额头痛

    武警医学 2019年12期2019-12-22

  • 从《黄帝内经》原文看卫气循行*
    滑利”[2],其循行规律比营气更为复杂,对于中医临床尤其是针灸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但后世对于营卫运行一直缺乏系统总结,对于卫气循行更是众说纷纭。《黄帝内经》中初步形成了营卫理论的雏形,详细记载了营气与卫气各自的循行特点,笔者基于《黄帝内经》中卫气循行的原文,归纳出卫气的循行规律,以期补充完善现有营卫理论,指导相关疾病如失眠的中医临床治疗[3],现简述如下。1 循行部位:皮肤、分肉、四末,经脉之外与营气的循行不同,卫气不循行于经脉之中,而行于经

    光明中医 2019年8期2019-04-26

  • 激光针灸实验及其图像处理结果
    -10],而经络循行的客观显示是中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进行实时的观测和记录,进而获取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11],在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中具有直观、方便的特点,可使研究更为集中、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2]。激光针灸是指以低强度激光束刺激穴位来模拟传统中医的“针”和“灸”。激光针灸无疼痛感、安全可靠、易于控制、操作简洁,同时还能达到针刺的效果[13]。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经络中十分重要的穴位[14-15]。本研究通过激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3-28

  • 经脉循行与气机升降的关系探讨
    载不仅详述了经脉循行路线,而且这一循行路线与经脉所对应脏腑的气机升降方向相同。如肝、脾两经从足走胸腹,是上升的,肝、脾的气机运行也是上升的。因此,经络不仅是通道,其循行方向亦是对应脏腑的气机升降方向。1 经脉循行《灵枢·经脉》篇依营气流注顺序,详细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逆顺肥瘦》篇概括为:“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部;手三阳经,从手走向头部;足三阳经,从头部走向足部;足三阴经,从足部走向腹(胸)部。”当下有关经络的研究多以探究经络的生理、解剖学实质为目的[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期2019-02-26

  • 基于经脉学说浅谈《黄帝内经》“少阳主骨”理论思想
    脉学说一般由经脉循行、腧穴、经脉病候、临床治疗等几部分构成,本文将从经脉学说的角度切入,解释《黄帝内经》中“少阳主骨”的思想构架及含义。历代医家已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此观点,如全元起从筋与骨的关系或者说脏腑表里的关系角度解释“少阳主骨”:“少阳者,肝之表,肝候筋,筋会于骨,是少阳之气所荣,故言主于骨。”厥阴、少阳两条经脉相互络属,两脏表里相合,肝藏血主筋荣骨,故“少阳主骨”。张景岳从胆腑与骨的关系注:“胆味苦,苦走骨,故胆主骨所生病。又骨为干,其质刚,胆为中正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9期2019-01-09

  • 论小儿五经穴“推经治脏”的理论依据
    ,5个手指在经脉循行及脏腑的阴阳属性中,拇指为手太阴肺经循行的主干,食指为手太阴肺经循行的分支,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的主干,无名指为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的分支,小指为手厥阴心经循行的主干,皆为阴经循行所过之处,与小儿推拿理论中五经穴属五脏阴性属性吻合。推测小儿五经穴与成人经络阴阳属性一致,可能存在特定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究。3 五经穴与五行理论的关系《黄帝内经集注》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天之十干四时,地之五谷五味,人之五脏五气,皆合于此五者。从此五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9期2019-01-09

  •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静脉系统的起源、循行路径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深刻理解经脉的具体内涵、促进中泰医学的对外交流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泰医经脉的循行分布泰医十主经脉在身体上的分布同中医经脉分布为左右对称分布和正中线分布。其中分布在左侧的经脉有:Itha、Sahatsarangsi、Lawusang;分布在右侧的经脉有:Pingala、Tawaaree、Ulanga,分布在正中线上的经脉有:Sumana、Nantakawat、Kitcha,而经脉kalatharee是由脐部发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10-30

  • 针灸辨经论治痴呆的理论探析*
    络密不可分,经络循行通畅,则脏腑功能发挥正常。鉴于经络的特殊循行及与脑的密切关系,本研究尝试探讨痴呆的辨经论治。1 中医对痴呆的认识痴呆是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为主要临床表现[13]156。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以及其他痴呆都属于中医“痴呆”范畴。《灵枢·大惑论》指出: “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14]165;《灵枢·天年》指出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7期2018-01-19

