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其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

2015-11-22 11:10胡小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量词宾语短语

胡小娟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语言文字—现代汉语]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其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

胡小娟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动词重叠;量词短语;体貌

对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重新考察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并从体貌的角度对此进行解释。由此,动词重叠式在量上为一个“有界的不定量”,在体貌上表现为有一个限定终止点的活动情状;除了指量短语,动词重叠式还可以接表指称功能的数量短语作其宾语;动词重叠式对量词短语作宾语的选择性取决于基式与重叠式的情状是否相匹配。

我们先对动词重叠式进行界定。首先应该区分重叠和叠用,两者的一个不同之处是重叠式的后一个动词读轻音。单音重叠式为AA,双音重叠式为ABAB,而AABB是叠用现象,如“进进出出、说说笑笑”等。另外,很多研究认为动词重叠式包括VV、V-V、V了V,V了-V四种形式,如刘月华①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83(1).、李宇明②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2).等,但本文限定动词重叠式为“V(了)V”。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讨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二是重新考察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并予以解释。研究角度主要从体貌特点着手。文中所引用的语料除非特殊注明,一般都来自北京大学的CCL语料库。

一、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关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历来有不少考察,取得了不少成果,也大致得出了一些共识,但是难免还是有一些疏漏。已有研究大致从两个角度考察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一是考察动词重叠式的意义,二是考察其体貌意义。在量上,朱德熙③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刘月华④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83(1).、石毓智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动量小⑤石毓智.论现代汉语的“体”标记[J].中国社会科学,1992(6):183-201.,而李人鉴①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张宝胜②张宝胜.关于动词重叠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0(2).则认为动词重叠式的语义中心是不定量。在体貌上,一般只有一种观点,即短时貌,持这一观点的是王力③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出版社,1957.和陈前瑞④陈前瑞.动词重叠的情状特征及其体的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1.动词重叠式的量意义

关于动词重叠式的语义,有过不少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各家都有自己的观点,比如表示少量义、尝试义、轻松悠闲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少量义是基本义,其他意义都是在这个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而来的。虽然如此,还是有些不同看法,关于动词重叠式的量的大小还存在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动词重叠式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少量。王力指出,动词重叠式是短时貌,是一种往少里说的夸张用法⑤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中华出版社,1957.。朱德熙把动词重叠式概括为表示动作的量,“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动量小⑥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刘月华也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动作进行的次数少⑦刘月华.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中国语文,1983(1).。石毓智提出,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定量化,而动词重叠式表示的是一个较弱的量级,表现在时量短、动量小⑧石毓智.论现代汉语的“体”标记[J].中国社会科学,1992(6):183-201.。

以上研究所说的量少都是客观的量,也有学者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主观量小。杨平认为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是减小动量,同时也对动量作了重新界定,包括时量、频量、力量和价值量等方面,并指出这个量是一个主观的、模糊的量⑨杨平.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张旺熹从认知的角度认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具有无界小量的特征⑩张旺熹.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有些学者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的量是不定的。李人鉴认为,动词重叠式的语义中心是不定量,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有增减替换的可能,如“买买东西”;二是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变,但动作行为本身有持续重复的可能,如“洗洗脸”⑪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李宇明提出,词语重叠的表义功能主要是调量,向加大或减小两个维度变化,“惯常”义、“尝试”义等都是在加量或减量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⑫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李宇明认为动词重叠是表量的一种语法手段,但量的大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⑬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2).。张宝胜认为,“不定量”是动词重叠式的核心语义,其他诸如“尝试”、“轻微”、“反复”等都只是动词重叠的附加语义⑭张宝胜.关于动词重叠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0(2).。陈立民认为动词重叠表示事件持续的具体的时间量,根据具体语境时间量可长可短⑮陈立民.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2005(2).。

当然还是有学者不认为表示量的大小是动词重叠式的根本意义。朱景松对量的定义重新作了界定,认为动词重叠不仅表示减量,也包括延续动作、行为、变化的过程和强化动作、行为、变化主体的能动性,其中强化主体的能动性是动词重叠形式的最根本的意义⑯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5).。

总体而言,动词重叠式表示少量的观点占多数。我们倾向于动词重叠表不定量的观点,认为动词重叠式的基本语义是“有界的不定量”。动词重叠式表达的一定是一个有起点也有终点的动作过程,而这个有始有终的动作的量由动作主体根据表达需要自主决定,因此,动词重叠式表达的量也就是不定的。汉语中有一类自主动词,这类动词也是受动作主体控制的,但相对于重叠式,光杆自主动词不传达量的信息。动词重叠式表示的多量或者少量大多是在具体语境实现的。例如:

