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农业产业链升级研究

2015-11-14 05:10丁丽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承德市承德农业产业

□文/丁丽娜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承德)

一、研究背景

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毗邻京、津,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农业是承德市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承德市农业稳定增长,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承德市农业总产值为196.53亿元,在承德市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到15.45%;2007~2013年,承德市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54%。但同时,承德市农业生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境,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承德市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依然短而窄,链条上生产主体的生产方式还较为粗放、生产模式较为传统,产业链总体效率不高,产业链可持续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承德市农业产业的发展。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承德市农业产业链升级迎来了新的机遇。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本研究将对承德市农业产业链升级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为促进承德市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政策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链理论是随着市场化农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将产业链理论应用于农业领域之中所形成的。国外关于农业产业链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管理、产品质量安全和价值链等方面,通过加强信息管理和价值链的合作,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国内学者对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业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整体农业产业链这一宏观层面或某个具体农业品种的微观层面,对于区域农业产业链问题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产业链构建、整合和提升,而对于产业链组织模式的运行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研究层次多集中于理论层面,使得我国有关农业产业链的理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一)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农业产业链是在西方“供应链”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概念由我国学者提出并主要在我国得到发展,其是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联。随着农业产业链问题在我国研究的愈加深入和广泛,其内涵也逐渐丰富。傅国华(1993)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形成密切的链条式产业关联关系,这种关系向前、向后拓展就形成了产业链。农业产业链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链,农产品是这种产业链的构成要素。王凯、韩纪琴(2002)认为,农业产业链覆盖了农、林、牧、渔等多个产业部门,是各种农产品产业链的集合体。左两军(2003)认为,农业产业链涵盖了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所有产前、产中、产后的环节。农业产业链根据不同的物质主体可分为不同的农产品链,如棉花产业链、大豆产业链、蔬菜产业链等。综上所知,农业产业链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链,是使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各个环节产生紧密联系的产业网络结构。所以,农业产业链贯通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领域,包括各种农产品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四大链条,链接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五大环节。本研究中农业产业链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 1)

图1 农业产业链基本结构图

(二)农业产业链升级的内涵及路径。对于农业产业链升级,也有学者用“农业产业链优化”、“产业链优化升级”等概念,均是从农业产业链整体角度进行的分析。赵绪福(2006)认为,产业链的优化即产业链由低效率走向高效率,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通过延伸、提升、整合产业链达到农业产业链优化的目的,从而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发展,整个产业链高效运转。谷永芬(2011)认为,农业产业链升级的目的在于使产业链的结构趋于合理、使产业链上各环节联系更紧密,使产业链高效率运行,不断增加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价值。可以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链整合三种途径对产业链进行升级优化。综上所知,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优化的目的在于协调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联系,形成整链意识,从而使整个产业链达到增值的目的。

三、承德市农业产业链SWOT模型分析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或者行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企业或者行业的战略与企业或者行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综合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承德市农业产业SWOT分析如下:

(一)优势。农业产业优势主要来源于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供求市场、所处地域等方面。农业作为承德市的重要产业,近年来稳步发展。目前,承德市农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气候条件优势。承德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70%集中在夏季,自然灾害相对较少,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气候条件;二是生态环境优势。承德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旅游城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定位,使得承德市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尤其近年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产业转型升级,承德市的生态资源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生态资源优势;三是区位优势。承德市毗邻北京和天津,距离首都仅仅220公里,且处于冀、蒙、辽交界地带,是蒙、辽进京的重要通道。目前,承德通往北京、天津、内蒙、辽宁等重要城市的多条高速公路均已开通,这为承德市的对外往来、发挥区位优势提供了交通保障。

(二)不足。承德市农业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农产品竞争能力弱,缺乏竞争力强的品牌。承德市农产品覆盖粮食、蔬菜、土特产等多个品种,但是市场占有份额有限,竞争能力不强,尤其是缺乏承德市自主的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其二,农业产业链总体效率不高。承德市农业产业链主体总体素质不高,生产经营过程中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依然较为粗放,使得农业产业链总体的效率不高。2007~2013年间,承德市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54%和16.48%,农业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低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速,说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即成本的增速也很快,影响了农业产业链的效率;其三,农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承德市农业资源丰富,涉及到土地、水资源、劳动力、农产品品种等多个方面,目前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