  • 孙俪片场练“金鸡独立”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背部正中是督脉的循行部位,经常捶打可以养护阳气。金鸡独立好处多金鸡独立的动作很简单,全身放松,双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然后任意抬起一只脚,试着站立几分钟。动作的关键在于站立时不能睁开眼睛,同时必须将全身所有的力量和意念集中在脚底,经常练习这个动作有3大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养心宁神。金鸡独立动作能让人心绪不再散乱虚躁,达到集中意念、养心安神的目的。练过这个动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越是心浮气躁越练不好,越是心如止水,站立的时间就越长、越轻松。第二个好

    家庭医药 2017年20期2017-03-25

  • 推揉手臂内侧可护心
    ,沿手臂内侧正中循行,进入手掌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循行,止于中指末端(中冲穴)。掌中之脉从劳宫穴分出,沿无名指循行,末端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心包经的功能主要是沟通心包(脏)、心包经和三焦经之间的联系,以保持脏腑和经络、表里经之间的功能协调统一。心包经异常通常表现为心中烦热,心痛,前臂和肘部拘挛疼痛,腋窝肿胀甚至胸中满闷、心悸,眼花耳聋,喜笑不止等。其上分布的各个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等相关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如天池穴主要治疗心、胸、胃

    饮食保健 2017年5期2017-03-24

  • 耳鸣揉揉风市穴
    的通路,在体表有循行的路线。足少阳胆经循行于耳后,又入耳中,再出于耳前。因此,足少阳胆经气血能濡润耳部筋脉,可治疗耳部疾患。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腧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直立时患者手下垂放于体侧,中指尖所指处,故又名垂手。虽定位在下肢,远离耳,但其穴位具极强的疏通经络作用,通过胆经的循行,濡养耳窍,从而改善耳鸣症状。耳鸣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自行按摩穴位,每次在风市穴处按揉100~300下,每天按揉1~2次。当然,耳鸣的病因复杂,风市穴也并非对所有耳鸣都有良效

    农村百事通 2017年9期2017-02-08

  • 人体寒气从哪来
    。腹部是足三阴经循行的部位,对寒邪的抵抗力较弱,睡觉时应注意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出现腹痛腹泻。下肢,足三阴经是从人体下肢内侧循行入腹的,寒邪可从下肢沿着经脉到达腹部。有些年轻人喜欢一年四季光着脚走路,这就给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应当注意避免。头部和背部是阳经循行的部位,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因为正邪在此交争,却容易出现头痛、发热等现象,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平时应注意头发吹干再出门,夜里睡觉避免头背受风。(摘自《当代健康报》)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1期2017-01-19

  • 督脉循行
    要:目的探明督脉循行的明确路线。方法对相关古代中医经典关于督脉循行的论述作文献分析与考证。结果考证、概括出督脉的循行路线。结论探明督脉循行的明确路线,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督脉循行的路线,尚存在一些疑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与临床验证。关键词:督脉;循行;病候;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9-0019-03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十二经脉中六阳经皆与其相汇,故李时珍称其为“阳脉之海”。一般认为,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9期2016-11-29

  • 肌筋膜链理论与经络系统中阳经的相关性研究
    膜链的路线与经络循行有相似的地方,且在功能表现上有重叠。作者浅析阳经的分布并将肌筋膜链中的螺旋链、后表链及体侧链与相应的阳经从循行、功能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比较,尝试为经络系统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肌筋膜;肌筋膜链;经络系统;阳经目前,医学界对肌筋膜链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对肌筋膜整体性的认识到肌筋膜链分布规律,不难得知肌筋膜链与经脉在循行、功能上均有重叠性。阳主动,并且阳经多分布于头、背部、躯干的外侧及腹部;肌筋膜包含了肌肉的功能而肌筋膜链与运动系统的功

    新中医 2016年11期2016-11-24

  • 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
    鸣·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孙晨耀胡佳奇杨梦珍姚子昂李诗梦郭华根据《内经》记载,利用人迎寸口脉法不仅可以判断人体阴阳的盛衰,还可以快速知晓病变所在的经脉,继而有针对性地针灸、用药,临床价值极高;祝华英先生提出“经气双向循行”学说,不仅化解了经气循行方向的矛盾,还阐明了人迎寸口脉法的原理,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然而,“经气双向循行”学说和人迎寸口脉法皆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末也提出了一些反思。经脉;经气;循行;人迎寸口脉法;补泻人迎寸口脉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期2016-09-19

  • 十二经别理论及其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概况
    十二经别的定义、循行分布特点和“六合”的具体位置(穴位分别是天柱、天容、人迎、天窗、天牖和扶突)。结论:十二经别理论可以指导针灸临床的辨证诊断和配穴治疗。经别;临床应用;综述《灵枢》中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是别道而行的正经,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其独特的循行分布、特点及其临床运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各学者的认识有很多不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运用研究的文献资料都很少,现将近30年各针灸学者对十二经别

