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7 22:49施水液
海峡旅游 2015年11期
关键词:闽南人惯用闽南语

施水液

“问路”是旅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怎么问、怎么答,都是一门学问。看不同地方的人怎么指路,更是一种趣味。“东、南、西、北”明明是基本方位,但是相信大部分人听到这样的回答都要犯难。不常开车打车的人,听到“大拐、小拐”,常常也要一头雾水。什么?说“左、右”就保险了?不不,分不清“左、右”的人也不少,不信,放下杂志一秒向左转试试。

但“左”和“右”,确实已经是跨越不同地域、文化的最优解了,毕竟我们都有左手和右手。所以在今天,你在闽南问路,年轻人大概都会用“左、右”来回答你。以前可不一定。你可能会听到“正手边”和“倒手边”的回答。“正手”就是“右手”,“倒手”就是“左手”。

为什么闽南人要独辟蹊径,叫“右手”为“正手”呢?答案还是要到古汉语里去找。古代崇右,以右为上、为尊、为贵,所以“以右为正”,也就理所当然。“左”呢?“左”是“旁门左道”啊!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拿筷子才是“正确”的?Right!当然是用“正手”!巧合的是,英语里的“Right”,同样兼有“右”和“正”的意思;印度人也用右手抓饭吃,他们的左手是用来擦屁股的。是故我们可以看到,把“右”和“正”联系起来,不是什么闽南人的专利,而是人类初民共通的心理。

所幸,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宽容。惯用左手的人,以前俗称“左撇子”,今天被友好地称为“左利手”,并有“左利手的人比较聪明”的传说。但是在今天的闽南,即使人们心态稍稍改变,在语言上惯用左手的人还是要吃亏,因为在闽南语里,“右手”就是“正手”,“左手”就是“倒手”!那闽南新生代逐渐忘却“正手、倒手”的说法,而趋向使用“右手、左手”,是不是反而是进步的?有人可能要说,不不,这叫“普化”,“正港”的闽南人,不应该忘了老祖宗的说法!

“正港”是颇为流行的闽南语词汇之一。美食界有“正港闽南古早味”,语言领域也有“哪里的闽南语比较正宗”之争。但这是一个需要“正港”的时代吗?很多时候,“正港”不过是意味着“这道菜你们的做法跟我从小到大的经验不符,你们不正宗!你们竟然这么说话我听着超不习惯,你们的话不正宗!”也就是说,“正港”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容易让我们陷入固步自封、作茧自缚。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和而不同”的理念,应该是一贯的。“正港”是“地道”,当我们说“地道”,也就应正视“地有多大”的问题。闽南那么大,凭什么“你地”就好过“我地”?所以,如果不是冒名顶替,不“正港”又有什么关系?

“正确”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只求“正港”也会让你错过许多。“差异化”是好的,抛开经验和感情,客观来说,好吃的“土笋冻”真的未必是你从小吃到大的那一种。如果非要有一个“标准”,“好吃”就够了。倒是应该学学粤语人,他们说一道美食“正”的时候不是在说它“正港”,而是说它“好味”。同理,你给远方来客指路的时候,如果“右边”比较方便理解,也不必为了做一个“正港闽南人”,强迫自己说“正手边”。

猜你喜欢
闽南人惯用闽南语
中日惯用谚语对比研究——以动物隐喻为中心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表原因的惯用型研究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
从张氏族谱看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异同
资金盘传销惯用包装伎俩和鉴别方法
闽南话
闽南话
发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