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录像审议难点问题典型案例辨析

2015-11-20 02:53吴建忠蔡利敏吴素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判罚犯规红方

吴建忠,蔡利敏,王 丹,吴素英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100084;2.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102206;3.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4.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

2009年后,世界跆拳道联盟修订了竞赛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即时录像审议”条款,此条款经过2009年至今的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等各国际大赛的实施和完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错判、误判、漏判,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裁判主观因素对比分和胜负的影响,提高了比赛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全国十二运会跆拳道比赛的录像审议以“纠正裁判的重大错判、漏判”和“对多技术为内容的审议不关联审议”的判罚尺度的实施[2],其录像审议率明显高于普通年度比赛,但是改判率却明显低于普通年度比赛。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也存在时常因一次录像审议失败与奖牌失之交臂的情况,仍存在审议难点和争议性的问题。可见,深入分析跆拳道比赛录像审议的重点和难点,对提高我国跆拳道教练员录像审议的申请水平有着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跆拳道比赛录像审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2013年修订版《跆拳道竞赛规则》《十二运会跆拳道比赛技术手册》。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跆拳道录像审议实施、运用难点和技术认定标准,访谈15名国内外跆拳道资深国际裁判(世跆联裁判委员会主席1名,曾担任奥运会裁判4名,世锦赛裁判10名)、6名国家队教练员。

1.2.3 录像分析法 对我国十二运会157场跆拳道比赛的125次录像审议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7对我国十二运会157场跆拳道比赛的125次录像审议记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

2 跆拳道录像审议的难点问题

2.1 案例1:边裁判后旋转击头未计分的录像审议——对旋转技术得分的认定难点

随着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发展,比赛中会出现非常规的、竞赛规则尚未涉及到的技术和犯规行为[3],此时,裁判员在激烈比赛的瞬间只能凭借经验和项目及规则的理解进行记分和判罚。如,对旋转踢技术的认定,根据规则后踢、后旋踢、旋风踢为旋转踢技术,旋转技术击中躯干得2分,击中头部得4分[4],属于难度较高的技术,但竞赛规则中没有明确规定和解释“旋转技术”的定义和认定标准,而十二运会跆拳道比赛规则实施细则和录像审议规定的转身技术得分为:录像回放画面清晰认定旋转技术起点至落点无停顿的技术得分即为转身技术得分,尽管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对旋转技术的认定标准,但仍然在本次比赛中出现了实施细则中没有涉及到的、不常见的、争议性的旋转击头技术,如表1和图1。

十二运会跆拳道比赛女子67公斤以上级1/8的一场比赛进行到第三局,青方运动员准确击中红方运动员头部,三名边裁判没有给予计分,此时青方教练员提出即时录像审议:我方运动员旋转技术击头得分有效。录像审议委员通过查看录像回放画面,审议结果被认定为该方运动员使用后旋踢技术击头有效,审议成功,更改原判,给青方运动员加4分。但笔者认为,应该按一般技术勾踢击头得分,加3分,原因分析讨论如下:

图1 青方击头技术踢击过程截图

通过录像回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青方运动员击头技术虽然为旋转无停顿技术,但动作起点双脚横向并排站立,攻击脚比支撑脚略近于目标(如图1-1),说明攻击脚踢击的旋转幅度小于90度,之后启动左脚准确击打对手头部(如图1-2、1-3),此技术应用时支撑脚基本没有旋转,躯干旋转也小于90度,此技术应认定为勾踢,而不是后旋踢,审议结果应以击头技术加3分,而不应以旋转击头技术加4分。而此例审议结果给青方加4分是录像审议委员、裁判员对旋转技术的认定标准不准确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应从转体的方向、角度等问题加以讨论,理清思路,根据训练实际跆拳道旋转技术具体包括后旋踢、旋风踢和后踢,这三种技术。

对这一问题与21名国内外跆拳道专家进行访谈,结果显示10名裁判和4名教练认为转体角度应大于90度,占66.7%,5名裁判和2名教练持不同观点,认为转体角度应大于180度,占33.3%。但所有的被访者都认为旋转体技术的转体角度应大于90度。为此,笔者认为对旋转体技术的认定标准为:反向旋转无停顿,身体和踢击脚反向旋转大于90度的踢击技术。

2.2 案例2:主裁判判罚“抓、搂、抱、推”犯规的录像审议——对“抓、搂、抱、推”等犯规行为的认定难点

跆拳道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在近身贴靠时,经常会出现抓、推、搂、抱后的踢击而得分的现象[5]。由于对此类犯规的认定需要主裁判员对项目、规则、竞赛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并要求主裁判员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及时、准确做出判罚,所以,此类犯规对于跆拳道临场主裁判员来说,属于较为复杂、难判的犯规行为之一。