    大众科技 2016年9期2016-04-14

  •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
    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邱 科1,周兴兰2,孙睿睿1,曾 芳1,谢 涛3,4,江章华3,4,梁繁荣1△(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3.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 610075;4.成都市博物院,成都 610075)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中惟一缺少的一条,其循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故拟以绵阳双包山汉墓“人体经脉漆雕”与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中刻画的手厥阴心包经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0期2016-03-27

  • 结合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探究吴茱萸汤证治规律
    吴茱萸汤所主经络循行部位的角度来理解,将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以温通经络作为吴茱萸汤的首要方义,探究其证治规律。吴茱萸汤;证治规律;六经辨证;经络辨证;张仲景;温通经络吴茱萸汤首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方中吴茱萸为君药,其药性味苦辛大热,走而不守,通行肝、胃、脾、肾经,辛热可散寒,燥湿降浊,吴茱萸汤通过配伍,使吴茱萸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完善。1 仲景关于吴茱萸汤的论述仲景关于吴茱萸汤的论述共有5条条文,《伤寒论》中有3条,《金匮要略》中有2条,条文分列阳明

    新中医 2016年9期2016-02-21

  • 浅谈《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有效记忆法
    系统概述、各经脉循行分布以及经络腧穴现代研究,其中经脉循行原文背诵是《经络腧穴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想熟练掌握经脉的循行常见的方法就是记忆,但由于该学科以背诵为主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乏味枯燥,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背诵起来更加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有效的记忆是作为针灸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与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解决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工作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期2016-02-14

  • 卫气昼夜循行中“阴”与“阴分”内涵探讨
    355)卫气昼夜循行中“阴”与“阴分”内涵探讨侯冠群,鲁明源△(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历代医家对于卫气昼夜循行规律的观点不一,其根源在于对《灵枢·卫气行》中“阴”与“阴分”含义理解不同。故通过对《灵枢》多篇有关卫气循行经文的梳理,以《灵枢·卫气行》为主解读相关经文,认为“阴”指五脏六腑,“阴分”指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进而推测卫气昼夜循行规律为:昼行于阳经与阴经的分肉皮肤之间,夜由足少阴分肉皮肤之间入于五脏六腑。卫气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必定能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7期2016-02-03

  • 六阳经“是主所生病”释疑
    生病”是涉及经脉循行所过躯干四肢和组织器官相关疾病。因为六阴经主要循行下肢内侧和胸腹腔内相关脏腑,所以直接用各所属的脏名来命名这是合理的。但是六阳经中,手三阳经因有穴通路不过相应的脏腑,故“所主病”仅仅是经脉循行所过上肢头面部位疾病而无脏腑病症的描述尚可理解,而足三阳经经过相应的“腑”,依然不用“腑”来阐述“是主腑所生病”,反而分别用“血”、“筋”、“骨”来概括命名,就难免让人疑惑。因此笔者针对此疑惑,试图从六阳经经脉循行、经脉气化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结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8期2015-11-08

  • 春末,糖友养好少阳之气
    阳,且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下半身的位置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尤其是人的双脚是春捂的重点。当气温上升时,不要过早减少裤子和袜子,还要经常用温热水泡脚(38℃),以升阳气。拍打后背晒太阳背部是身之表,风寒易从背部入侵机体,背部受寒最易伤体内阳气。因此,老年糖友在春季尤要注意背部保暖。中医认为,拍打按摩背部应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对背部进行全面拍打按摩。拍打手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5期2015-06-15

  • 基于“阴阳学说”浅谈对足阳明胃经腹部循行的认识
    47)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大致是阳经循行于身体的阳面,阴经循行于身体的阴面(按阴阳相对理论划分,头面部及胸部为阳,腹部为阴[1])。 但足阳明胃经体表循行线中“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2]却循行于属阴的前腹部,这是否与阳经循行于身体阳面相矛盾呢? 本文将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浅谈其对足阳明胃经循行腹部的认识。1 平衡腹部阴阳人体躯干部分布着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其中在躯干部的前腹部就有4 条阴经和1 条阳经经过,分别是“阴脉之海”任脉、“十二经脉之海”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03-18

