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奴婢世界

2015-11-18 01:32刁晓丹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贾琏晴雯凤姐

刁晓丹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阳 111000)

一、《红楼梦》对奴婢形象的描写刻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贾府的奴婢,最著名的是几个主要人物的第一得力大丫鬟:如贾母房里的鸳鸯、凤姐房里的平儿、贾宝玉房里的袭人、黛玉房里的紫鹃、宝钗房里的黄莺儿、迎春房里的司棋等,全是贯穿于一百二十回全书的重要人物,她们的命运,也大多是在后四十回才有了结局的。她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传统的思想是奴婢在作品中只能当配角,奴婢形象的性格都比较单一,要么好要么坏;主人对待奴婢的态度也鲜明,或善或恶。只有《红楼梦》最为复杂。《红楼梦》中的奴婢有的可当主角,有的只当配角,有的在这个段落当主角在另一段落当配角,有的为主人当配角,有时却让主人当她的配角。其中主要的几位奴婢形象,性格非常复杂,甚至令人捉摸不透。不同的主人对奴婢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主人对不同的奴婢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主人对同一奴婢在不同的时间、场合有不同的态度,而作者本人对书中不同的奴婢更有不同的爱憎倾向。

二、《红楼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丫鬟

(一)风流灵巧、敢于反抗的俏丫鬟——晴雯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看到的第一首曲子即歌颂晴雯:晴雯之所以为万千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她活得真实,活得精彩。晴雯不但赤胆忠心的伺候宝玉,而且性格正直刚烈,嫉恶如仇,宝玉喜欢他,并视她为知己,这是袭人都无法比拟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没有正面描述晴雯的美丽,但是读者都知道晴雯的美丽出众,是因为曹雪芹用铺垫渲染的手法,让一些反感晴雯的人从口中说出来,这就使得晴雯的美丽更加突兀。晴雯聪明智慧高傲泼辣,深得宝玉的重用和赏识。凡是他和黛玉私下传情的事情,都是差遣晴雯去办理,晴雯也深深理解宝黛的感情,传话送物爽朗飒利。象宝玉病中惦念黛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就不能让袭人等发现而偷偷的让晴雯送去。

有些事情也只有晴雯敢于做出来,比如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比如病中勇补孔雀裘。比如冬天的夜晚穿着单衣吓唬人,一个顽皮、灵巧、任性的美的形象确实赢得了许许多多读者的怜爱。晴雯在大观园中的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的,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但却不会象袭人那样“鬼鬼祟祟”的有肌肤之亲,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象别的小丫头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那些狗杖人势欺负奴才的奴才,在抄检大观园的一幕里,晴雯的言行象一颗瞬间升起的绚烂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大观园那黑漆漆的夜晚。

(二)温柔和顺、谙于世故的痴心人——袭人

袭人是仅次于晴雯的最重要的丫环,是作者曹雪芹不惜笔墨刻画的最丰满的典型奴婢形象之一,也是受非议较多的一位。作者给袭人的最初评语,是“心底纯良,克尽职任”,然而,在后面的章节中,也的确发现一些不相符的情节,这并非前后矛盾,而是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和处世的方法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

袭人做事头脑清醒,且能一贯克己让人。宝玉与黛玉憋气争吵,贾母调解不成,急哭了,袭人在背后暗地劝宝玉要“体贴女孩儿们的心肠”,主动去向黛玉赔个不是。宝玉生气时踢人,错踢到袭人身上,袭人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疼,但料到宝玉不是存心踢她,便忍着说道:“没有踢着,还不换衣裳去呢!”到晚间脱了衣服,只见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块,自己倒唬了一跳,又不好声张,不意口吐鲜血,还是克制自己,不让人知,反倒不断安慰宝玉。晴雯在场面上揭袭人之短,袭人也一再忍让,宝玉气得要当场撵出去,袭人带领众丫头跪在地上,恳求宝玉宽恕晴雯。香菱弄脏衣裙,宝玉怕薛姨妈责怪她,要袭人将自己的裙子送她,袭人立即慷慨相送。凡此种种,皆非一般丫头能做得到的。从这个角度看,这样的贤惠丫头大得宝玉喜欢,从贤内侍升做贤内助也原是自然和必然的。故而脂评赞她是“贤而多智术”的“袭卿”,称颂她“可爱可敬可服之至”。

