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烽火 抗战岁月

2015-11-17 12:00马良
唐山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冀东烽火唐山

马良

冀东烽火 抗战岁月

马良

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唐山市作家协会、《唐山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冀东烽火·抗战岁月”纪念抗战70周年征文活动。征集作品已陆续刊登在《唐山文学》中。本期选用作品侧重故事性、可读性、史料性,意在以文学的视角,在唐山地区抗战的历史镜框里想象历史纷繁复杂的血肉,填充历史的缝隙。

文学既是对人类精神和心灵的记录,也是对历史缝隙和历史细节的一种记录。令我们欣喜的是,本期选用的这些稿件,呈现出了一种可贵的多样化、真实性特征,无论是《遍地八路》的宏大叙事,《激战,在清晨打响》《杨家团城战斗》的微观透视,以及《炸桥》对战争中女性命运的描述,都获得了不同作者不同视角的关注。闫瑞庚、郭百新、刘静君等作者经过大量调查、走访,在彼此缠绕的线团中,选择了一个个明确的线头,抽丝剥茧、驱云散雾,建构起属于唐山抗战的文学天空,他们可以称得上是认真的创作者。

对抗战历史的忠实,对抗战精神的坚持,使作者对抗战英雄的演绎有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以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创作核心,把一段段历史尽可能真实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激战,在清晨打响》中,作者郭百新以回到历史现场的真实感和客观立场,为我们讲述了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抗战即将胜利之时,大北柳河战斗中那些牺牲和壮烈,那些亲情和温暖,回肠荡气、感人至深。作者以理性的历史叙事使作品呈现出纪实文学或者说历史非虚构的色彩。虽然作品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非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但历史就是历史,作品中没有了“抗日神剧”中安全的故事背景和乱炖出的各式情节,恰恰还原了那场战争的本来面目。

与以往历次抗争不同的是,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的古老躯体中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华民族大觉醒、大动员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抗战胜利前夕所指出的:“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种觉醒和团结的力量,是中华儿女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从历史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冀东烽火,抗战岁月。每一个普通人都为了守护唐山这座城、守护整个国家付出了太多太多。每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都热烈地生长,谨以此专号向在八年抗战中付出血泪的先辈致敬,献给每一个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冀东烽火唐山
烽火瞬息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东兴汇路 烽火侨批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
王大根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