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山与森林的气味

2015-11-17 09:27
海峡旅游 2015年11期
关键词:福山步道猕猴

结束了夏季的喧嚣与燥热,秋风微凉的日子来临,到山里去刚好。宜兰的台七线省道分布着许多座知名高山的登山口,可经此进入台湾雪山、武陵四秀、南湖大山,甚至是以神木群为著的太平山与栖兰。离市区近一些的福山植物园与松罗国家步道,适合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来此踏青。

从宜兰市出发,约莫一小时车程可抵达福山植物园。在台湾有许多自然风景区,福山植物园却是其中少数拥有极高生态地位的地方,由于它在台湾日治时期已被划分为水源保护区,长年无人为开发,因而保留了大片原始森林,成为台湾动植物生态的研究基地,这座被原始林环绕的植物园区,自然也就常能见到从森林里跑出来觅食的野生动物。

我们都曾在动物园见过各式奇珍异兽,但那被眷养的动物毛色,与实际生存在森林里的野生动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福山最常遇见的野生动物为台湾猕猴与山羌,猕猴平日在树林寻食树叶、果实、蜥蜴与毛毛虫,山羌则时常啃食猕猴于树上掉落的果叶。这份天然的生存环境,使得这两类居住在植物园区的原始住民,在阳光下呈现出蓬松的、充满自然光泽的毛色,着实体现了野性所代表的神秘美感。

回想学生时代,曾经穿梭台湾的中级山脉,偶尔能听见山羌的叫声,但这样神经质且十分敏感的动物,我们偶有机会才能见到它急速窜逃时所翘起的尾巴,彷佛举着白旗向你投降告别,在福山我们却能以近距离观察,每一回遇见都深感幸运。

而在台湾部分浅山地区,猕猴则是最常见到的保育类动物,只是因多数地方的猕猴都曾受到人类喂食,使得它们产生向人类抢食甚至攻击的行为。福山因为长期倡导生态保育概念,这里的游客懂得与猕猴保持适当距离,使得福山的猕猴能幸运保有自然野性。且倘若我们仔细的观察,会发现属于群居动物的猕猴每个群体约有十多只,由一只主要猴王与多只母猴组成母系社会共同饲养众多幼猴。观察它们相互理毛、共同觅食、移动,甚至聆听它们受到威胁时、感到警戒时,或者小猴寻找母亲时等各种情况所发出来的不同叫声,这份活生生在眼前上演的丰富生态故事,让福山成为十分理想的大自然教室。

除了猕猴与山羌,水生植物池也是园区亮点,池面有多种水生植物,还有鸳鸯、小鷿鷈、绿头鸭等水鸟栖息,偶尔也能见到爱吃螃蟹的食蟹獴出没在池边。在水生池附近还有座蝙蝠凉亭,向内深凹的凉亭屋顶如阴暗的山洞,每年可吸引上百只蝙蝠来此栖息,其中最特别的是,它们全为公蝙蝠。这群公蝙蝠原本栖息在北部山区,每年四月到十月母蝙蝠育幼的期间,为了将原栖息的山洞空间让给母子,会纷纷飞到福山这座凉亭来栖息半年,形成十分有趣的生态行为,这里像是公蝙蝠们彼此约定俗成的爱妻俱乐部。

动物总是比植物吸睛,却是可遇不可求,但其实福山植物园收集了台湾中低海拔约七百种植物,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植物开花、结果,若仅是单纯走在林间步道呼吸山野的气息,也很舒解压力。

上图 橙蛛的网。下图 松罗步道附生在树上的山苏蕨

另一处推荐的自然风景区位于泰雅族部落境内的松罗国家步道,松罗步道一路依傍松罗溪平缓而行,老少咸宜。早期这条位于兰阳溪上游的溪流,是泰雅族人的生命源泉,过去有段时间却遭到鱼虾滥捕,所幸这几年溪流生态复育良好,如今越过森林里长长的吊桥,走进林间溪潭就能看见清澈的溪水中有成群结队的苦花鱼悠游其间。以硅藻、蜉蝣幼虫为食的苦花鱼,每当啃食石头上的藻类时常会侧过鱼身,特别是在阳光照耀下银白色的腹部总会闪闪发亮。

宜兰因为水气充足,森林中的树干总是裹着层层绿色的外衣,与台湾其他地方露出棕色树干的山林景观不甚相同。大部分的植物须仰赖泥土提供养分及水分,而这些依附在树干上的附生植物包括藤类、蕨类,以及多种兰花,则是吸取空气中的水气赖以存活。因而走在松罗步道,我们能见到攀爬在树皮上的伏石蕨、黄藤,也能见到树干分枝处的山苏、鸟巢蕨,有时一株大树上爬满多株巢蕨,这份光景是独独宜兰的森林才能带给我的一种生机蓬勃、绿意盎然之意象。

猜你喜欢
福山步道猕猴
小猕猴征集令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侦探社
鹅卵石
小猕猴侦探社
生命的约定
——电影《郭福山》主题歌(男中音独唱)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西班牙
大娘面馆 引领传统鲁菜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