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摩拳打法的八大原则

2015-11-14 21:37李晓航
少林与太极 2015年5期
关键词:技击步法发力

李晓航

凡技击之道,以击倒对手为目的。各门武术,因其形式和内容而有差别。少摩拳的打法,以其技法上的独到之处,形成了一些打法的原则,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学习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阵胆为先

金石生师祖在向我师陶德安先生讲解少摩拳的打法时,再三强调少摩拳打法有四个要点:“一打胆,二打眼,三打身法,四打闪。”

一打胆。金石生师祖说:“一打胆,就是说武将上战场,要有不死就得伤的思想准备,在战场上一定要狠、要果断,要抱定一击必杀的信心,否则自己会被累死。生死关头,不容稍做迟疑!”

胆,又称胆气、胆量,胆是指人的勇敢无畏、自信果断的意志品质,是武术搏击中必需的素质。有胆者能从心理上战胜自己,从气势上战胜对手。在技击中,有胆、无胆,往往是胜负成败的关键因素。无胆者常会表现出心慌意乱、手足失措,临场大脑一片空白、攻防毫无章法、无心恋战、战则常致落败;而有胆则表现出敢打敢拼、从容镇定、无所畏惧、目光犀利、头脑冷静,实战欲望强烈,且抱有必胜的信心,能逢强不弱,遇弱益强,从而能够战胜对手。

二打眼。眼是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是观敌■阵的先锋,所以要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思想清晰;眼是尺子,是场上机变的前提。眼睛要始终观察敌方的动态,以求应变、把握时机。

《拳经拳法备要·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中说:“百拳之法,以眼为纲。反侧前后,求察阴阳。”足见眼法对于技击的重要。

在技击中,和对手相对时,眼就是标尺。每一动作,先要看准进手和下腿脚的位置,所谓意在动先,实际就是眼在身体运动前探测、估算,以及察言观色,准备应对敌手动态的过程。在与对手相搏的擂台上,如果对方要以右摆拳来击,必然会先探左肩;若要以直拳进攻,必然先靠身上步,达到进攻距离;起蹬腿,必先耸肩;欲以边腿袭击,必然一脚内侧横向立住桩腿,然后起腿;若起侧攻腿,亦必以脚内侧向前垫步,然后起腿进攻;若转身起腿来攻,必须扣步,然后转身起腿。香港电影《黄飞鸿》中,有“佛山无影脚”,那是说经过长期练习,起脚时肩膀不动,不易为人察觉。其实,他只要起右脚,左脚必然向前垫步,这样才能调整或达到攻击距离,然后起腿。人体的运动,每一动作都是全身运动的一部分,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只要人活着,他的动态就有迹可循。一个拳手,如果常常思索、琢磨这些技击场上的运动规律,在以后的对阵中,就能察觉到敌方的进攻使其常在我的掌握之中,就能“意在发先”,就能常立于不败之地。

眼为心之苗,眼也是人的精神状态的体现。一个拳手在场上专注、冷静,而能应变各种不测的情况,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战胜对手所必需的素质。

三打身法。擂台搏击场上的技击,以击倒敌方为上,那是身体整体运动的结果。现在的散打都追求打点得分,这就和以打倒为目的的技击有很大差异,攻击距离不到位,没有杀伤力。打身法要求意到、身到、足到、手到,讲杀伤力度,一定要运动到位。

四打闪。闪则活,就能掌握赛场的主动性。要灵活多变,伸缩如游龙之灵便,是所以能避其锋芒,转化阴阳,以顺击背,立于不败之地。

武术有规矩无定法,讲究巧识机变。顺势因势,才是把式。在实战中,双方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对方,其反应动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故不可能在对方攻击之时从容地思索,然后用已经准备好的招法还击,所以临场发挥和应势变化至关重要。以不变应万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闪”。闪能避开打击,闪能趋利避害,闪能掌握主动。闪,在短距离内,即是身法;在一步之外,即是走。走,不是逃跑,而是走动、运动。在敌我情况不明的前提下,走为上。“走、闪、逗、引”,都是闪、都是走。在战场上,机会瞬间即逝,所以掌握战机非常重要。走,是寻找战机;闪,是捕捉战机;逗、引,是制造战机;而适时地打击敌人,就是利用战机。所以,闪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有利于掌握场上主动的策略。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论第十四》的“懒扎衣”口诀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表述:“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他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第十四》中的论述,为“胆向先”做了最好的注解:“今结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

由此可见,胆大并非盲目地蛮干,在战场、在擂台上不会审时度势,盲目轻敌,意气用事,那就等于送死!胆大,是建立在“善战必定艺精”的基础上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胆与艺,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武者上阵有胆,那是基于对自身场下苦练的自信,所以才能正确并且敢于应用技术动作战胜敌人。强调调整心理状态,沉着冷静,不在乎一招一势的得与失,心理没有压力,才能大胆发挥自己的特点,最终有效地打击敌人。