图2 双方运动员互相抓、推过程中右腿横踢技术踢击过程截图

图2显示,十二运会跆拳道男子80公斤以下级的一场比赛在第三局比赛时间还剩15秒时,青方贴靠防守顺势用右手抓住红方护具,红方为了摆脱青方边推边向后撤步,获得了适当的攻击距离,使用近距离横踢技术得1分,扳平比分,青方教练员提出录像审议,录像审议委员判定结果是维持原判,主要依据是青方抓人犯规在先,红方主动撤步后使用技术得分,虽然红方在双方都有犯规行为的过程中得分,是获利方,但青方是犯规的主动方,因此维持原判。

图3 青方主动推左腿横踢踢击过程截图

图3显示,在男子80公斤以下级的另一场比赛,青方推红方,使用近距离横踢技术得分,红方教练员提出“对方推人犯规后得分无效”的录像审议,录像审议结果是更改原判,给予青方运动员警告并减去1分。依据是青方通过推使对手向后位移而获得攻击的距离,得分距离不是主动撤步而是以犯规行为获得,属于故意犯规,是犯规的主动方、获利方。

2.3 案例3:主裁判判罚“暂停后攻击”的录像审议——对犯规行为与得分先后的认定难点

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运用和攻防转换瞬息万变,要求主裁判的口令、手势必须快速、准确、及时,而对的得分先后的认定以技术动作的起点还是落点为判罚依据容易混淆,“分开”后攻击的犯规行为认定依据是裁判做出“分开”手势时运动员攻击腿是否已经离开地面,以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起点与裁判手势的前后为认定犯规与否的标准。而其他犯规行为与得分先后以及加时赛得分先后的认定以技术动作的落点为标准。

表2 “暂停后攻击”认定的录像审议

在男子80以下级1/8的一场比赛中,进行到第三局1分31秒时,红方运动员在裁判分开口令后以近距离下劈腿击中青方头部,边裁判员未计分,主裁判也没对红方运动员做出判罚,青方教练员申请录像审议,审议结果更改原判,给予红方运动员“扣分”。(见表2)

图4 “分开”口令后红方运动员下劈踢击过程截图

此案例是对“分开”后攻击的认定的典型案例,主裁判与运动员的距离掌握不好,做出的判罚口令和手势距离过远,运动员没意识到主裁判的口令而犯规被扣分。由此可见,主裁判的业务水平会对运动员的发挥和比赛比分产生直接影响,主裁判的判罚口令慢了,手势远了,导致比赛运动员无意识的犯规,也可对运动员造成重大伤害。

2.4 案例4:一个以上技术的录像审议的关联与不关联审议——对关联审议的认识差异

录像审议的实施过程中,教练员针对一个以上技术提出的录像审议申请时,录像审议委员是否对多个技术进行综合地关联性审议,将得出不同的审议结果,而对什么性质的多技术进行关联审议成为了录像审议最有争议的难点。十二运会跆拳道录像审议实施细则规定只对可通过录像画面清晰认定的“出界后得分”和“分开后得分”进行关联审议,其余的多技术审议内容都以教练员申请内容为准,审议委员不得自主决定关联审议与否[2]。此规定优点是减少人为因素,可量化,但对有些审议内容的审议结果不能还原事实,不能纠正裁判员的错判,反而加大了错判程度。

该案例中,针对红方教练员同样的审议内容,审议委员进行关联与不关联审议,其审议结果完全相反,关联审议的结果与正确判罚一致,与青方提出申请的审议结果也是一致的,说明关联审议的结果与事实相符,能纠正裁判员的漏判,不关联审议的结果给红方运动员加3分,归还录像审议。如果青方教练员已提前失去审议配额,将造成审议结果无法还原事实,由此可见,录像审议过程中是否关联审议直接影响审议结果。

现行竞赛规则对一个以上技术为审议内容的审议进行不关联审议的判罚尺度[2],此规则判罚尺度对教练员的审议申请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一个以上技术为审议内容审议时,尤其是当运动员犯规与得分先后的审议时,在一定程度上,教练员的即时判断申请内容和适时申请的水平直接影响审议成功率;另外,以不关联审议为判罚尺度的比赛中,针对一个以上技术为审议内容的审议存在“更改原判但不归还审议牌”和“审议成功但不完全更改原判”的判罚结果,此类审议更为复杂,需要教练员即时做出审议判断,而这些难点案例包括“两次或以上次击头有效”“裁判员计反分”“暂停后或对方犯规后的得分无效”,在“两次击头有效”的审议中,审议委员判定“一次击头有效”,审议结果为“加3分或4分,收审议牌”;在“计反分”的审议中,审议委员判定“对方得分有效、我方得分有效”,审议结果为“我方加三分和收牌”;在“因对方先犯规后的得分无效”的审议中,审议委员判定审议成功,审议结果为“减去对方的得分但不追加警告或扣分,归还审议牌。(见表3)

