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络气机角度探讨中风病的治疗思路※

2022-12-06 13:08王菊枚杨国顺冯丝丝吕玉兰任雨柔顾力华
中医药通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肾经循行中风病

王菊枚 杨国顺 冯丝丝 吴 泉 吕玉兰 任雨柔 曾 涛 顾力华▲

中风亦称脑卒中,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因多种病理因素导致机体的脑动脉狭窄、闭塞或者是血管破裂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1]。中风是全球范围内造成人类寿命年损失的主要病因,也是中国人最高伤残寿命年损伤疾病之一[2]。其临床主要分为两大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现阶段西医对于中风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对中风病主要给予静脉溶栓、抗血小板、抗凝、调脂、降压、降纤、扩容、手术及介入等对症治疗。中医对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的治疗历来就有诸多的记载和论述[3]。中风病的病位在于脑,亦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虚、火、痰及瘀,其病机却总不离气机失调。经络理论认为,中风病的病机与经络气机失调相关,经络的生理、循行及主治病症均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因此,疏调机体的经络气机,或可成为防治中风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1 经络的生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全身是协调统一的,其主要依赖经络的沟通联系作用来实现的[4]。中风病的主要病位在于脑,但与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其致病因素既有外感,亦有内伤,但却始终是以气机失调为其核心的病机。在经络理论中,经络气机的舒畅与条达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风病的防治亦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如下。①肝经的生理:足厥阴肝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以肝脏的生理为核心,肝脏的功能特性中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肝经可以调节机体一身之气机,使其生长升发、舒展条达,故可助肝疏泄;疏肝解郁,调畅情志;肝经向上注于肺中调节宗气,主司气机之升降;斡旋中焦之气机。肝能藏血,肝血的正常发挥作用,离不开肝经的调血功能。因此,肝经具有调节人体血液的运行、摄血、活血的功能[5]。②脾经的生理:足太阴脾经的生理功能则主要以脾脏的生理为核心,脾脏的功能特性中有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生血统血三个功能;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脾脏作为五脏之一,与其余四脏联系紧密;与六腑的关系主要是共同完成运化转输水谷之精微,排泄糟粕的生理功能,其中脾胃互为表里,有阴与阳、气与血、动与静、运与纳、刚与柔、燥与湿、升与降以及互为体用等不同的性能,联系更是密切;在经络关系中脾经是属于脾脏的经脉,更是脾系之表,脾主大腹、四肢,主要与脾经的循行部位密切相关;作为人体生存的生命物质,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其他生理物质都是需要后天脾脏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化生及其充养,其中脾气、脾阳等生理物质对脾脏生理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大[6]。③肾经的生理:足少阴肾经的生理功能亦是以肾脏的生理为主,中医认为肾主水液,主要是肾的蒸腾气化功能,该功能决定着水液在机体中的正常输送与分布,若是肾的蒸腾及其气化功能减弱,则可导致机体内“膏”邪的生成,积聚于人体腹部,从而阻碍了人体的脏腑气机,进一步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司。由于在肾的生理中,肾亦主纳气,如若过于疏导则容易伤及肾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只可以温养而不可以过于疏通。肝与肾同出于人体的下焦,肝肾同源,肾中之精气的气化功能则可依赖肝的疏泄升发作用,即可通过疏肝来达到目的[7]。

从病性来看,中风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肝、脾、肾虚为主,标实以风痰、瘀血阻络多见。肝脏在五行中为风木,由于肾中之精、肝中之血的耗竭从而导致了水不涵木,故可见肝阳偏于亢盛,内风亦随之而起。肾乃人体先天之根本,肾可藏精生髓充于脑,而脑为髓之海,故肾中之精充盛则髓海亦随之充盈,肾中之精亏虚则髓海亦会出现不足。若肝与肾之阴血亏虚,则可出现阴不能制阳,肝阳上亢,从而扰动人的心神导致中风病的发生。抑或是因于脾与胃的亏虚,导致人体中气、血、津、液的生成与化生的不足,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不能得以荣润、濡养,加上调控、摄纳失变,以至于机体虚风内生,气血向上逆乱,进而导致神明失用而发为中风[8]。若肝、脾、肾等脏本虚,则会导致水液、血液等蓄积于体内,日久则标实之痰、浊、瘀等实邪内生,阻滞于肝、脾、肾之脉络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灵枢·经脉》言“经脉者……不可不通”,早就已经强调了经络通畅、气机条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风病的病机与人体经络气机失调密切相关。