作为一个武者,学武的过程,就是练胆的过程。刘丕显祖师说过:“一个拳师,在擂台上,只能被打死,不能被吓死。”戚继光言:“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杨班侯也说过:“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有胆、无胆,关乎人的性格因素,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能够使人“有胆”。武术的锻炼目的,就是为了强大心智与体魄,就是使弱者强大之法。学习了武艺,除了苦练知己功夫外,还要敢于实践,敢于应用。

少摩拳的打法,崇尚“上阵胆为先”,是对拳手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的综合要求。同时要避免盲目轻敌、乐观,以至于失去对场上情况的正确判断和冷静应对。胆为先,要建立在眼法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身法和偏闪等技法的成熟运用的基础上。正如戚继光所言:“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不诬矣。”

二、逢软硬打,逢硬软打

少摩拳打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注意处理打击方式和打击部位的关系问题。

中国武术的打击方式,对手臂而言,有拳和掌两种。掌的用法又有以掌沿击人者,有用掌面击人者,有用掌尖刺人者。用拳或者用掌,并非为了哗众取宠,并非为了观赏性。拳和掌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体现了不同的技法和打法的原则,那就是:逢软硬打,逢硬软打。

从人体的结构来说,人体有骨骼的部位就是刚、是硬,没有骨骼的腹部、腋下、关节就是柔、是软。在技击中,硬和软,刚和柔,是一对相对的矛盾关系,处理得是否合理,决定着在擂台上是否能够趋利避害,赢得胜利。

很多人打野架时,用摆拳打人的脸,陕西人把这样的拳叫做“嘴捶”。这样的打法,往往会两败俱伤,打倒了敌人,伤了自己的手指。

在现代竞技中,拳击面部,却是主要的得分方式。“戴着拳击套有时也会骨折”,有人这样说。最典型的战例,就是柳海龙用反背拳打在张开印头部,导致自己右手臂骨折。

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没有根据人体的结构,没有运用“逢软硬打,逢硬软打”的原则,上场硬碰硬,结果是杀人一千,自伤八百。

少摩拳关于“逢软硬打,逢硬软打”的原则,正是少摩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价值所在,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所在。这样的技法,顺应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运动规律。不违背生理的规律,自己不会受伤;从心理上讲,主动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擂台上,就没有顾虑,敢于进攻、敢于发力,而不盲目。当遇到敌人面部在前时,我可用掌击;当敌人软肋暴露时,我可用拳打。逢硬软打的部位,可用掌根、掌沿或者爪(勾手)打击;逢软硬打的部位,可用掌尖刺,可用拳击,可用手臂打击。只有遵循正确的方法,才能避免受伤,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所以,传统武术用掌或者用拳,并非为了好看、为了表演,而是择机而动、因机而变的结果。

那么,何为刚柔?头、足、四肢等骨多肉少的部位,就是刚;颈部,肋下、腋下等骨少肉多的部位就是柔。软硬部位的不同,决定了应用手法的差异。

软硬,即是刚柔。自己练功时,也须明白。少摩拳为了进一步阐述人体刚柔的关系,还有“八刚十二柔”之说,抄录如下:

八刚:大小臂左、右为两刚,大小腿左、右为四刚,前胸、后背为六刚,上头、下臀为八刚。武术讲八刚,谓:无坚不摧,无刚不克。防能固,攻能克,要有一定的力量,谓:刚。

十二柔: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络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十二经的走向和位置,可在中医书上查找,兹不赘述)。

十二柔,是说要十二经柔顺和谐,给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十二经柔顺畅通,不能僵死生硬,伤害经络,造成身体的伤害,深懂十二经的保养,功力倍增,有抗击打功能。

三、斜进正打,正进斜打

斜进正打,正进斜打,是说在擂台上对战时的方位问题。少摩拳讲究步法变化的方位关系。要求在步法的进退、闪展中不拘一格,因势而变。运用出其不意的步点,来寻找战机、制造战机、捕捉战机。最典型的说法,为金石生师祖所云:“偏闪正进,正进斜打。”基本意思是说,凡运用偏闪向敌方斜方向进身,在进攻时就要向正方向发力。

比如“扑风掌势”:在敌人向我进攻时,我偏闪上步,并以左手勾带敌手,破坏进攻之力,继而以后手直接进攻中门,打击敌人颈部,使其仆倒,叫做斜进正打。斜进正打典型的动作还有“旱地拔葱势”:在敌人以外摆腿向我进攻时,我即偏闪上步,横身截腿,正身发力。反之,凡运用正方向向敌方进身,在进攻时就要向斜方向发力,谓之正进斜打。比如“乌龙盘柱势”:运用两手正进控制敌人,然后以撤轮步退步斜身造成敌人离心式的倒地。

