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2015-11-14 08:29王瑞陈晓华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图式中国画油画

王瑞 陈晓华

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王瑞 陈晓华

中国画为油画艺术的创造性转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油画创作主要借用和融合了中国画元素的三个方面:文化精神观念,语言表现手法和传统图式符号。通过这些融合,使当代油画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证明了中国画元素在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的可行性与可能性,这种融合将会使当代油画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画元素 融合 借用 油画

油画作为一种异质文化的艺术语言体系传入中国,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移植、融合、实验和重建,使油画不仅成为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呈现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面貌和文化特征。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传播媒体的发达,人们已经进入一个全球信息共享的时代,全球化将艺术家带入更加突出现代性和文化身份的时期,中西文化资源互相交融与渗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油画家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更加有意识地增加了对传统文化及视觉图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代表的中国画,为油画艺术的创造性转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中国画元素的独特内涵,以及当代中国油画家如何将这些中国画元素借用和融合到创作中,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中国画元素的内涵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产物,它通过特有的笔墨纸砚为材料,用特有的方式来描绘自然事物,从而传达出中国画家独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它注重笔墨情调,强调画面意境,既主张师法自然,又注重对传统作品的学习借鉴。由此观之,我们可以把中国画元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文化精神观念,语言表现手法和传统图式符号。下面分而述之。

1.文化精神观念

在此层面上,中国画历来注重创作者主体精神情感的抒发,这主要源于儒释道思想对艺术理解的导向作用。儒家提倡以人为本和“游于艺”的思想,道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的“得意忘言”思想和禅学提倡“梵我合一”的思想,成为中国画追求畅神达意的审美理想形成和发展的哲学基础。钱穆先生说:“西方文化主要是对物,可谓是科学文化,中国文化是对人对心,可称之为艺术文化。”①中国人将艺术与哲学相融,哲学精神寓于艺术境界之中。所以中国画从产生之初便尊崇“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求“道”、“气”、“虚”、“无”,产生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似之似”的绘画理论。在技法上,通过线条、笔墨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运用来表达对尘世、浮生、宇宙的至高境界的感悟。这种境界是“根基于中华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庄子:天,积气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伏羲画八卦,即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结构”。②简而概之,重视生命成为中国绘画的精神命脉,中国画所体现的这种生命感就是活泼的生命形态和幽深远阔的生命精神的统一。

图1 朱德群《瑞雪》

图2 祁海平《诗》

图3 苏天赐《春水》

图4 赵梦歌《山静日常》

2.语言表现手法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注重形质,强调神韵。所以在造型上并未完全模仿自然,甚至到后期形成了相对抽象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首先,线是中国画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无论是工笔画的“十八描”白描用线还是写意画中偃仰、开合、起伏、跌宏,都展现了生命的律动。中国画中的线不仅具有表现立体和取代阴影渲染的能力,还可以表达色彩无法表达的力度和美感。其次,墨色传递了自然生命的本质,以无色可貌尽天下之色,特制的毛笔和渗化性优越的宣纸为以“水墨晕章”为基本特点的水墨画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中国画尚水墨,讲究韵味与空白背景,注重意境的表现,这也使中国画显示出特殊的气质和风韵。最后就是空间的意象性,对画面空间、远近进行大胆取舍,画面简洁明了,在构图上中国绘画运用景随步移的“散点透视”法将空间表现为具有时间性的流动空间,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中所论:“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③这种观点阐释了能动自由地在尺幅画卷中表现对象的形体与空间的方法,正是由于不拘泥于远远近近,才能达到“虚实相生、无画皆成妙境”的特殊效果。

3.传统图式符号

中国画的图式符号类型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画工工细,赋色时层层渲染,画风较为写实。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翻开工笔画历史画卷,一幅幅经典作品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写意”是相对与“工笔”而言以一种豪放、简练的笔墨和概括、夸张的手法借客观物象的神韵来表达主观情境的绘画形式,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画表现形式,画面常借助于墨色和墨法的变化表现随性挥洒的精神内涵。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徐渭的《黄甲图》、朱耷的《孤禽图》、米友仁《潇湘图》……,画面孤寂凄清或苍劲圆秀,气势奔放或变幻空灵,苍莽古淡或生趣盎然。画家通过写意泄落自己心灵之意,表达对活泼泼世界的感受,写出一草一木的性情,写出一山一水中的气脉。如明唐志契《绘事微言》说:“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若含蕊舒叶,若披枝行干,虽一花而或含笑,或大放,或背面,或将谢未谢,俱有生化之意,画‘写意’者,正在此处着精神。”④总之,浩如烟海的名画名作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传统图式资源。

二、中国画元素在油画中融合与借用的探索历程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家就已经开始探索中西融合的可能。关良指出如果油画有民族独特的风格,那么我们就能在国际地位上立足,他把东方意象融入到他的油画作品中,在笔触上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用笔奔放,人物变形夸张。常玉则把野兽派绘画与中国画的写意手法相结合,色彩奔放,用笔大胆,流露出浓郁的东方情趣。这个最具代表的画家当属林风眠,在融合中西绘画的道路上走得最远,吸收了大量中国画元素,并且完美地与油画语言融为一体,使油画真正具有了东方神韵。总体而言,这个时期主要以引进西方油画为主,本土化的探索尚显局部。