(1)a.现在有了时间,听说中国变化很大,非常好奇,想好好看看中国,想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b.一路上虽然是遇到几个查路的,见了鸭脖子果然客气一点,随便看看护照就放过去了。

(2)a.我着重谈谈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重要论述的体会。

b.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我只好见缝插针让他简要谈谈上海参展情况。

(3)a.你穿穿这件衣服,看合适不合适。

b.衣服穿穿就会大①陈立民.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2005(2).。

(4)仔细观察一个小孩,随便哪个孩子都行,你会看到,他每天都会发现一两件令他快乐的事情,尽管过一会儿他可能会哭哭啼啼。再看看一个大人,我们中间任何人都行,你会发现,一周复一周,一月又一月,他总是以无可奈何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以温文尔雅、满不在乎的心情忍受这一天的消逝。

对比前两例的a、b句就可以看出,同一动词构成的重叠由于具体的语境不同导致表达的量的大小不同。动词重叠式与“好好”、“着重”等同现使得量增多,而“随便”、“简要”的使用使得动词重叠的量减小。要是动词重叠式表示小量,那其前面就没必要添加表示动作强度的副词,否则要么意义重复要么意义冲突。(3)的a句中试衣服这一动作的量一般来说都比较小,而b句中衣服一定要穿一段时间才能穿大,b句的“穿穿”的量必然要比a句的大。(4)中,“仔细观察一个小孩”和“再看看一个大人”相照应,可见动词重叠“看看”不是小量,往小里说的意思。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说动词重叠的语义是量大或者量小,而正因为动词重叠式表达的是不定量,随着动作主体的意志而在量幅上表现出一定的可增减性,在具体语境中才既可以表示大量也可以表示小量,从而满足表达需要。

2.动词重叠式的体貌意义

(1)体貌系统相关研究介绍。Smith认为体貌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由词汇手段表现的情状类型(situation aspect),分为五类,包括状态(state)、活动(activity)、结束(accomplishment)、达成(achievement)和一次性(semelfactive)类型。这里的词汇手段是谓词及其论元。五种情状类型由[±动态]、[±持续]、[±终结(telic)]三个语义特征区分。[+动态]表示情状的变化,[+持续]表示情状内部有一个事件间距,[+终结]表示情状有一个内在的自然终止点②Smith,C.1991 The Parameter of Aspect.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列表如下:

表1 由词汇手段表现的情状类型

第二部分是由语法手段表现的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包括完整体(perfective viewpoint)、未完整体(imperfective viewpoint)等。这里的语法手段指“着、了”等形态标记。

陈前瑞在此基础上,在情状类型和视点体中间加了一个层级——阶段体,包括动词重叠所表示的短时体,“起来”表示的起始体和“下去”表示的延续体①陈前瑞.动词重叠的情状特征及其体的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这一类相对于情状类型来说采取的是语法手段,但语法化程度低于视点体。本文引进体貌系统的重点不在于这些术语,而是运用这三个语义特征具体分析动作事件的情状表现。

(2)动词重叠式的体貌意义。动词重叠式表达的量的大小反映在体貌上,即动词重叠式所表示的事件在时间进程上的状态。我们基于动词重叠式表示不定量的观点,不认为动词重叠式的体意义是短时貌。不定量观反映在情貌上表示重叠式所表示动作事件的终止点是不定的,动作持续的时间是不定的,不过暂时我们还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名目来表达这种体貌意义。

根据[±动态]、[±持续]、[±终结]三个语义特征,动词重叠式表示的动作事件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动词重叠式所表示的动作事件在时间轴上占据一定的时间,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动词重叠式没有内在的自然终止点,是非终结的动词,所以重叠式具有活动情状的特征。动词重叠式不强调动作的完结,而由动作行为的主体控制终止点,因此,动词重叠式没有自然终止点,而有限定终止点(well-defined terminal point),如“你先看看这本书,没看完的话明天接着看。”所以,动词重叠式在体貌上表现为一个有限定终止点的活动情状。

二、动词重叠式对量词短语作宾语的选择性

关于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问题,学界也都形成了共识,认为动词重叠式只能带指量短语做其宾语,不能带数量短语做其宾语,如王还指出,“动词重叠后,宾语如有数量词,也必须有指示代词,否则不能有数量词。”②王还.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3(1).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动词重叠式是否真的排斥所有的数量短语?二是为什么动词重叠式对量词短语内部有选择性?吕叔湘在《怎样学习语法》中也以“今天要谈谈两个问题”等例指出,很多句子虽然符合汉语的一般语法规则,但却不合法③吕叔湘.怎样学习语法[C].吕叔湘语文论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3.。

(一)量词短语充当动词重叠式宾语情况的再考察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动词重叠式带数量宾语做宾语的语料。通过分析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该数量短语是后续内容的话题。如:

