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与道教关系考

2015-11-18 01:32吴靖梅
长江丛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天师刘裕道教

吴靖梅

(四川大学,成都 610065)

宋武帝刘裕本人出身寒门,其家族与道教有密切关系,但是他个人在位期间却大力推行佛教,严格限制道教,这样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这其中到底有何缘故?刘裕对道教到底作何想法?笔者欲就刘裕的家庭背景及生平履历,来考究个中缘由。

一、刘裕生活环境、家族姻党与道教有密切关系

据史料记载,刘裕籍贯为“彭城县绥舆里”,也有记载为“本彭城彭城人”。这里所说的“彭城”指的是属青兖徐冀的滨海地域。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指出:“凡信仰天师道者,其人家世或本身十分之九与滨海地域有关。”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宋武帝刘裕本人生活在一个道教流行的环境中,其或多或少会受到道教影响。

史料证实,刘裕家族的姻党关系布满了道教信仰的痕迹。其舅家赵氏、萧氏,刘裕的弟弟道怜、道规,族弟刘遵考子澄之、混之,妻兄臧寿孙湛之、凝之、谭之等等,他们名中“道”、“之”等亦带有道教色彩,有着道教信仰者的特征。

综上,宋武帝刘裕家族所处地带为陈寅恪先生所谓之道教流行区,其家族亲属有道教信徒,我们可以认为其本人或多或少也是受到道教影响的,毕竟其家族贫寒,而当时属于儒家的传承被氏族所垄断,刘裕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家庭背景决定了他所能接触到的是道教文化。所以,笔者有理由认为刘裕家族,包括刘裕本人与道教有重要关联。

二、道教为其谋权之奠基石

(一)北府将帅、造宋功臣与道教关系密切

刘裕是在北府发迹,其后伐孙恩、推翻桓玄、北征广固、南讨卢循、北伐后秦,代晋造宋,这期间他所依靠的力量带有浓重道教色彩。学术界考证,他依靠的北府将帅与造宋功臣中有较明显道教信仰痕迹。其中,狼琊王氏与陈郡殷氏、吴兴沈氏、及会稽孔氏之为天师道世家,在学界已成定论。

刘裕在政权建立过程中所依赖之人物,多生活于所谓天师道流行之地域并于取名中表现出明显道教信仰痕迹,刘裕在造宋中的舆论造势时,也曾构建符合道教神鬼观的传说。笔者认为,道教(更准确地说是天师道)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刘裕团结政治军事力量的重要纽带。

(二)对孙恩卢循起事之镇压

刘裕最终得以代晋建宋,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其南征北战之军功,但是溯其最初,他是凭借在东晋末年对天师道首领孙恩卢循及高级士族代表桓玄的军事胜利,获得了对东晋政局的控制权。

而孙恩卢循之起事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则为学界所公认。首先,起事者均出自五斗米道世家,孙恩、卢循、徐道覆三个家族“同奉道教”。其次,以五斗米道作为组织形式。第三,在起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道教色彩。

无论是孙恩卢循起义还是桓玄动乱,都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而刘裕正是凭借天师道首领孙恩卢循及高级士族代表桓玄的军事胜利,慢慢奠定了其取代晋朝,建立刘宋政权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道教可以说是刘裕建宋的奠基石。

三、安抚、淡化道教

虽然宋武帝刘裕本身出身自道教信仰世家,受道教影响,但在对待以道教为旗号的政治反叛力量方面却是不遗余力坚决予以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把道教摆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我们可以从刘裕在镇压孙恩卢循之乱时对杜子恭后人实行的拉拢看出。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阅政治》一书中指出:“杜子恭虽染孙泰之案,但其后人并未参预孙恩、卢循的活动,或虽有所参预而旋即被刘毅、刘裕争取过来。刘裕辈还是要与道教领袖杜氏家族维持良好关系,以减孙恩、卢循之势。”

刘裕在即位的第二年,颁布诏令禁止淫祀。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孙恩卢循之乱有关,他对道教在团聚群众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对其一旦被反叛力量利用所产生的能量有了深刻认识,并心生忌惮。所以,他在称帝后对相关的道术活动进行了控制镇压。

总的说来,道教虽在刘裕登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他本人并不信奉道教。他建国后,对道教是采取制约的态度,特别是他大力推行佛教,在某一程度上正是表明了他对道教发展的制约。

四、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刘裕因为是凭借武力取得天下者,对自身力量之信仰当远远大于对所谓神抵之迷信。所以他对于宗教持的是利用的态度,而对于他来说,道教的利用价值比成本大,毕竟对于一个亲历东晋末年以道教号召或者与道教相关的叛乱的开国帝王来说,不想重蹈前一个王朝灭亡之路。

[1]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1

猜你喜欢
天师刘裕道教
落叶语
未来日记
王天师消暑之法
除妖计
偷皇帝的车
道家道教研究
“天师”教职略考
环卫工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天师箓经收集整理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