  • 斑是写在脸上的病
    此处是两侧胆经的循行部位,若有黄褐斑,常为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长在外眼角下。外眼角下对应的是颈肩、上肢,此处出现黄褐斑,提示肩关节受风寒侵袭或颈肩肌肉劳损,常有颈肩僵硬、酸痛的症状,须警惕颈肩部疾患。长在鼻梁中间。鼻梁中部对应的是肝胆。面色青黄,鼻中部出现黄褐斑,多与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精神压力大有关,提示肝失疏泄,肝胆郁滞,须警惕脂肪肝、肝胆疾患。长在两颧部。两颧部中央是小肠经循行的部位,两颧外侧是肾的对应区,上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3年5期2013-05-14

  • 从三阴交不同定位探讨足三阴经的交会*
    足少阴肾经也理应循行至此。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分歧,现提出供大家商榷。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中三阴交的属性为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而十一五规划教材《针灸学》关于三阴交的属性中并未提到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那么到底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体表经脉循行是否要到三阴交穴?三阴交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否意味着足三阴经经脉循行至此相交?明确这些内容,对于正确理解经脉循行路线具有重要意义。考严振国[1]《常用穴位解剖基础》及陆瘦燕[2]等的《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1期2013-01-25

  • 脏腑之窍考证※
    论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病候,还是手太阴络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和主病均未论及鼻及鼻病。而现代中医教材中的解释是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这纯粹是从解剖角度来理解的,既便是这样鼻与喉相通而联于气管,并不通肺,因此这种解释便显得牵强附会。然而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和病候中均论及鼻。①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②是主津所生病者:“鼽衄”。2 脾在窍为口《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灵枢》的原文,无论是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病候,还是足太阴络脉、经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15期2011-02-19

  • 近年来关于五输穴与十二经脉经气流注关系观点的研究概况探讨
    十二经脉的另一循行路线[1]根据《灵枢·邪客》记载,手太阴之脉及心主之脉的循行路线皆从手指末端开始。此外,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除少一条手厥阴心包经外,其余经脉循行方向均由四肢走向头身。故推测古人早期认为经脉的循行是从四肢末端开始的,在以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才发展为《灵枢·经脉》的十二经循行理论。而《内经》在成书时将这两种循行兼收录,故书中有两种循行路线的出现。因此主张,两种循行路线可以并存,不必强求将两种循行理论统一起来。此种观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期2010-08-15

  • 电针对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研究表明:经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温度、氧分压、能量代谢等均高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部位[1-4],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直接参与能量代谢。有鉴于此,本研究选择了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指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作为实验的观察指标,在督脉循行线上进行了一些实验观察,希望从中获取一些有意义的线索,从而为阐明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形成机理,为探讨经络的实质提供一些实验资料。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5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9~32岁。男18例,女7例。其中1

    环球中医药 2010年4期2010-05-22

  • 《经络腧穴学》实训课教学模式构想
    思路1.1 经脉循行1.1.1 循行路线 讲授经脉循行路线时,主要以体表循行路线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选取可以看到经脉循行路线的图片辅助教学,让学生对经脉循行路线有感官上的认识。1.1.2 循行要点 讲解时要重点讲授,每条经脉循行经过的关键点(至少两个,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如手太阴肺经循行时,在上肢内侧经过肘横纹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和腕横纹中,桡动脉搏动处两点是关键循行点,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上肢内侧前缘的具体位置,划经时不容易偏差。1.1.3 相关知识回顾 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期2009-04-25

  • 针刺复溜治疗腰反折
    传按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向上。留针30分钟,10分钟时再捻转1次。结果:针刺治疗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36岁。经1次治疗痊愈2例,经过2次治疗痊愈10例,经过3次治疗痊愈9例。讨论:腰反折临床症状与一般腰痛有共同之处,如腰部僵硬、发板、有压痛,过劳、遇冷加重等,不同点为,患者腰部不能向前弯曲,而向后仰时(即称反折)腰痛症状减轻,自觉舒适。西医病种如腰脊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病有上述症状。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之脉循行经过腰脊部,其经

    中国针灸 2000年4期2000-06-13

  • 针刺水沟穴治疗尾骶疼痛120例
    病症。根据督脉的循行,在《针灸大成》和《针灸聚英》中均有“脉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的记载。督脉循行于人体的背部正中,而本病恰好是处于督脉循行的部位,所以选取督脉穴来治疗。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理论,取督脉的水沟穴治疗本病,是属于下病上取,也是循经远道取穴,还可以说是督脉本身的首尾取穴法。本治法为单穴疗法,单穴强制,力专效宏,首尾呼应,经脉即通,血活气畅,瘀祛痛止,取穴、操作精简方便,化不便为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中国针灸 2000年5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