在《红楼梦》中的众多少女中,对于袭人的评价,贬低、批评者最多。20世纪名声最大的红学权威俞平伯,认为袭人“引诱、包围、挟制宝玉,排挤、陷害同伴,附和、讨好家庭的统治者王夫人”。她的“性格最突出一点是的喜新忘旧,甚而至于负心薄幸”。20世纪四五十年代,王昆仑又据旧作改写并发表了著名的《花袭人论》,具体分析和论证了花袭人这个人物作为封建奴才的思想性格特征。他的这个观点,成为学术界认识袭人的基调。后来的不少论者还更进一步批判她,将她看作是十恶不赦的人物,给予全面、彻底的否定。近年虽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她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奴隶,而不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但多数论者仍持严厉批判态度。

(三)求全人于《红楼梦》,其惟平儿乎

清代读花人涂瀛《红楼梦论赞.平儿赞》云:“求全人于<红楼梦>,其惟平儿乎!”清代青山山农在《红楼梦议》中说,“平儿不矜才,不使气,不恃宠,不布恩,不辞劳怨,有古名臣事君之风。”笔者认为对平儿还是应当正面评价,她的精明不比晴雯那样要尖,那样任性,她的稳重又不比袭人那样顺受,她对王熙凤不卑不亢,对贾琏不远不近,对待别人又很温和,这样的人谁人不敬佩?这也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平儿从不弄权仗势欺人,心地善良,本能地同情那些和她地位相仿或更低的奴隶们,在茯苓霜和玫瑰露事件中,她劝凤姐“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这才使柳家母女免去了一场灾难。贾琏偷娶尤二姐,平儿得知后告诉了凤姐,后见凤姐如此虐待尤二姐,她又把同情给了尤二姐,引起王熙凤的不满。尤二姐一死,王熙凤推说没有钱治办丧事。平儿偷出二百两碎银子给贾琏,把局面应付过去。当然,以平儿这样奴隶地位,应命去处理种种复杂的关系和事件,是十分困难的。在纷繁的矛盾中间,她常常感到处境的艰难和内心无告的悲苦。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平儿敬重有能力的女子,所以她对凤姐言听计从,对探春是处处顾及。平儿是一个聪明人,所以她才可以在凤姐和贾琏的夹缝中生活。平儿还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凤姐的许多事情都瞒着贾琏,如放高利贷等,但却不瞒平儿,而平儿又能做到绝对为凤姐保密,凤姐的事不该让谁知道,平儿清清楚楚,她也绝对不会让这个不该知道的人知道。平儿做事,既能做、又会做。像处理蔷薇霄事件、处理迎春的金凤事件、当机立断地做主让雪雁顶替不愿意为宝玉婚事的瞒骗行为当差的紫鹃等。作为贾府奴婢里的佼佼者,平儿不是全人,她也会用势利眼看人,

三、诗意的生命

《红楼梦》中那些光彩照人的主角如黛玉、宝钗、妙玉是充满诗意的,其他那些“身为下贱”的奴婢,她们来自社会最底层,不会写诗,但她们却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写下了最动人的生命诗篇。晴雯之死,鸳鸯之死,都是千古绝唱。

《红楼梦》的魅力以及美感源泉,正在于它呈现了一群生命,一群空前精彩的诗意生命,这些生命,充满儿童的天真和原始的气息,在你争我夺的功利社会里在内心保持着一种最质朴最纯正的东西。

[1]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M].西安:西安大学出版社,1925.

[2]周锡山.中国小说史略释评[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贾琏晴雯凤姐
势均力敌,也有友谊
不喜正务好寻花
依恋:《红楼梦》人物贾琏亲密关系探析
依恋视域中贾琏的亲密关系探析
西门庆与贾琏的形象之比较
人心买卖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凤姐”列传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
M的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