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5-11-14 02:15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田径身体素质院校

周 斌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选课制和体育俱乐部制等教学形式的出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田径选项课。但选课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要改变田径教学边缘化的困境,必须对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本研究分析高职高专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思路,深化田径教学改革,加强田径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27篇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在田径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本文以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苏州职业大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所学校的田径教学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苏州职业大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发放380份问卷的调查,收回问卷380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373份,有效率达98.2%。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对江苏省几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目前田径教学存在问题的看法,讨论田径课程建设方面的意见,并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总结。

二、高职高专田径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选课人数少

通过对3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育专项课选课情况调查发现,选择田径项目的只有1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5%,见表1。由表可见,学生更喜欢网球、游泳、乒乓球、健美操等这些社会上流行和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选择田径项目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取消了田径课程的教学,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表1 学生体育专项选课调查表(N=373人)

(二)缺乏学习兴趣

从表2调查结果来看,影响田径教学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对田径课缺乏兴趣,占调查人数的22.5%,排在影响因素的首位。其次是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分别占19.6%和18.8%,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影响田径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学生在田径课上体会不到田径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因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表2 影响田径教学主要因素调查表(N=373人)

(三)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

田径运动在人们传统固有的思维下就是竞技比赛,而田径运动的健身和娱乐价值被忽视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强调技能的掌握和考核结果,使田径课变成了练习课、达标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缺乏创新,让田径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对田径课程失去了兴趣。同时,一些院校对田径教学并不够重视,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难以充分了解田径运动的重要价值,学生运动参与的热情得不到激发,从而使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处于尴尬地位。

(四)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课程仍过分注重传统体育知识与技术,课程内容与学生健康和生活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的运动愿望得不到满足,主动性被压抑,创造潜能得不发挥。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过于统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就给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影响了自主锻炼的动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田径教师缺乏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良好的专项技能,教学能力不足,难以在教学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影响了田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是造成田径项目被冷落的原因之一。

(五)田径教学考核标准不够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的考核主要还是以技能考核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这种只注重考核结果,不考虑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难以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准确、客观、全面的评价,导致课上练得好与坏都一样,只要考试能通过就行,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原来对田径课兴趣很高的学生,也会因为身体素质差担心考试不能通过而放弃选择田径课,所以说,考核标准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田径教育的发展。

三、高职高专田径教学改革措施

(一)正确理解田径运动价值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教学的课程应该重新确立目标,改变以体质强弱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的做法,要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学生中加大田径项目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对田径运动有一个新的认识。课程方案的设计必须体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效性,适应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发展的可接受性[1],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加强田径课程与学生健康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并不是要使田径课程的内容完全脱离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与运动技术,而是要给田径课程的发展增添活力。

(二)增强田径课的趣味性

重技术轻理论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传统田径教学最大的特点。田径教学应本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这一根本目标去进行,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各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并使学生愿意运用这些技能和方法进行身体锻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田径教学的内容应该体现出实效性,改变过于注重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状况,加强课程与学生健康和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增强课堂的适应性和趣味性。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适当降低难度,删除原有课程内容中偏深、偏难和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部分,增加与学生健康和生活相关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与此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运用丰富多彩的练习方式,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投入田径课的学习中去,使田径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单一化的考核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田径教学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田径教育改革。因此,构建新的考核评价制度必须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付出的努力进行客观[2]、全面地人性化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同时,课程评价不仅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还要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还要注重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才能使处于困境中的田径教育走出低谷,使田径课程唤发新的活力。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

体育教学设施是完成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田径场地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田径教学的需要。现有的田径设施功能过于单一,都是以竞技比赛为基础用途建造的,不能体现休闲、健身、快乐体育的现代特点,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这正是制约大学生参加田径项目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适度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增加休闲、娱乐体育相关现代田径运动体育设施,为田径教学改革的深入创造有利条件。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3],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也应该给教师更多外出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的田径教学虽然还面临着很多困难,随着田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程管理体制、课程标准、课程教材、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但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田径教学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深化田径教学改革,加强田径课程建设[4],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1]杨奕.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1(1):24 -29.

[2]梁干强.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08(1):49-50.

[3]庄伟.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8-110.

[4]邰崇禧,徐建荣.田径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00-106.

猜你喜欢
田径身体素质院校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