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虚湿盛证的疗效观察

2015-11-18 06:17张英强张新芳张川锋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浊法脾虚健脾

张英强 张新芳 张川锋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0075)

慢性肾功能不全包括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1]。现代医学多行对症治疗,但常常因许多并发症防治不及时而加快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而本病终末期采用替代疗法多有不便,经济负担难以承受[2]。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多以脾虚湿盛证为主,本研究临床采用补脾和胃泄浊法辨治,观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成都誉美医院中西医结合肾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型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需患者本人或直系亲属认可并订立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脾虚湿盛证辨证依据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脾虚湿盛证主症:面色萎黄,气短少力,全身困重,足跗时肿,口不渴,呕恶纳呆,胃脘痞满。次症:全身或四肢发凉,小便清长,大便不实。女性患者或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清稀无味,绵绵不断,舌淡胖而润,苔白腻,脉缓而弱。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药用炭片(爱西特)口服,3~10片/次,3次/d,餐后1 h温服。并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如减少蛋白的摄入量,降低血压、稳定血糖、降脂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观察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另加自拟健脾和胃泄浊方:生晒人参30 g、生白术30 g、茯苓15 g、陈皮15 g、云木香15 g、砂仁(后下)15 g、法半夏20 g、生姜10 g、白豆蔻(后下)30 g、甘草10 g。

临证运用:四肢发凉加鹿角片、仙灵脾;胃中有热加竹茹、连翘;有血瘀加红花、益母草;浊毒上逆加生川军(另包后下,煎5 min)、旋覆花(布包煎)。所有前述药物都由成都誉美医院中药房制剂科供给,200 ml/包,1剂/d,水煎服,3次/d,餐后2 h温服。两组临床观察均为2个疗程,30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①临床症状大部分消除;②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上升≥20%;③Scr减少≥20%。有效:①临床症状部分消除;②Ccr上升≥10%;③Scr减少≥10%。稳定:①临床症状有所减轻;②Ccr无变化,或上升<10%;③Scr无变化,或减少<10%。无效:①临床症状无减轻;②Ccr下降;③Scr上升。以上各级别①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Scr、BUN水平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比较(±s)

组别 n 时期 Scr/(μmol/L) BUN/(mmol/L)对照组 30 治疗前348.01±100.01 17.12±4.83治疗后294.93±123.19 15.58±5.08观察组 30 治疗前 326.55±112.56 16.86±4.64治疗后273.08±113.80 12.33±4.72

3 讨论

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归属于中医“呕吐”、“虚劳”等范畴。其胃肠道症状是该病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国内现代中医多个研究中心报道,大多数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就诊时多以神疲困倦、恶心反胃、口淡口腻、食欲不佳、胃脘痞满、大便溏薄为主[4]。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迁延日久致脏腑功能虚损,尤以脾肾虚衰为甚。在整个病变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基本病机属脾肾虚衰、浊毒上逆。临床研究也发现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胃肠道反应的轻重与肾功能受损的程度及Scr、BUN的变化大体成正比关系[5]。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以脾虚湿盛证为多,以补脾和胃化浊泄浊法施治,确为切中病机。本研究入选的60例患者临床观察也证实,以补脾和胃泄浊为主,自拟健脾和胃泄浊方加减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确有一定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Scr、BUN水平,起到保护肾脏和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作用[6]。本研究所用自拟健脾和胃泄浊方由10位中药组成。方中大剂量人参大补元气,为治疗一切虚劳之第一要药;生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砂仁、木香行气消胀,白蔻化湿和胃,法半夏、陈皮降逆化痰止呕,生姜散寒止呕,甘草益气补中、缓和药性。全方齐奏补脾和胃、泄浊益肾之功。

还须强调的是,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疗效。首先是注重患者情志及饮食的调护。慢性肾功能不全病程较长,又难以治愈,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甚至绝望之中,导致情志不畅,进而引起气机升降失调,气血运行紊乱,五脏受损而加重病情。在治疗的同时要予以心理疗法,劝导患者思想放松,舒畅情志。而饮食不当则更加损伤脾胃,影响治疗效果并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还应力争把血压、血糖、尿酸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综合干预措施对于运用补脾和胃泄浊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更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1]郑法雷.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12(1):502.

[2]陈晓农,潘晓霞,朱杰,等.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7,6(6):513-51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4.

[4]卢扣承,罗月琴.益气养血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52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1(3):172.

[5]王少华.自拟补脾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远期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2):18.

[6]全毅红.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尿毒症毒素作用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5-16.

猜你喜欢
浊法脾虚健脾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健脾化瘀泄浊法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光电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氯吡格雷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