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下心灵的裹脚布

2015-11-14 04:47叶倾城
读者·原创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叶倾城结伴寒假

拆下心灵的裹脚布

叶倾城:

你好!

我今年刚上大一,随着寒假的结束,我又要启程回北京了,而我的困惑也越来越深。

在北京,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每逢周末,我都会出去逛逛。可我们学校距离市中心很远,坐地铁过去需要1个多小时。之前,我会和同学结伴出行,但慢慢地发现大家的性格有些合不来,索性我就一个人出去。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了。我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当我一个人时,不会被另一个伙伴打扰,我想停就停,想走就走。而且,我更独立了,不再喊苦喊累,而是默默地承受并乐在其中。

可另一个问题来了,一个人真的很不安全。在旅途中,总有一些人迹稀少的地方和时间段。如果专注于观赏的话,就不大会留意到周围的危险;可不专注于观赏的话,游玩又失去了意义。

上学期我是短发,也会穿一些比较中性的衣服,这样可以冒充男生,出门时的危险系数相对低些。可是,寒假过后我的头发慢慢长长了,而且我也不能一辈子冒充男生。本来我胆子挺大的,可是老妈一直在强调安全问题,讲一些案例,不知不觉我便害怕起来。这个问题不是我一个人在面对,全世界的女性都在面对。我妈说,她今年都四十岁了,可她还是不敢一个人出远门。

昨晚,我和妈妈关于这个话题聊了好几个小时,我们能想到的办法不多,要么待在宿舍不出去,要么找个男同学做伴,要么练功夫变成“女汉子”……这几个办法,细细琢磨都不靠谱。

倾城老师,你过去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吧,你是怎么看待这事的呢?给我一些宝贵的建议,好吗?

林小渔

亲爱的林小渔:

我得诚实地告诉你,我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困惑。

我第一次独自去外地旅游是大二那年,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我背起书包,坐长途车去三峡,一路向前,巫山、巫溪、奉节……只要口袋里的钱还买得起返程的车票,就往前走。

我怕不怕不安全?怕。我妈帮我把钱缝在内衣暗层里;偶遇陌生夫妻,说要带我去一个刚开发的景点,我疑虑重重,最终拒绝了;有男人过来搭讪,我无比紧张,盯着他看,最后他讪讪走开……

最后,我平安回来了,而且,不觉得“一个人真的很不安全”。这是中国,基本上治安良好、民风淳朴,恶性事件发生得也不多。

所以,我不知道你怕什么。你在北京,可谓首善之区,你能去的景点应该也都是大众景点:故宫、北海、颐和园、长城、圆明园……大部分时候都是人山人海,没错,“总有人迹稀少的时候”,但我仍然相信那里有摄像头,有不动声色的便衣安保人员。

如果你连在北京都怕,那么中国,乃至全世界,就没有安全的地方了。非洲肯定去不得,东南亚色情业发达,万一把女孩子拐去呢?美国是个大魔窟,有三K党活动;欧洲从来就是小偷横行,万一你被偷被抢时呼救,人家怒而砍人怎么办呢?

依此类推的结论是:连上大学都没必要了。离开父母就是冒险,永远待在那熟悉的一亩三分地,每天看到那几张相同的脸,白天都结伴上街,晚上从来不出门,反正中国早有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可大部分人看不到后面的四个字:“游必有方”。这句古训指的只是不瞎逛,可不是连安排周详的活动都得取消。

而你真要过这样的人生吗?二十出头就结婚生子,四十岁还“不敢一个人出去”,各种杞人忧天,对真实的世界一无所知,只会危言耸听,给女儿提的建议荒谬到了可笑的程度……你愿意成为这样的母亲吗?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套中人”,再一心一意地把自己的孩子也装在套中。

还是,张开翅膀去飞。天空很蓝,世界很大,不安全因素随时存在,但我们要做的,是积极防范,而不是吓得缩手缩脚。

给你的有效建议是:一、和女同学结伴出去玩儿;二、参加学校的旅游团体;三、如果要单独出门,一定要带够打车回学校的钱,但带的现金数量也不宜过多;四、出门前告诉同学和其他人,你去了哪里,保持手机畅通,有事就打110;五、夜间的安全性低于白天,所以出行最好安排在白天,夜间出行要与人结伴;六、对陌生人保持一定的戒心,既不要横眉冷对,也不要随便跟人露底、吃人家给的东西、跟人家走……其他的经验等你自己整理吧。

然后,尽情享受行万里路的快乐吧,做一个见多识广、不狭隘、不幼稚也不偏激的人。我们不是活在清末民初,而当年,亦有先驱女性勇于拆下裹脚布,大踏步走南闯北,今天的你,也应该有智慧与勇气,拆下心灵的裹脚布。

叶倾城

猜你喜欢
叶倾城结伴寒假
台上敌,台下友
跳房子
寒假留学攻略
寒假快乐频道
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让文学充满灵性与智慧
外面雷雨天
太皇太后的第二春
商人求宿
夫妻结伴玩会让婚姻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