斜进正打、正进斜打的关键,在于步有折叠,力有转换。每一进步、退步,力的方向都有变化,使敌人不能适应,从而造成我顺人背之势,我方的胜算自然会增大。

四、遇强便走,以顺击背

在擂台上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就要多运动。《三十六计》最后说,走为上计。好打不如会走,因为走不为败,在走中还能寻找敌人的破绽,进而寻找自己的战机。少摩拳中的“走、闪、逗、引”之法,是寻找战机打击敌人的重要技法和原则。

走,是寻找战机;闪,是捕捉战机;逗、引,是制造战机。而适时地打击敌人,就是利用战机。

五、手不并力,力不重向

手不并力,力不重向,是少摩拳技击的重要原则。在技法上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两手运动要因势变化,避免双重用力。如果两手用力方向大小一致,就缺少变化,易为人制。所以,少摩拳要求前手用横劲,后手发力就要合肩、合胯用顺劲。正进斜打,斜进正打,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手法因此多有变化,产生机变而为我所用。

六、抢中不让中,遇顶则拿,遇偏则击

抢中不让中,奥妙在其中。妙在哪里呢?妙在时刻能守住身体中线,保持自己的身体重心,使自己在运动中随时保持重心稳定,不至于因动作不当后倒或前栽。保持中心,还能使自己发力浑整、有力。抢中就是抢战机,对方出现重心不稳时,要果断出击,一击必成。所以,必须抢中不让中。

遇到对方以力相强,以力对抗,而步法、身法呆板,缺少变化,发力则多僵死之力。对付这种对手,就要多用拿法和摔法,运用步法和身体来变化方位、体位,使其失去身体重心,从而打击之,或把其摔倒他。

遇到对手身体动作随意、涣散,手、足运动常常偏离身体中心,就要果断出击。以正击背,势所必然,击则必胜!

七、敌劲未破,切莫冒进

在擂台上,欲战胜敌人,必然先要能抵御敌人的攻击;要反击敌人,必然先要破坏敌人进攻的劲力。破劲,就是运用适当的技法或者雄浑的功力,打破敌人进攻的企图,使他的进攻路线偏离中心,对我方失去打击力。破劲,不但要打破敌人肢体动作上的外形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打断敌人精神上的思维连续性。就是说,敌人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袭击我方时,受到意外的格挡或打击,身体的结构力点会被破坏,支撑的桩腿会出现位移等情况,同时就会出现思维上的间断,通俗地说就是“一愣神”,对方感觉会出现“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少摩拳把这种打击方法叫做“惊神法”。

如果没有成功地破坏对方的进攻劲力,对方的根,即桩腿或身体重心没有动,没有运用惊神法打他个“一愣神”,就不具备进攻的条件,如果贸然进攻,就可能为敌所制。

八、破劲在步在腰,拔根与否知老嫩

凡上阵技击,都必须破敌进攻之力,然后施以打击。但是运用的方法,就千差万别。若要行之有效,须知:破劲之手在敌之身体,而用力之本在我腰、胯,在我步法。腰胯不动,步法僵死,用力则是局部僵死之力,不会形成有效的打击力。读者可试之,其验立见!

技击中用势之老嫩,首先分时机之老嫩和劲力之老嫩。若我向敌人进攻之手发力,破劲与否,可看对方的根,即身体重心是否被拔起,身体平衡是否失重。若是,我立即进攻不可稍微迟疑,机不可失!此所谓正得其时。如果没有打动敌人重心,没有拔其根。就进攻的话,那就是时机太嫩,时机不成熟,进攻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风险。如果,已经要动了敌人的重心,使敌人失重,但是没有及时进攻,敌人已经调整步法或重心,我再去进攻,那就是时机太老,机会已经失去,再进攻敌人就会为敌人所乘。

掌握劲力之老嫩,是为了在敌人重心在我方力量作用下已经偏离中心时,我顺势而为打击敌人。欲知劲力老嫩,务要知其远近。动静之间一有疏忽,近则失之于嫩,嫩则力有不逮,远则失之于老,老则己身难起,敌人易逃。

如果运用技术动作不恰当,还想将敌人打击得更狠一些,运力过大,结果反而失去时机,这叫做劲力过老;反之如果还没有打动敌人重心,就用拳势进攻,则劲力太嫩。比较典型的拳势为“搂击手”,在我左手已将敌人重心破坏时,我方只要顺势而为,随着上步以右掌扑面即可以逸待劳地击倒对方。如果想再加一把劲,回身再发摆拳,对方可能瞬间就逃出我方击打范围。发劲的老嫩,要配合时机的老嫩。在这种前提下,首先应当强调劲力的顺达和应机变化,而在各种不能预知的情况下,是否能发出很大的功力,则关乎平时训练的方法和效果。

其次,也有距离之老嫩。少摩拳对于步法有“三步为调、二步为走,一步之差、半步为赢”之说,很好地阐释了运用拳势过程中步法和攻击、防守的距离关系。

猜你喜欢
技击步法发力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浅谈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步法训练在乒乓球运动队中的应用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