表3 “暂停后攻击”与得分认定的录像审议

2.5 案例5:运动员的得分暗示导致录像审议失败——对配合审议的认识差异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对自己的技术得分与否的判断更加直观,因此,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在技术得分后会发出信号对教练员进行暗示,尤其是教练员的视角被遮挡或注意力分散时,往往会参考运动员的判断,这种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影响教练员录像审议的成功率,配合成功的案例并不鲜见,然而,运动员在快速、高度紧张的比赛过程中,对自己技术得分的判断也往往出现偏差,教练员不对运动员的暗示进行准确判断,会导致审议失败,失去录像审议配额。(见表4、图4)

表4 运动员示意得分影响教练员判断的录像审议

图4 红方运动员使用技术动作后举手示意得分提醒教练员申请录像审议

案例5中,红方运动员的攻击技术以脚背击中青方的肩部,产生的本体感觉是不准确的,而教练员在接到运动员得分暗示后,提出录像审议申请,录像审议结果维持原判,过早的失去配额,导致在第三局时出现的裁判员错判因没有审议配额而无力回天,输掉比赛。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配合下的审议成功率比无配合的审议成功率高,运动员被击头得分与否的提示比是否击中对方头部的提示准确率高;然而,影响运动员提示审议准确性的因素有运动员踢击腿的脚部与对方得分部位接触的本体感觉错误、运动员踢击时的身体处于背向或闭眼和运动员心理和情绪控制能力,由此可见,教练员不可单纯依靠运动员的自身判断和暗示。

3 录像审议难点案例为教练员提高临场指挥水平带来的启示

(1)在跆拳道竞赛规则未对旋转技术判罚标准进行定义的前提下,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出现的临界旋转技术得分与不得分提出录像审议申请时,应以“我方击头得分或对方击头无效”为申请内容,避免因录像审议委员对旋转技术认定标准的差异导致审议失败,以提高录像审议准确率;

(2)对双方运动员同时犯规行为的申请录像审议时,教练员应准确理解与把握犯规行为的先后、主次、故意与否、是否获利的判罚依据;

(3)教练员对犯规与得分先后的录像审议时,“分开”后攻击的犯规行为以裁判的“分开”手势与运动员攻击腿是否已经离开地面为判罚标准,而其他犯规行为与得分先后以及加时赛得分先后的认定以技术动作的落点为标准;

(4)针对一个以上技术的录像审议申请,判罚尺度为不关联审议的比赛中,教练员应根据赛况需要即时判断审议内容并准确表达,并且利用好不关联审议和5秒时效即时审议的尺度和原则,在对方对已得3分的非有效得分技术申请“旋转技术加一分”审议和对犯规在先得分在后的非有效得分技术申请“得分有效”审议时,我方教练应同时提出相应的录像审议申请;

(5)运动员在比赛中应主动配合和提示教练员录像审议的申请,但教练员申请录像审议应独立判断为主,以运动员的配合和提示为辅,形成默契配合,提高审议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4 结语

跆拳道竞赛规则对旋转技术的无认定标准;裁判员对双方同时犯规、犯规与得分先后和多技术审议进行不关联审议存在判罚难点;运动员与教练员存在审议申请配合难点。

录像审议难点案例分析为教练员提高临场指挥水平的启示有:对临界旋转技术得分与不得分的录像审议应以“我方击头得分或对方击头无效”为申请内容;教练员应准确理解与把握双方运动员犯规行为的先后、主次、故意与否、是否获利的判罚依据;对犯规与得分先后的以犯规与攻击腿的起点和落点为判罚标准;针对一个以上技术的审议,教练员应根据赛况需要即时判断审议内容;审议申请以运动员的配合和提示为辅,形成默契配合。

[1]刘宏伟,等:2011年全国跆拳道三次重要比赛录像审议情况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2012,31(2):118-121.

[2]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第十二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技术手册[S].2013.

[3]吴建忠,王丹,吴素英.DaeDo电子护具下跆拳道新得分技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0):119-124.

[4]中国跆拳道协会.跆拳道竞赛规则[S].2013.

[5]高志红,马振水.2004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技战术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3):122-124.

[6]赵磊.革命即将开始——关于跆拳道电子护具的思考.[EB/OL].(2008-12-15)[2011-05-13].

[7]高志红,冯巨涛,任文岗,等.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对跆拳道技术应用的变化与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4):86-89.

[8]王林福,张庆春,高志红.2010年世界杯跆拳道比赛技战术使用情况及中外对比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4):66-68.

[9]姚强,高志红.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特点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78-80.

[10]马强,王健,张淑敏.电子护具的使用对跆拳道运动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10):296.

[11]李香君.新规则下第16届亚运会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术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2):122-123.

[12]楚晓辉.电子护具对跆拳道运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5):154-155.

猜你喜欢
判罚犯规红方
嘟你犯规啦!
讨价还价
篮球比赛
对世界女子高水平单排轮滑球比赛犯规的研究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提示棋例的盲点
象摸残局
什么叫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