(5)我们不妨再看看一项最近发生的事件:纽约大学有意设立一座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设立基金预定为三百万美元,其中的一百五十万美元打算向日本募捐……

(6)今天呢,我给大家谈谈一本书,就是今年2月才出版的,钱其琛先生写的书,这个书是什么呢?叫做《外交十记》,最新出版品。这个书呢……

(7)我不会写文章,特别是写别人,可我还是壮着胆子想写写一个同行。因为,这个人让我琢磨来琢磨去,我发现我写的不仅仅是别人……

(8)我们再讲讲一块名为“希望”的蓝色钻石……

第二类该数量短语不是后文的话题。如:

(9)至少也总得先看看一张什么马马虎虎的证件,一张小小的护照吧,什么都行!

(10)“哦,为了好听听自然的笑声,”他有点儿怅惘地说。“为了好听听一个真正愉快的笑声。你能痛痛快快地大笑吗?”

(11)黄狗站了一次,没站起来,让吊在奶头上的四个狗娃坠了下去。它眼睛半眯,回头舔舔一个狗娃,再舔舔另一个。

(12)他又用手摸摸一块镶板。“这不是英国橡木吗?条纹跟意大利的稍有不同。”

(13)记者拍拍一个小车的车窗,司机开了门。

(14)王先生帮陶珍把小鹤放下来,指指一张帆布床。陶珍迟疑,说了一声:“多谢。”

语料中发现,“V了V”带这类数量宾语很常见。如:

(15)“5点1刻,”她身边的伙伴看了看一只精致的敞面怀表,说道。

(16)一些目前畅销作家的大块文集堆放其中,记者随手翻了翻一本当红女作家的小说文集,发现书角的纸张多半还没有剪开,芝麻大的黑字叫人眼睛发酸,整本书印刷粗糙。

(17)他顺手拿起一张《中央日报》,指了指一条小标题,又把报纸丢开,“我看这里边另有文章!你说呢?小余。”

目前我们还只是找出了语料,并没有做频率统计,但这并不因此取消或削弱研究的意义,就像一个老师说到,我们并不能因为残疾人只占少数而不建设残疾人专用的基础设施等等。我们同意这样的研究观,只要这样的语言现象确实存在就值得我们研究。

为什么这两类数量短语可以作动词重叠式的宾语?经过初步思考,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使得它们形为数量短语,实则指量短语。第一类的原因是,语境赋予数量短语以指称对象,使得该数量短语的功能不再是传达数量信息而是表示指称,标记新信息并引起下文。而第二类中的数量短语的主要功能与英语中的不定名词短语很相似,不指示数量信息,而是表指称功能,并且这里的数量短语都是“一+量+名”。关于“一+量+名”的指称功能,刘小梅①刘小梅.汉语数量词的语义分辨及进行式动词组中数量词的使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4(4).、杨素英②杨素英.数量词“一”在中英文中不同的语义功能[C].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曹秀玲③曹秀玲.“一(量)名”主语句的语义和语用分析[J].汉语学报,2005(2).等都做过相关研究。我们同意刘安春的观点,“一+量+名”应该区别于其他数量短语④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通过对动词重叠式带量词短语作宾语的情况的再考察,我们发现,不能仅从形式上断言动词重叠式只能带指量短语,不能带数量短语作其宾语。事实上,除了指量名短语,表达指称功能的数量短语也能作动词重叠式的宾语。有两条途径使得数量短语有指称功能,一是后文语境赋予其指称对象,二是“一+量+名”本身有指称功能。换句话说,动词重叠式排斥表数量功能的量词短语作宾语,接受表指称功能的量词短语作宾语,以下我们将对此进行解释。

