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五年级)《校园花式篮球》教案

2015-11-15 12:45翟国胜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实验小学0633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花式运球篮球

翟国胜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实验小学,063300)

水平三(五年级)《校园花式篮球》教案

翟国胜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实验小学,063300)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享受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通过校园花式篮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篮球、认识篮球、热爱篮球。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乐趣,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合理评价,寓教于乐,课堂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达成健身益智与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校园花式篮球是新兴体育项目之一,它具有益智健身、趣味性强的特点,深受学生们喜爱。本课主教材安排了两手同步运双球,该项技术是校园花式篮球练习的一个基础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针对性训练突破重、难点,即手对球的协调控制及手臂、指腕的柔和用力完成向下按压球与向上迎引球,提高两手运双球的能力,促进大脑的均衡发展;游戏《串糖葫芦》集

素质训练、团结协作及趣味益智性于一体,本课选自校本教材《校园花式篮球》双球教学内容的两手同时运球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

三、学生分析

该水平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单手运球技术,对单手运球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弱侧手对球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左右手运球能力存在差距,因此,需要增强弱侧手运球能力,让两手同步运双球更加熟练与协调。小学生对校园花式篮球充满着好奇,两手同时运球练习让学生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热情,达成运动参与的目标。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讲解示范、分层教学、组织比赛等循序渐进的组织过程,促使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生的自练、观摩、互动、比赛等学习过程,让全体学生掌握两手同时运球技术动作,能够连续运球10次以上,其中30%的同学能够达到熟练运球20次的优秀等级。

四、教学安全措施

教师在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设计规划活动地点及器材的摆放。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检查学生服装,明确提出课堂要求,强调课堂常规,提醒学生练习时注意安全,发生丢球、跑球时要及时捡回。课中发现安全问题时及时解决,随时排查安全隐患。课后做好课堂评价,总结教学活动表现出的优缺点。

五、教学流程

授课教师:翟国胜 学生人数:4 0人 授课年级:五年级(水平三) 课时:1 / 3教材1 .了解双手运双球动作方法,领会动作口诀,能指明与纠正同伴错误;2 .掌握小篮球两手同步运双球的动作技术,能够达到连续运球1 0次的合格标准;3 .体验自主与合作学习,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促进身体均衡发展教学重点运球时两手对双球的有效控制教学难点运球时手臂及手腕手指的协调用力校园花式篮球学习目标课的结构教学内容运动负荷教学基本步骤次数时组织与要求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1′3 0″开始部分(3′)课堂常规:1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2 .师生相互问好;3 .导入教学目标与内容,检查服装,提出要求,安排见习生;4 .队列训练1 .听教师口令;2 .向老师问好;3 .认真听教师讲解,明确任务与要求;4 .在教师的组织下统一进行队列练习1 .常规检查;2 .向学生问好;3 .导入学习目标,提出要求,进行安全教育;4 .口令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要求:集合做到静、齐、快,认真听讲,精神饱满组织:热身练习:1 .蛇形慢跑;组织:1 .听从指挥,根据教师的要求跑步;1要求:匀速慢跑,遵规守纪组织:1′2 .接力取球;1 .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练习;2 .听口令按顺序进行取球接力比赛;1 .口令指挥学生变换队形,形成跑步队形;第2和第4路向右后转弯,第2路队首接第1路排尾,以此类推,排成1路纵队。听信号集体同时跑,形成一蛇形,跑一周后回到原位站好(此形式称为“贪吃蛇”);2 .口令指挥学生进行有节奏的慢跑1 .组织学生成四列横队,以接力跑的形式取球;2 .学生成四列横队站好,听出发信号后,排头迅速跑向终点取一个篮球跑回,后面同学接力形式依次进行;准备部分(7′)2 0 " 3 .教师进行“花篮”动作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球操练习1 5~1 0 3′教师进行单双球动作展示:反手换握-掌削球-转单球-两手同时运球-上下运球-击地球-上抛球-抛三球,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趣味练习,教师领做,口令指挥认真观看教师“花篮”动作示范;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球操练习:掌削球-反手换握-球绕腰-绕腿-抛接-球跳绳-双臂大风车-袋鼠跳多种形式的趣味练习要求:注意安全,落位规范,练习认真,互助协作组织:要求:同伴团结互助,动作协调一致

