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

2015-11-15 07:42李少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哌啶利培精神障碍

李少华

河南襄城县中医院神经内科 襄城 461700

痴呆是精神科患者的常见症状,很多还伴焦虑、抑郁、行为障碍等多种精神行为,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给患者自身和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1]。本文对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01—2013-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痴呆并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均符合痴呆合并精神行为症状的诊断标准,无严重的药物过敏现象。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0~72岁,平均(60.5±2.0)岁;病程2~6 a,平均(3.0±1.5)a;阿尔茨海默病15例,血管性痴呆15例。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3岁,平均(59.5±1.9)岁;病程3~6a,平均(2.0±2.5)a;其中阿尔茨海默病12例,血管性痴呆18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2)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总分>8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24分;(3)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批准,入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起始剂量2~4mg/d,维持剂量6~16mg/d;观察组口服利培酮,起始剂量1~2 mg/d,维持剂量3~5mg/d。2组均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失眠患者短期内可服用安眠药。

1.4观察指标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科问卷(NPI)评分[3]。NPI包含12个维度的评分标准,每个维度包括症状频度(0~4分)和严重程度(0~3分),两项之和为该维度得分(0~12分),包括妄想、幻觉、激越/攻击行为、抑郁/心境恶劣分别为Q1、Q2、Q3、Q4,焦虑、情感高渺欣快、情感淡漠/漠不关心、脱抑制分别为Q5、Q6、Q7、Q8;易激惹/情绪不稳、异常的运动行为、夜间行为与睡眠障碍、进食异常分别为Q9、Q10、Q11、Q12,分数越低精神病性症状越轻微,分数越高则精神病性症状越严重[4]。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NPI评分比较见表1,2组治疗前后NPI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0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10例;观察组分别为4例、3例,2组治疗后均得到控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NPI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NPI评分比较 (s)

妄想 幻觉 激越/攻击 抑郁组别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6.2±1.3 2.1±0.4 3.0±0.7 1.9±0.1 5.2±1.2 2.0±0.6 3.2±0.4 1.7±0.7观察组 30 6.3±1.5 2.2±0.3 3.2±0.7 1.7±0.4 5.0±1.1 2.0±0.5 3.1±0.6 2.0±0.6欣快 情感淡漠 脱抑制 易激惹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0.5 1.3±0.3 5.3±1.0 2.0±0.4 2.1±0.3 0.9±组别0.3 2.6±0.4 2.7±0.3观察组 2.4±0.5 1.3±0.2 5.4±1.1 2.1±0.2 2.2±0.4 0.9±0.3 2.1±0.4 2.0±0.6行为异常 睡眠障碍 焦虑 食欲改变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2±1.2 1.9±0.3 7.0±1.4 2.1±0.3 4.1±0.5 1.8±组别0.3 2.7±0.4 1.4±0.2观察组 5.3±1.2 1.7±0.4 7.3±1.5 2.2±0.4 4.1±0.6 1.8±0.4 2.9±0.3 1.4±0.3

3 讨论

痴呆的发生多由脑实质受到破坏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大脑萎缩、神经细胞数量和功能下降,该病需要很长的治疗周期,因此,药物的安全与有效性非常重要[5]。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大,已逐渐被非抗精神病药物所取代。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均有增强作用,临床效果相当;同时利培酮能选择性降低中脑边缘系统的10区DA系统活性,因此,表现出较小的不良反应[6]。本文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NPI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1]叶昂超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0):36-37.

[2]陈晓玲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228-229.

[3]孙乃建,李天龙,钟云川,等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8):103-104.

[4]杨忠慧 .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4,23(15):93-95.

[5]侯凌峰,侯春兰,张东升,等 .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5):304-306.

[6]谢新年,向刚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9):137-138.

猜你喜欢
哌啶利培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