2 经络的循行

正如前所述,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主要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脾、肾通过经络的循行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脑与肝、脾、肾在人体上下遥相呼应,通过气的升降出入发生密切联系,必然有相应的气机通路,经络循行便提供了所需道路。具体体现如下。①肝经的循行:向上可达额面,至于巅顶,与督脉一同入络于脑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肝经可以直接影响到脑,并且足厥阴肝经这一经脉属于多血之经,可以运行肝中之血向上以濡养脑中之神,防止人体脑窍失去濡养而导致脑中神无所主,从而出现魂不守于舍、失眠多梦等症状,也间接说明了肝经对于脑的生理功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也为临床上从肝经与脑的关系出发治疗中风病提供了理论根据[9]。②脾经的循行:脾经在口和心中与督脉相接,且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统帅全身阳气,循行络脑,加强了脾与督脉和脑的联系;脾经与膀胱经相接,且膀胱经循行于脊柱两旁丰厚的肌肉中,所以依赖于脾主肌肉、脾为后天之本的功能,脾俞穴在背部膀胱经上,最后膀胱经循行入络于脑中,加强了脾通过膀胱经和脑之间的联系;且现代医学的脑肠轴通路可以理解为中医的脾-经络-脑之间的联系[10],这也为临床上治疗中风病从脾经与脑的关系出发提供了理论根据。③肾经的循行:对于足少阴肾经来说,虽然肾经从经脉循行上未曾有过相关的典籍表明与脑之间有直接的沟通和联系,但是在肾的属络经脉关系中,肾经与脑的生理功能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肾藏精生髓向上注入于脑中,脑中之髓有赖于肾中之精化生得以填充,然而髓虽然生之于肾而主之于脑,但其对于人体的荣润濡养却与肾经的功能息息相关。并且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是表里相合的关系,而膀胱经与脑之间是有着诸多直接联系的,膀胱经为脑的络属经脉,由此可见肾经可以通过膀胱经间接地与脑进行沟通与联系[11],这也为临床上从肾经与脑的关系出发治疗中风病提供了理论根据。

3 经络的主治病症

经络气机正常、循行通畅则人体“阴平阳秘”处于不病之常态;反之,人体则会出现气机失调,升、降、出、入随之不畅,以至于气血的逆乱、经络的不利、脏腑功能的失常。若足三阴经经脉气机失调,则可致肝失于疏泄,脾失于运化、升清,肾不能藏精等,以致脑失于清明,则发中风病。经络理论认为,足三阴经的主治病症与各自所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等密切相关。中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上述经脉病候、络脉病候及穴位主治等方面中均有涉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脉病候:由于经脉具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特点,肝经及其表里经胆经、脾经及其表里经胃经、肾经及其表里经膀胱经皆可治疗中风病及其相关的病症。故可采用治疗相关脏腑来治疗该病,如肝经上的穴位可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头痛、眩晕等疾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下肢麻痹、麻木及不遂等症。②络脉病候:经络系统中的络脉具有网络人体全身、渗灌全身气血、贯通营卫的作用,故可采用络穴来治疗该病。如脾经之络穴公孙可以用来治疗中风患者神志相关的病症。③穴位主治:背俞穴是人体脏腑之气输注于人体腰部以及背部的腧穴,并且对该脏腑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不但在古代针灸医籍中,而且在临床实践中早已证明了全身穴位之中的背俞穴是可治疗同名的脏腑及与其表里相合的脏腑的疾病,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相关的脏腑来达到调节机体整体的作用。中风病主要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故可针刺相应的背俞穴,如肝俞、脾俞、肾俞以及与其表里相合经脉的背俞穴胆俞、胃俞、膀胱俞来治疗本病。④肝、脾及肾经的特定穴也可调治中风病相关病症。如肝经之荥穴行间、输穴太冲,脾经之井穴隐白、输穴太白,肾经之井穴涌泉、输穴太溪等。

4 小结

中风病的发病机理与经络之气机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经脉的生理、循行、主治病症等均与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以肝、脾、肾经为甚。因此,可根据经络学说,通过刺激肝经、脾经、肾经的经脉、络脉、经别和腧穴,配合疏通经气、调理气机的治则治法,以期达到气机调畅的目的。探索针灸治疗中风病的规律,或可为临床对于中风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与方法。

猜你喜欢
肾经循行中风病
马王堆导引术循经导引基本规律与特征初探
浅谈瑜伽体位对缓解高校女生生理期疼痛的作用
按摩脚心除尿频
(10)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督脉循行考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论中风病三期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