两手同时运双球练习:1 .复习原地与行进间单手运球动作;2 .归纳总结运球动作的方法,强调动作的重难点,通过篮球上的“手印”感觉手触球的部位;3 .集体做弱侧手运球练习;4 .教师做原地两手同步运双球的动作示范;5 .两名学生一组进行运双球练习;6 .归纳总结,口诀:两脚开立膝微屈,侧前托球手内翻,挥臂按压巧控制,左右同步节奏齐;7 .组织练习,巡回指导;8 .学生示范,评价检查3 1 2 0 3′2′1 .复习单手运球技术;2 .领会动作要领,结合图示体验练习;要求:散点四列横队的练习队形,男女生各在一侧,教师在中间指导组织:1 0 3 1 .组织学生复习单手运球,了解学情;2 .讲解运球要领,结合篮球“手印”让学生体会手触球部位;3 .组织学生进行运1个球的集体练习,优生示范;4 .进行双手运2个球的示范与讲解;5 .组织学生结组,进行小组合作练习;6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质量;3 .多种形式进行1个球的综合练习;4 .记忆两只手同时运球口诀,领会要领;5 .两名学生一组进行练习,认真观察,相互提醒;6 .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运球动作的质量;1′7 .勇于示范,小组间进行考核评价;8 .积极发言,同伴间相互评价7 .组织学生个人与小组展示活动;8 .合理评价学生练习情况与整体质量要求:认真练习,共同提高,注意安全,及时捡回运丢的球组织:基本部分(2 6′)游戏:串糖葫芦1 .方法:袋鼠跳接力形式到终点用球托把篮球串起来;2 .组织游戏(两次):第一次串两个球,第二次串5个球,通过“袋鼠跳”的“课课练”,提高下肢力量;3 .进行赛后小结与评价组织:2 3 0″1 .认真听讲,理解游戏方法与规则;2 .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练习;1 .导入游戏内容,讲解游戏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袋鼠跳摆球,快速跑返回;2 .组织学生练习;3 .合作探讨,总结经验,拼搏取胜;4 .组内自评3 .适当增加练习难度,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教师评价学生执行规则情况,宣布比赛结果要求:四路纵队的游戏队形,遵守规则,创新体验1 .集合整队;2 .放松练习:动物形态模仿;3 .师生间提问式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与掌握情况;4 .收拾器材,师生道别组织:1 .迅速集合站队;2 .肢体放松练习;3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行自我评价;4 .和教师再见,下课1 1′3 0″结束部分(4′)要求:愉悦放松、合理评价1 .组织队形;2 .组织放松练习;3 .回顾课上练习过程,客观评价学生优缺点;4 .宣布下课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篮球4 2个;球托4 2个练习密度3 6 %左右预计生理负荷曲线图强度指数1 . 3

教学反思本次课的设计以“趣”字当头,各环节的设计通过激情导趣,让学生快乐体验,合作学习。1 .课的准备部分首先设计了跑步游戏“贪吃蛇”,启动迅速,形式新颖,让学生在小场地范围内完成热身慢跑。教师运用所掌握的校园花式篮球技术技能进行综合展示,从而让学生增强对校园花式篮球的了解。2 .基本部分从学生的尝试性练习入手,让学生们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领会运球过程就是送朋友与迎朋友。经过左右手运1个球的辅助练习,逐渐过渡到两只手运两个球的技术动作练习,在循序渐进中教授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问题得到了突破,教师适时地将动作要领总结成口诀,学生经过练习双手能够均匀用力,挥臂按压球与手指迎引缓冲控制球动作协调,节奏明显,同伴之间、小组之间能够合理评价,师生互动活跃,学生勇于展示自己,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3 .双腿夹球跳与串糖葫芦是一个综合性发展下肢力量与拓展学生思维相结合的游戏,该练习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下肢的跳跃动作,以“课课练”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串糖葫芦是笔者创编的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把课前固定篮球的球托再次使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篮球与球托上下串成“糖葫芦”形,在合作体验中愉悦身心,体现一物多用与巧用的原则

