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文学与启示文学的比较:以《以赛亚书》和《启示录》为例

2015-11-22 04:57卢梦琦
剑南文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不同点先知信徒

■卢梦琦

通过对比先知文学(以《以赛亚书》为代表)和启示文学(以《启示录》为代表)可知,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出现的原因都是为了安抚遭受厄运的信众,二者都关注未来的事,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中心思想都是虔敬者必蒙救赎,不敬者必遭毁灭。不同点是启示文学象征性较先知文学更强,启示文学以普世的角度观察子民的命运而先知文学则以神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结局,启示文学的二元对立更激烈。

1.简介《以赛亚书》和《启示录》

先知书属于先知文学。在前8世纪中叶到前6世纪中叶,诚挚地听从先知教诲的以色列人却丧失了民族独立,人们不解为何虔诚的信仰没有带来福祉反而招此厄运,这时先知们便挺身而出对此进行解释,告诉人们将来还会发生什么,并说明满足了耶和华哪些要求就能得到拯救。先知书中的《以赛亚书》作者不止一位,一是以赛亚(《以赛亚书》第1至第39章的作者),一是被称为“第二以赛亚”的无名氏(《以赛亚书》第40章至第55章的作者),另外第56章到66章的作者 (们)暂不详。 以赛亚谴责犹大人崇拜偶像、道德低下及对穷人和弱者不予怜悯,第二以赛亚传递的信息则比较欢快,大多是欢呼囚徒生活的结束和民族的重生,但这种乐观来得太早。与其它先知书一样,《以赛亚书》中的先知都为了时代的危难挺身而出,告诫人们背叛耶和华必招致毁灭,信仰耶和华的必蒙拯救。

《启示录》属于启示文学,是《圣经》中最无条理的作品之一,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贯穿全书的庞大对照系统。 《启示录》依次讲了五件大事:一、战争和战争的谣言、民族之间的冲突、地震和饥荒以及假先知;二、对耶稣信徒的大规模迫害,包括摧毁耶路撒冷;三、假耶稣和假先知的出现;四、严重的自然灾害;人子降临以及差遣使者从地上招聚选民;五、最后的审判。

2.先知文学与启示文学的比较

2.1 共同点

《启示录》是圣经文学各种形式的一个缩影,收录了包括先知书在内的各种作品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所以从《启示录》和《以赛亚书》来看,两者存在着共同点。

一、两者出现的原因相似,并同样关注将来的事。前面已提到先知文学出现的原因——以色列人在最虔诚信仰耶和华时却沦为异族的阶下囚,为了解答人们心中的困惑,排解人们的痛苦,先知们出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并告诉人们将来还会发生什么事。《以赛亚书》中由第二以赛亚书写的部分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如:

主耶和华必像大能者临到,

他的肩膀必为他掌权。

他的赏赐在他那里,

他的报应在他面前。

……

(《以赛亚书》第40章之“安慰耶路撒冷的话”)

又如:

“你这受困苦被风飘荡不得安慰的人哪,

我必以彩色安置你的石头,

以蓝宝石立定你的根基;

又以红宝石造你的女墙,

又以红玉造你的城门,

以宝石造你四周的边界

……”

(《以赛亚书》第54章之 “耶路撒冷的将来”)

以上节选的两段一是安慰耶路撒冷的话,一对耶路撒冷的将来的预测,都带有预言的性质。

再看《启示录》。《启示录》出现的原因是当时罗马帝国许多基督徒被要求敬拜皇帝,很多基督徒不愿顺从而被处死,信徒们对这种厄运产生了惶恐,为了劝慰那些惶恐的信徒们,作者效法《但以理书》的作者写出《启示录》,解释为何当前人们要遭此试炼,并昭示美好未来的来临。

从内容上看,约翰描述基督的异象时,基督对约翰说 “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而参照约翰写给七个教会的信,其内容明显具有预言性,如写给士每拿教会的信说:“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狱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示录》第2章之 “基督的异象”)

由此可见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出现的原因都是为了抚慰遭难的信徒,并为他们预言光明的未来。这一主题思想在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的行文中都有多处体现。

二、二者都采用象征的文学手法,但是在程度上有差别。象征手法是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所使用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文学表现形式。

《以赛亚书》中出现的异象不多,《启示录》的异象则有很多,第三章“书卷与羔羊”这一节中长老把耶稣描绘为狮子,而后来耶稣又以被献祭过的羔羊的形象出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象征了耶稣既有狮子的威严,又有羔羊的献祭精神。《启示录》运用象征手法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虽然《以赛亚书》和《启示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在程度上有差别,这一点将在讨论二者的不同点时再详述。

三、二者的中心思想都是强调,虔敬的人必蒙拯救,不敬的人必遭毁灭,且这是来自神的启示,具有权威性。前面提到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出现的原因时就已提到,两者的出现都是为了安慰遭难的虔敬信徒,所以要使信徒们相信只要忠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得到拯救,同时为了防止信徒的信念产生动摇,就必须警示他们背叛上帝和作罪孽的人会遭受毁灭性的惩罚。

在《以赛亚书》第1章中就写到神对以色列的责备:

你们为什么屡次悖逆,

还要受责打吗?

