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宫格火锅”

2015-11-16 14:57王守娟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宫格艺术作品美术馆

王守娟

上世纪80年代,西班牙传统工业城市比尔堡因为工业衰退和经济重创而一蹶不振,如今,这座城市因为成立于1997年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也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城市—一座美术馆救活了一座城市的“堡效应”。我不知道当代的美术馆是否还具有这样迷人的魅力,但就自身的体验来说,美术馆除了还能算是个地标建筑以外基本上没什么人看,我这说的还是大型美术馆,对于那些公交地铁三四个小时百度地图都不一定找的到的小型美术馆就更别提了,然而形式再不景气也无法阻挡民营机构对美术馆的火热投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中落成开幕了。

第一炮要打得响对以后的发展才更有利,开幕展“民间的力量”是一个开放性的展览。作品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深入民间,呈现当今中国社会现实和思考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已经成名成家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也几乎应邀参展。在建筑师朱培的设计下美术馆一身银皮亮相,在把笔者映射的有些炫目的情况下忍不住真心的感概一句投资方果真是“不差钱”。进入场馆多少还是让人有些穿越,三层阔绰敞亮的空间居然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部分展厅场务不得不进行人流疏散,乱入的朋友一定觉得这里是北京西站,拥有这样空前的人气“民间的力量”也算是点题。

“征集竞赛单元”“特邀单元”“田野考察创作计划”三个单元展览展出近200多件当代艺术家作品,一回头一转身都会撞进另一种艺术臆想里,像机关枪密集扫射一般冲击感官视觉,无论辗转于展厅的任何角落,都躲不开它们的袭击”,就是在现场走马观花的看一遍都会被这场视觉盛宴整的“消化不良”。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家像邱志杰、杨福东早期的艺术作品在这里就不做重述,“征集竞赛单元”有很多有意思的作品像王浩臣的艺术作品《看得见的声音计划》以钢琴为媒介的互动绘画装置,当一个人演奏它时,每弹奏一个音符与之联动对应的喷头就会向画布喷射一次颜料。这样,一首曲子演奏完画布上也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抽象图案,带着对机械和音乐的情怀《看得见的声音计划》倾吐了不可捉摸的人类情绪表达。音乐也好,美术也好其实都是情绪的表达,艺术家赋予作品的情绪和创作时的即兴感觉往往透露出一种神秘莫测、难以扑捉的形态,而这也恰恰是艺术最具魅力最可贵的地方。刘窗的作品从一个倒闭的租书店主手中购买了所有的旧书,这些旧书大部分出自台湾和香港作家之手,写于80年代和90年代的“口袋书”,租这些书的大多是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仔,书的空白处有他们随手写下的心灵独白、信、诗歌。仔细辨识这些文字,其中不乏精彩之处,对于文字的驾驭明显区别于这些乏味的小说,这些匿名的作者似乎带着一种潜在的欲望,将自己的秘密沉默的倾述,只期望在这本书下一段的旅途中能被另一个人感知,有一个想象,不知道在今天这么多观者中会不会有一个人曾经就是这些文字的原创者。

既然是“民间的力量”笔者希望也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展览,约了表示自己完全没有艺术“细菌”去798只是为了拍照的好友,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看得见的声音计划》和刘窗的《爱情故事之五》也是他比较喜欢的,只是他对喜欢的作品的表述让自诩为圈内人士的笔者感概民众的纯粹,他说喜欢只是因为觉得前者有爱,后者有回忆。

艺术家来自民间,身份多样复杂,身份、居住地、性别、阶级、教育、专业、语言、政治立场都不同,在具有多重身份的同时,这些艺术家作为独立的存在有自我完整的语汇。参观者也来自民间,有本身就是艺术家的、有媒体、有和艺术完全不沾边的圈外人,就是这些单一的个体在这一空间流动衍变,通过多种视觉媒体的多维展示、通过不同身份、地域、背景和传统的相互兼容,去除形式的界限,去除排他,以久违的平等空间叙述艺术最初的表达。就像家乡的宫格火锅, 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展品来自民间,观者来自民间,每一件艺术品都能找到对应的部落成员。虽然作品多了难免不精,观众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就算是只为了拍照刷微博朋友圈,但至少“民间的力量”让艺术开始接地气。最后,让我们看点新的,也看点旧的,让我们看点好的,也看点坏的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宫格艺术作品美术馆
数独游戏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去美术馆游荡
数独
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