点评:

一个大胆的尝试冲破了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纯竞技运动技术进行教学”的思维模式,值得点赞。一个有益的实践凸显了一个学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的辛勤耕耘,值得学习。一个朴实的设计彰显出一个学校一节常态体育课的真实味道,值得品味。

回看教案,学习目标可观测性较强,教学流程较为清晰自然,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明确而到位。在“趣”字当头上,融入几个游戏活动,趣味性高;在“花”字串联中,围绕花式基本动作的学习,针对性强;在“实”字处理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球”字活动中,内容与过程的设计均能围绕着“球”来练习,一物多用。

抱着学习的态度,再领会文章的设计意图,也有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值得探讨。第一,从纵向上看,关于教学内容部分的撰写,是否都是内容,是否与教师活动或者学生活动相混淆,值得细细思考;关于运动负荷部分的撰写,在次数与时间的基础上是否要加上“强度”一小栏,可以慢慢讨论。第二,从横向上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是否要一一对应,值得研读。第三,在学习单个技术动作学习的基础上,可否将球类运动技能的教学融合于一些比赛或者游戏情境中进行。在小学阶段,可以将一些带有攻防意识的游戏设计贯穿于单个技术的练习之中,以期提高球类教学的趣味化程度、促进学生球类技术动作的掌握、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以上文字,算是一个多年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的老师与作者的一个共同研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点评。毕竟本人的水平也有限,未能达到点评的层次。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点评人: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袁志欢

一、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体育新课程性质与理念

1.教师“通过开展校园花式篮球的两手同时运球与游戏练习”体现了新课程的“实践性”与“健身性”要求,即“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和“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要求。

2.教师“以‘趣’字当头,各环节的设计通过激情导趣,让学生快乐体验,合作学习”的思想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二、教学目标具体,可观察与可评价

“三维目标”明确、简洁、具体,课时层面“目标引领内容”体现清晰。尤其对技能目标的设计非常具有操作性、可观察与可评价性:如,“通过学习,掌握小篮球两手同时运球的动作技术,能够达到连续运球10次的标准”,教学目标的三要素非常清晰,明确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所要到达的程度是“连续运球10次”,检测性强。

三、教学过程规范有序,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1.开始准备部分规范务实。除一般课堂常规外,既有“队列练习”的要求,又有充分的热身活动,如“蛇形慢跑”、“接力取球”、“趣味球操练习”共设计持续“5分钟”活动时间,为《校园花式篮球—两手运双球》的学习做好身心准备。

2.基本部分的内容搭配合理,关注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既有“两手运双球”教材内容,又有“课课练”—“串糖葫芦”游戏,在学习“两手运双球”的过程中既有“自主练习”、“结组练习”、“学生示范”,又有“模仿练习、集体练习”等,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与主导和谐并存”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策略得当,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为主

在本课的《校园花式篮球》的学习过程设计来看,教师没有拘泥于“技术细节”的学习,而是通过口诀的归纳总结,学习“两手运双球”基本“范”,这从本课技能目标“连续运球10次”也可反映教师的设计意图,体现了体育新课程要求的“降低运动技术学习的难度与广度,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思想理念。

五、改进建议

1.关注“准备活动”内容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更应该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针对本课学习“两手运双球”,是否应该有“运球”的练习,而不仅仅就安排一般的球性练习。

2.“两手运双球”的学习环节,除了原地的练习外,是否应该考虑多种形式与变化的练习,如,次数的变化、方向的变化、位置的变化、频率的变化、距离的变化等。通过类似2~3种的变化练习,不仅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发展学生的体能与花式篮球的实践运用性。

点评人: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杭州市江干区兼职教研员 莫豪庆

翟国胜,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唐山市名师,唐山市“十佳教师”,多节体育课荣获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二十余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发表,出版专著《校园花式篮球》,完成三项省市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花式运球篮球
“花式健身”要谨慎
完形填空一则
花式调皮之小林篇
欧尚科尚“花式”上市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官博辣么萌,随你 花式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