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诊疗体会

2015-11-18 06:17刘领权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外伤性椎弓椎体

刘领权

(舞阳县中心医院骨科 河南漯河 462400)

脊柱骨折除部分为撞伤、炸伤、枪伤等直接暴力因素引起外,大部分脊柱骨折为间接外力导致,如高处坠落伤导致脊柱屈曲型骨折,仰面跌扑引发过伸型脊柱骨折[1]。外伤性脊柱骨折伤后临床特征为脊柱局限性运动障碍及疼痛,可出现脊柱局部畸形、压痛、肿胀或(和)下肢瘫痪。临床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目前椎体成形术、椎弓根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文献显示,对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疗法,可促进病情迅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确切[2]。探析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诊疗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故舞阳县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舞阳县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50.4±2.1)岁。临床特征:80例患者出现病变部位活动受限、疼痛;20例出现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排尿困难、运动障碍、肢体无力麻木。影像学检查:患者入院后进行磁共振、CT、X线平片检查,其中腰椎骨折者40例,胸腰段50例,颈胸段4例,颈腰段6例。骨折部位累及T11~L2段。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骨伤科学会制定的脊柱骨折的诊断标准[3];经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特征确诊为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Denis分类:不稳定型爆裂性骨折30例,稳定型爆裂性骨折60例,压缩性骨折10例。合并症:合并跳跃性骨折10例,合并跟骨骨折20例,马尾神经外露6例,硬脊膜撕裂8例。全部患者均无脊柱感染或肿瘤、脑卒中、心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进行椎体成形术与抗骨质疏松联合疗法,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予以常规消毒铺巾,C臂透视机将手术椎体定位于标准正侧位,在椎弓根一侧进穿刺针,直达外缘,C臂机正侧位透视,穿刺针达到前1/3椎体处,另一侧椎弓根也进行相同方法穿刺,将工作套管植入,放入球囊使椎体扩张,骨水泥调制至拉丝期,向椎体内将骨水泥由穿刺针缓缓注入,如漏入椎旁静脉丛及椎管,即刻予以停止注射,每个椎体注射2~6 ml骨水泥[4]。对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法,如骨合成增强类药物、抗骨吸收类药物、维生素D、钙等,嘱咐患者进行户外适宜活动及锻炼;膳食合理,择取奶制品,同时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对照组:进行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后随访3~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各项观察指标 研究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d)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d)

组别 n 症状缓解时间 下床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50 0.4±0.1 3.4±1.0 8.5±1.3对照组 50 1.4±0.8 7.6±2.2 12.4±2.3 t 8.77 12.29 10.44 P <0.01 <0.01 <0.01

2.2 并发症 研究组患者肺栓塞、椎管内渗漏、椎骨骨折复发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3,P<0.05)。见表2。

3 讨论

脊柱骨折后,不能轻易移动患者,应依照伤员伤后的姿势进行就地固定。俯卧位时,以“工”字方式将竖板紧贴脊柱,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和腰骶部,固定前在脊柱的突凹部垫上纱布、棉花等软物品,然后,先固定两肩并将三角巾或布带打结于胸前,再固定腰骶部。如伤员为仰卧位,不需搬动时,可简单地在腰下、膝下、足踝下及身旁放置软垫固定身体位置。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本研究探析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诊疗特点,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发生肺栓塞、椎管内渗漏、椎骨骨折复发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洪伟等[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脊柱骨折的手术金标准为椎弓根内固定术,而随着医用螺钉科学的迅速发展,应用螺钉内固定法可促使脊柱的各椎体正常解剖序列恢复,受损脊椎稳定,手术过程中需注意神经压迫解除,促使脊椎平稳及脊髓功能恢复。椎体成形术具有高度微创性,可增强椎体强度,改变椎体稳定性,缓解脊柱疼痛,促进病情迅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多源于交通意外,骨折部位发生于胸腰段,需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的特异性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1]曹万芝,刘新立.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和CT检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173-174.

[2]张合春,蒋振松,韩桂强.三维牵引复位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1(3):161-162.

[3]魏君臣,李丙曙,翟宁.MRI对比信噪比在推断外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损伤时间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5):701-702.

[4]聂素林,李存杰,李鲁波,等.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骨髓水肿范围与骨折时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5):162-163.

[5]王洪伟,李长青,王建,等.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2):193-194.

猜你喜欢
外伤性椎弓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部分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