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5-11-15 02:06吴爽
唐山文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非典型范畴原型

吴爽

浅析原型范畴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吴爽

认知语言学产生时间尚短,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解释作用。本文将简要论述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应用。以原型范畴为基础,探索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

原型范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

词汇的学习与词汇知识的学习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解释词的意义、用法和修辞特点,阐明词语的构成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较有系统地掌握语言的词汇材料,准确地运用和理解词语。

与此同时,在现行的词汇教学中,仍然普遍使用“翻译法”。但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翻译过来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意义是有所交叠的,交叠之外的部分学习者日后再学习掌握就会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学习者的避难心理,甚至会造成极难矫正的“石化”现象。以下是其中的两个问题:

1、汉外语词汇中的多对一、一对多问题。如汉语中的“看”组成以下词组:看见、看电视、看书,但在俄语使用中这三个“看”分别由以下三个动词组成,如:увидеть(看见)его(他)、смотреть(看)телевизор(电视)、читать(看)книгу(书)。这还只是俄语中表示“看”这一动作的一部分动词,俄语背景的留学生在学习时就容易造成混乱。这是“一”对“多”的问题,尚算容易解决。有些动词,在汉语里用不同的表达,而在俄语中只用一个的时候问题就更复杂了。

2、近义词难以区分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种教学法是将学生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其意义、用法上的异同。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不那么适用。

二、原型范畴理论的引入

范畴理论经历了从经典的范畴理论到现代的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原型范畴是在对经典范畴理论的批判中发展出来的。经典范畴理论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为理论基础,基本认为:范畴是有界、内部各成员地位平等的二分特征的系统。这一思想长期统治着人们对范畴的定义,但后来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列维根斯坦“game”的范畴特征分析终于打破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的统治:每两个游戏都有可能存在极为相似的特征,但各类游戏中并没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间的界限有时是模糊的。

此后,认知心理学家Rosch通过一系列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提出并完善了“原型范畴”。Rosch在一系列涉及色彩词汇、形状判断、日常等九大重要范畴中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成员以及范畴内部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同一范畴内的诸多成员来说,较之于人们对这一范畴的其他成员,核心成员的称名要明显地优先称名,而且儿童较早习得的是核心成员而不是非核心成员;自然范畴的确立,要以最佳或最为典型的个体确立之后确定;范畴的最终形成是围绕着最佳、最典型成员并以特征典型性程度差别而表现出来的,即成员在范畴中典型性的优良度。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领域中较早为中国语言学界所关注的重要理论模型,对语言本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子。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有很大帮助。在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中,将原型范畴理论与语言教学结合,会带来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新亮点。

三、原型范畴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认知语言学虽是新兴学科,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此,将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经典理论模型——原型范畴理论,结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总存在着一开始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效果较好的情况。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安排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词与词之间在结构、意义等方面并不是完全隔离,互不相干的。“词的结构有共性,这个共性可以概括为类型,如联合、表述、偏正、支配等等。每一类型都联系一大批词。”我们也可以根据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新词表中的词汇排序作适当调整

课前的新词表中给出的词汇,传统上是根据其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应找到生词的读音、释义,同时在教材编排时也较为快捷方便。但这样也会造成学生对词汇表的盲目依赖,视野局限于课本,缺乏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其实,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查字典,预习课文内容。在新词表中根据范畴排列新词语,并将典型成员放在最后教学。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字典、材料的能力,也可以尽可能多的掌握近义词语或词组的用法,在较为自然的环境下培养词汇学习的语感,扩大阅读量,提高汉语的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尽量先教授非典型成员

有人曾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三年级的A、B两个班级,实验的教学材料为微笑、冷笑、嘲笑、狂笑、哈哈大笑、傻笑。A班先教笑,给出原型,后教授其他非典型词汇,分别解释词汇含义,再领读、正音;B班先教非典型词汇,做出相应的表情,后告诉学生以上的行为都可以称为笑的这个原型。学习后,定期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后学原型的B班基本能够区分这几个词汇的不同,掌握较为准确的用法,先学原型的A班却越来越倾向于用笑来替代其他非典型词汇。当然,在这个实验中同时还存在教学手段的变量,但已能初步说明在词汇教学中原型词汇教学的先后顺序对教学效果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能够对“一”对“多”或“多”对“一”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途径。

(三)义素分析法、构词法与原型范畴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应用的比较

义素分析法是为了找出构成概念意义的内部要素,从而发现不同义位的区别及联系。其实,是一种从义素的角度分析语义的方法,是将词的语义形式化的手段。义素分析法对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些实词分析较为有效,但在构词成分的选择上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色彩,且在遇到成分不可拆解的词语,如高度抽象的名词和主观性极强形容词,如:精神、物质时,又一次束手无策。

构词法指的是词的内部结构规律的情况。如果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将会对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及汉语使用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但这种方法针对母语为汉语的学生进行教授时仍有一定难度,对学习者的汉语素养及语感都有较高要求,并不适宜母语非汉语的一般留学生群体使用。

原型范畴理论是一个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动作、表情、情景再现等等,先了解范畴内具体的非典型成员,再帮助学生建立原型观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例,教授: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在授课过程中,每一个非典型词语在俄语中都有词意严格对应的名词:ученик、школьник、студент、аспирант。同时,在解释时也较为方便,还可以采取情景再现、图片展示等方式辅助。讲解到最后,再告诉学生,以上所有的词都可以用“学生”一词表示。讲解结束后设立不同的语境要求学生选择词语填空,巩固学习成果。

[1]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2:5.

[2]Rosch.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1975(104):192-233.

[3]洪立媛.原型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1:11

[4]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6.

[5]洪立媛.原型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1:19—22.

[6]钱乃荣.现代汉语(重订本)[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75.

[7]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89.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830046)

吴爽(1990年生),女,汉族,甘肃泾川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非典型范畴原型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包裹的一切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论治之我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辨体施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