“油画民族化”在50年代作为口号正式提出,一批油画家走向西部,感受民族文化精神,吸取民族艺术养料,很好的推动了油画本土化的进程。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充分运用了本民族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吸收了中国画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在色彩上则借鉴了民间年画的平涂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油画仅作为参照系统不再成为中国艺术家的范本和模仿对象,中国油画走向更为独立发展的阶段。如何在创造中充分发挥个性,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成为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课题。一批油画家熟练掌握了油画语言特性又对中国画元素的吸收与融合进行了长期复杂的探索,越来越多有独立品味的中国油画正在受到世界艺坛的关注。下面结合当代油画具体实践探讨中国画在油画中的融合和借用问题。

三、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融合和借用的具体实践

在当代油画创作中,中国画为油画艺术的创造性转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概而言之,当代油画对中国画元素的融合与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画面意境营造体现虚静空灵的中国画境界

中国画强调营造“意境”,而意境的获得必须通过“虚静”。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主张,通过“涤除玄鉴”得以观照内心的本明。“虚静”论强调的是一种心灵的超脱,心无挂碍地去体验物象的永恒生命本体,在静穆的观照中与自然的节奏相契合。“虚静”在中国画中的体现则是“远”的意境,这里的“远”不仅仅指自然距离还是一种心灵之远、境界之远,中国画在这远的距离中淡化了,空灵了,飘渺了。意境是中国画的精神灵魂,因此油画创作中融合中国画精神的探索是较深层面的实践,如画家赵无极、朱德群等都成功地创造出具有中国画境界的油画作品。赵无极作品表现的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他将中国画的空间意识与油画中的光感融合,创造了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表现的是宇宙宏阔之气场。朱德群(图1)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他用浓郁泼辣的色块轰入画的深层,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2.中国画表现手法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

对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借鉴和融合成为许多当代油画家创造自我风格的重要选择。中国画中线的表现力极强,因此也被冠之“线条的艺术”。在用油画笔进行中国画“书写”性的描绘中,不同的画家又有其独特的见解。如前卫艺术家周春芽通过对传统国画的山水、石头和花卉的宣泄表达,发展出一种介于水墨大写意、新表现和抽象之间的油画,画中线条运用自由率意,随意挥洒的淋漓感使整个画面形成一个气韵流动的有机体,充满此起彼伏的视觉张力。祁海平(图2)抽象表现油画把中国画的笔势章法运用其中,一气呵成的运笔显出凛凛气势再配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画面展现了宇宙的氤氲之气象,气势恢宏大气,极富东方神韵。中国画重笔墨,对墨韵的表现也被借用到油画创作中。苏天赐(图3)的江南风景表现出了中国画的意境,画面运用染、揉、拧、点、托、扫等多种笔法表现出了墨色氤氲的气象,把观者带入一种宁静冲融之境。中国画独具特色的移动式散点透视法为油画构图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参照,吴冠中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和油画之精髓,他在写生时常移动作画取景,自由选取符合审美需求的物象作为描绘对象,运用散点透视构图,削弱明暗光影,强化点线面的形式构成要素,色彩雅致,有国画清新飘逸之感。在空间造型方面,一些画家吸取了中国画“似与不似”的意象性元素,融合成新的创作风格。如赵梦歌(图4)作品以古典裸女作为表现对象,略去写实性的描绘,运用平面化的表现手法,雅致的灰色调配以黑白泼墨式的色点与写意式的线条,极富中国大写意之精神意蕴,人物造型简练夸张,透过情意绵邈的静态人物意象,画面洋溢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诗意和气息。

图5 高惠君《中国风景》

3.中国画传统图式符号在当代油画中的挪用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被介绍到中国,很快影响了一大批中国油画家,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挪用和拼贴手法更是大受推崇,深刻改变了油画家们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当油画家们在寻找可以挪用的图式的时候,中国画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无限丰富的图式,自然成了油画家们的理想资源,为当代油画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中国画图式符号的拼接与挪用成为一些中国前卫艺术家的融合策略。如袁晓舫的飞行系列,以一种拼贴的方式将代表现代的飞机与代表传统的青绿山水并置在一起,使画面形成一种相互冲突的超现实场景。高惠君(图5)的作品主要挪用传统山水画的图式,但是他对那些图式符号进行了一些割裂和重组,比如没有尾巴的鸟,漂浮的石头等,这样,他把“传统”营造为一种“不完美”,从而实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貌。

综而观之,油画作为西方艺术的重要门类,曾在西方前卫艺术家的攻击之下变得苟延残喘,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油画艺术又迎来了辉煌时期,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油画开始走出自身的壁垒,走向了多元融合之路,正如法国当代画家雷蒙·饶可让所言:“在所有这些连续不断地动荡之后,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我认为,今天,创作应该互相融合,朝着一切可能的融合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片几乎未经开发的广阔领域。独创性寓于变化之中,也同样寓与融合之中,每一种独特的个性都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融合来。”⑤的确,统一的标准、规范的风格及确定的形式在今天这个时代已不复存在,对艺术家而言古今中外的艺术语言都可以随意采撷,为我所用。反观中国的艺术,不难发现“融合”也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中国画元素融合运用到油画中是一条值得发掘与尝试的艺术发展策略。我们相信那些在越界与融合中富有成果、富有建树的艺术家定能在新世纪中描绘出更加美好的图景。

注释:

①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长沙:岳麓书社,1986.

②宗白华.宗白华美学与艺术文选[M].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

③潘运告.汉魏六朝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④唐志契.绘事微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⑤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本文江苏师范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油画中的民族文化符号研究》(项目编号:13XWB2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图式中国画油画
一张油画
中国画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油画《塬下》
油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月长又长》(油画)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