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奉命接收淮南矿区的战斗

2015-11-14 16:24口述程晋仓整理
文史春秋 2015年4期
关键词:淮南新四军日军

● 单 星 口述 程晋仓 整理

1945年入夏,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节节胜利和战略大推进,中国抗日战争也进入到最后的大反攻阶段。我当时作为新四军第2师第6旅政治部的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亲历了那场悲壮惨烈的战争,并有幸目睹和见证了那一伟大胜利时刻的到来。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夕,我们新四军第2师第6旅正集结在定远县的藕塘一带参加由师政委谭震林主持召开的全师政治工作会议。8月8日,我们参会人员散会后径直去吃晚饭。晚饭后,我们得到紧急通知,全体人员立即赶到藕塘边的大操场(农村的大场) 集合。我们急匆匆地赶到时,看见谭政委已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了,他当时穿的是白色的短袖衬衫,虽然天气很热,但人非常精神。集合完毕,谭政委便站在台上发表讲话:“现在,非常高兴地向你们宣布一个好消息,日本人投降了,抗战胜利了!……现在命令,4旅回津浦路东(另有任务安排),5旅负责接收蚌埠,6旅负责接收淮南煤矿,散会后立即行动。”当时大家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都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兴得大喊大叫,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地狂欢起来,整个会场一片沸腾,大家有说不出的喜悦。

回到部队驻地,我们整理好行李,当晚就出发前往指令接收地区。当时,从藕塘到淮南矿区的路上要经过两处日本人的哨卡。在柘塘街上,有二鬼子(人称鬼变子) 的武装,其主要头目为杜学义(人称杜学义部队)。杜部已先期占据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圩子,圩子中心是几幢比较坚固的建筑,附近是旱田,还修建有一些碉堡工事,圩子周边都是水,稍远处是开阔地带的水田,他们认为盘踞在圩子里,一般人攻不下来。

我部开赴去时,将圩子围住,隔空远远地喊话,敦促其部缴械投降。当时,我们部队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连60炮、82炮之类的重武器都没有,只有些轻机枪和长枪,投掷手榴弹吧,距离又太远,没有杀伤力;进攻吧,只能完全暴露在敌方枪口下蹚水田、涉水强攻过去。杜学义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固守在据点里,对我们的喊话根本不买账。双方就这样僵持着,但行程紧迫,我们只能强攻硬打了。可是我们的步枪、机枪够不上有效射程,又无法对蜷缩在据点负隅顽抗的杜部实施精准有力打击,怎么办?情急之中,大家想到了去附近村民家找来几张大木桌,用几床厚棉被盖在桌面上绑结实了,再浇上水淋湿透,桌面向前,由几个战士抬着桌腿,平推着前行冲锋,但湿棉被和木桌面如何能抵挡住敌重机枪的集中凶猛扫射?几轮冲锋下来,我们的伤亡很大,牺牲了一些战士。

正当我们积极另寻他法,研究对策准备拔除据点之时,忽然,我们发现他们开始往朱巷方向逃跑,那里驻扎有担负守卫津浦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队日本兵。他们这一跑不打紧,慌张惊恐的气氛却影响了日本兵,结果驻朱巷的日本兵也都狂奔而动,跟着二鬼子们向合肥方向逃溃,我们在后跟踪追击,很快就赶跑了这股敌人。原来,敌人看我们攻势坚决凌厉,早已吓破了胆,无心再作抵抗,只顾拼死逃命。

这一仗,我们不仅赶跑了这股多年来盘踞在此护卫淮南铁路安全的日军,拔除了我们接收部队前进中的一个“钉子”,还缴获了两辆日本大卡车。

前往淮南矿区的路上,我们要经过水家湖。水家湖是淮南铁路上的一个重要编组站,侵华日军对之十分重视,自淮南矿区和淮南铁路沦陷以后,在那里安排驻扎了更多的日本兵。我们急行军赶到炉桥(日军司令部在炉桥)后,迅速以半包围阵势围住了水家湖。我们派人送去了朱德总司令的对日军最后通牒,要求日军放下武器投降缴械。谁知,通牒送过去后,日军并不承认、不买帐,还放出话来:“回去告诉新四军,我们不会向你们投降!”

我们旅部当时驻扎在炉桥休息,正在等候两边交涉结果,并拟好了准备攻打日军的战斗布署,如遇顽抗,就教训他们。这时,却得到上面命令,立即撤出战斗,撤到老人仓集结,我们虽不理解,仍遵照命令。

在老人仓,部队发给我们每人一整套冬季的衣服装备,有棉衣、棉裤、棉被等。我们听说部队要开拔到津浦路东去,可能回不了淮南了。消息传开后,用乐极生悲来表述我们当时的心情最合适不过了。指战员们刚得知将要收复淮南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与兴奋,现在被告知暂时先不去同日本人打仗和收复淮南矿区失地,却又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用意,心情甭提有多郁闷了!而且听说还要离开根据地开拔到外地集结,虽是夏天,就已发给了八竿子打不到的冬衣,对此更加不理解。在发放衣物时,还听说“现在不领,冬季就没有了”。战士们对此不理解,牢骚满腹,怨气很大。有人编了顺口溜“反攻,反攻,离开淮南,反到路东”在部队中流传。当时部队中的指战员多数是定远人,他们弄不明白,老家都丢掉,到什么路东,为什么现在胜利了,反倒是我们的部队要走了。

情绪归情绪,开拔归开拔,这时,旅部安排,所辖第16团南下防备国民党军的袭扰,第17、18两团开拔到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离黄花塘不远处驻扎下来。

后来在开会时,同志们方才得知,原来国共两党要打内战了,蒋介石要趁着抗日战争刚刚胜利,派兵“下山摘桃子”,抢夺胜利果实来了,中共中央命令我们的部队不能集结在一处,分散离开后,再统一集结到山东、江苏一带,准备同国民党军打大仗。消息传出,并经过广泛、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战士们的思想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理解了此次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和调整,认为中央是对的,新四军战士还是要绝对服从上级的正确决定。部队转变了以往的低落情绪,精神大振,士气高昂,于是又编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顺口溜在队伍里传颂。文

猜你喜欢
淮南新四军日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忆父亲徐海东在淮南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