……

你们要洗濯、自洁,

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性;

……

(《以赛亚书》第1章之“神责备以色列”)

又有:

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拯救,

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

但悖逆的话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

离弃耶和华的必致灭亡。

(《以赛亚书》第1章之“罪大恶极的城”)

以色列人因悖逆耶和华以及作恶而被耶和华惩罚,耶和华使他们的土地荒凉,使他们的城邑被焚毁,使他们的天地被外邦人侵占,而锡安则因公平而得拯救,但其中悖逆耶和华的人也会灭亡。

在《启示录》中,约翰写给七个教会的信里屡次提到主知晓他们的罪恶,若他们不知悔改厄运便会降临,若他们至死忠心则可蒙拯救。如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初所行之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远处挪去。”在写给士每教会的信中说:“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示录》第 2章)

2.2 不同点

以上是以《以赛亚书》和《启示录》为例,对先知文学与启示文学的共同点进行总结。接下来要讨论的是两者的不同点。

一、与先知书相比,启示性预言采用更多的象征性词汇,象征意味比先知书更浓烈,因而也更不易解读。《启示录》中有很多象征性词汇,很多地方都在通过描绘异象进行象征,除了前面提到的象征耶稣的雄狮和羔羊,还有诸如龙、白马、灰马、十角兽等等。在第17章“大淫妇和兽”中天使向约翰解释淫妇和驮着她的七头十角兽的奥秘说,那七头兽就是七山,又是七王,其中五位已倾倒,一位还在,一位未到,兽头上的十角就是十王,他们授权予兽,要与羔羊斗争,而羔羊正是伟大的主,所以兽必败而羊必胜。

《以赛亚书》中象征性的词汇明显比《启示录》要少,在第5章中有:

那时,羊羔必来吃草,如同在自己的草场;

丰肥人的荒场被游行的人吃尽。

(《以赛亚书》第5章之“人的恶行”)

《以赛亚书》中还用了许多比喻,如把锡安比作葡萄园的草棚和瓜田的茅屋等,这些比喻都点明了本体和喻体,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

二、启示末世论以普世历史的角度,观察神的子民在其中的命运;先知末世论则单纯以神和百姓的角度看人类的结局。《启示录》的作者以约翰之口说出主向他显现的预言,所以观察者是约翰而非高高在上的上帝,如对末日审判的描写是:“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他面前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启示录》第20章之“末日的审判”)整段文字从“我”的角度出发来描述这场审判。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与《以赛亚书》对末日审判的描写做对比:

我的百姓啊,你们要来进入内室,

关上门,隐藏片时,

等到忿怒过去。

因为耶和华从他的居所出来,要惩罚地上居民的罪孽。

地也必露出其中的血,

不再掩盖被杀的人。

(《以赛亚书》第26章之“审判与复兴”)

对比之后可见《以赛亚书》更强调上帝的权威和力量,其视角也是从上帝出发的。

三、启示性文学具有善恶分明的特点,二元对立思想强烈。 在《启示录》中充满了二元对立,如上帝和耶稣对撒旦、圣徒对衣冠禽兽的追随者、上帝的选民和耶稣纯洁的新娘对巴比伦的娼妇、羊对龙、神的三位一体对恶魔拙劣模仿的三位一体、米迦勒的天使对龙的守护神、天对地以及无底洞、上帝之城新耶路撒冷对罪恶“大城”巴比伦、上帝拯救信徒使其得永生对充满各种磨难的短暂人生等。《以赛亚书》虽然也宣扬蒙信得救和惩恶扬善,却没有刻意设置如此强烈对立的二元。

3.总结

通过对比《以赛亚书》和《启示录》可知,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不同点,相同点是二者出现的原因相似,都关注未来的事,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中心思想相似。不同点是启示文学象征性较先知文学更强,启示文学以普世的角度观察子民的命运而先知文学则以神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结局,启示文学的二元对立更激烈。

猜你喜欢
不同点先知信徒
开悟
开悟
飞机与公共汽车
最好的财富
我不是什么先知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卧佛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大家来找茬
烛光下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