(三)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于2014年初实质性的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承德市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是交通便利机遇。根据交通部公布的《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到2020年,将着力打造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此外,到2020年环京津地区各城市客运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货运形成12小时通达圈,同时建成全国第一大港口群。对于对运输时间有要求的农业产业来讲,交通的便利能够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市场机遇。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承德必将面临更大的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的扩大将能够拉动对承德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人才、技术的机遇。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这是决定农业产业链素质的重要因素。随着非首都功能的外移,京津等地的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等预期能够对承德产生辐射,承德可以借此发展本地农业;四是依托承德定位优势。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市的城市定位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其必将对生态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这有利于承德市农业产业突出生态、有机的特点,提高农产品质量,进而以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威胁。在新的形势下,承德市农业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威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竞争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承德城市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必将有一些外来的产品、技术等涌入承德,使得承德的农业产业受到外来农产品的竞争。二是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的转移。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镇化会进一步推进,会导致年轻的素质相对较高的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向收益更高的行业和区域转移,造成优质农业劳动力的流失;而留在农业产业领域的主要是老幼妇孺,这些劳动力相对于年轻劳动力而言,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开拓和探索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农业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

四、承德市农业产业链升级路径

农业产业链升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根据前述分析,承德市农业产业链升级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是指产业迂回程度的提高,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化中所要求的高加工度化的体现,主要包括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但通常所说的延伸是产业链的后续产业环节(农产品加工)得以增加,或是得以增生扩张以获取追加收益的过程。产业链延伸应以地方资源条件为基础,既要考虑原料的供给保障,又要考虑加工中资本和技术的供给保障,还要有相应的地方社会环境。

1、产前延伸。承德农业产业的产前延伸是指向农业产前包括种子、化肥、土壤、气候条件以及土地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向前延伸,首先应进一步研究承德气候、土壤、水纹条件,以提高承德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其次要理顺土地流转等制度,保障土地经营的稳定和高效;再其次要加强种子、化肥、农膜等基本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应用,努力提高承德农业的单产水平。通过产前延伸,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支撑。

2、产后延伸。产后延伸是指农产品向加工、流动和消费领域的延伸。对于承德市农业现状,首先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借助有机、生态、环保的优势,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的推广,不断扩大承德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其次要优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推广“农超对接”适宜的流通模式,充分利用承德市已经具备的交通条件;再次应该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不断拓展农产品的消费空间,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促进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产业链优化主要指现有农业产业链链条上及链条间在链条主体素质、链条主体间合作等方面的提升,主要包括产业链条的整合和提升。

1、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整合。农业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之间的连接、合作与协调,它根据社会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在产业链环之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链环之间的比例关系,产生出协同效应和聚合质量。产业链的整合有许多内容:从产业链形态要素来看,有物流的整合、信息流整合和价值流整合,以及经营主体的整合等。从产业链的时空分布来看,有宏观视域内的产业链整合、区域内的产业链整合和跨区域的产业链整合等。对于承德农业产业链而言,一方面应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以加强农业产业链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同时应进一步提供政策等方面的便利,促进承德农业实现区域内和跨区域的整合。

2、产业链各环节的提升。产业链的提升是指产业链整体素质的提高,即产业链的各环节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资本密集化和高附加价值化的演进。结合承德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素质现状,承德农业产业链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一是通过不断提高承德农业产业链条主体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培训、科普等方式帮助农业生产主体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二是提高农业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通过先进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等的应用,借助科技促进承德农业生产边界的上移,以提高整个承德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效率。

(三)促进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承德市农业产业链应改变其偏窄的现状,不断实现横向拓展,增加产业链的宽度。一是向第二产业拓展。农业产业链向第二产业拓展主要是向第二产业渗透。可以通过“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等模式将农业与第二产业对接,以第二产业带动农业,促进农业的发展;二是向第三产业拓展。农业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主要是向休闲服务业拓展,依据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承德市农业可以向旅游休闲领域拓展,借助承德旅游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平台,将农业产业与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业对接,以通过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

[1]Fvan Dam,Agri chains.ICT and innovatation,Chain management in agribusiness and the foodindust ry.Proceedings of the four th interntional conference,2000.

[2]Huang Wen-Chi and Jeun-Sheng Lin.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s among Agribusiness Organizations.The 11th IAMA World Food and A-gribusiness Forum and Symposium,2001.6.

[3]周颖,尹昌斌,张继承.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2.

[4]王祥瑞.产业链过窄过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J].农业经济,2002.9.

[5]王凯,韩纪琴.农业产业链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6]王瑜.农业产业链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3.1.

[7]赵绪福.农业产业链优化的内涵、途径和原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科学版),2006.11.

猜你喜欢
承德市承德农业产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承德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承德市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