(二)动词重叠式对量词短语的选择性的成因

1.已有研究综述

“有界—无界”、量、有指性和有定性等各个角度对动词重叠排斥数量短语作宾语这一语法现象进行了解释,都富有启发性,但是解释似乎还不是很完满。

(1)“有界—无界”理论。沈家煊运用“有界—无界”的理论根据句法结构的组合成分在有界和无界上是否匹配这一原则,解释了数量结构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从整体上看,根据结构组合成分在有界和无界上是否匹配这一原则,似乎较为全面、统一地解释了数量结构对句法结构的作用,为汉语语法研究引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①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但是,“有界—无界”理论是否真的有如此强大的解释力呢?“有界—无界”理论似乎不能解释“谈谈一个问题”的不合法性。根据“有界动作在时间轴上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而动词重叠“不仅有一个终止点,而且有一个'固定的'终止点”,“谈谈”为有界的;根据“凡是有数量修饰语的名词性成分都是有界名词”,“一个问题”也是有界的,那么,有界和有界相配本应产生的是合法的语法结构,但“谈谈一个问题”却是不合法的。实际上,我们还发现了其他无法从沈文的角度来解释的语言事实,如“他正吃着你刚做的饭”、“今天不谈这两个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沈家煊似乎也意识到“有界—无界”理论不能解释“谈谈一个问题”的不合法,而在“有界—无界”理论框架外对动词重叠式排斥数量结构进行了解释。因为动词重叠式有一个固定的终点,“动作有了固定的界线也会跟数量成分发生抵触,这就好比一只大小做死了的微型箱子不能随意容纳各种数量的东西。”②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针对这一问题,张宝胜在“有界”和“无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了相关的解释。文章提出了“临界”和“弱有界”的概念,并得出了两条动宾结构的组合规则,即“有界+X=有界”和“临界+X=X”,一个动宾结构要想成立,一定要有一个有界成分或者临界成分③张宝胜.关于动词重叠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报,2000(2).。根据张文,动词重叠式和数量短语都是弱有界成分,因此由动词重叠式和数量短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不成立。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张文已解决了沈文的漏洞。但是动宾结构的这两条组合规则的理据及其适用范围值得商榷。

(2)量的角度。陆丙甫从量的角度给予了解释,认为“谈谈两个问题”的不合格是“谈谈”和“两个问题”的数量信息重复且互相冲突造成的,动词重叠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动作的“量”,数量短语强调的也是数量信息,因此,两个数量信息重复并且冲突④陆丙甫.从“要谈谈两个问题”等格式为什么不合格谈起[J].中国语文通讯,1984(1).。

可是,对于两个数量信息为什么冲突,文章没有进一步阐释。换句话说,同样表示量的重叠式和数量短语为什么是同类相克,而不是同类相生?并且陆文也指出,单纯说两个数量信息发生冲突是有些含糊的,因为并不是句中任何两个数量因素都必然会发生冲突。

(3)有指性(有定性)⑤作者在文章中似乎混用了“有指性”和“有定性”,实则应该是有定性。。李宇明认为,解释这类现象有必要考察数量词语、指代词语对其所修饰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产生的除了量以外的影响。他指出,“以数量词语开头的宾语受排斥,却是由于动词重叠式对宾语的有指性的特定要求,而不完全是量的原因”,因为动词重叠含有量的意义使得动词的意义动态化,这种动态化的动词形式要求宾语是具体的,由于“同类相生”的作用,动词重叠式要求带有定的名词性成分。另外,文章中把动词重叠式带无定无指的光杆名词处理为“异类相生”⑥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2).。我们的疑问是,动词重叠的动态化和宾语的有定性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同一语法结构用“同类相生”和“异类相生”两种办法解释,那何时相生何时相克的标准是什么?而且如果动词重叠式不能与无定数量成分共现,只能与有定数量成分共现,就只注意到了“谈谈两个问题”的不合法和“谈谈这两个问题”的合法,却未考虑接无定宾语的“谈谈问题”也是合法的。

2.从体貌角度看动词重叠式对“光杆动词+量词短语”情状的选择

Yang指出,动词重叠式能自如地用于活动情状和一次性情状,却难以适用于结束情状和达成情状①Yang,Suying 1995 The aspectual system of Chinese.Doctoral dissertation at University of Victoria.。陈前瑞认为Yang的后半句不完全正确,结束情状有两种不同的表现。结束情状中的“动词+有定宾语”可以重叠,如“看看这两本书”;而“动词+无定有指的数量宾语”则不能重叠,如“看看两本书”。对于这种现象,作者在书中接着谈到,这其中可能还受到别的因素制约,并备注参见李宇明②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2).和沈家煊③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也就是说,陈前瑞的观点认为动词重叠式对“光杆动词+量词短语”内部小类的选择,不能从体貌角度得到解释,而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④陈前瑞.动词重叠的情状特征及其体的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但我们认为,“光杆动词+量词短语”内部小类的情状并不完全相同,还应再细化,而且这也是它们对动词重叠式适用性不同的原因。

Yang的观点,是因为结束情状和达成情状具有终结的语义特征,而活动情状和一次性情状没有⑤Yang,Suying 1995 The aspectual system of Chinese.Doctoral dissertation at University of Victoria.。可见,影响能否重叠的一个因素是有无自然终止点。

情状体有两种终止点,即任意终止点和自然终止点。任意终止点指动作能随意延长和停止。自然终止点是动词或句法组合表示的情状所固有的,不能随意延长和停止。阶段体的终止点的类型是限定终止点,表示有阶段和界限但位置不固定。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动词重叠式的情貌特点是它没有内在的自然终止点,而是根据动作行为主体的意志有一个位置不定的限定终止点。那我们现在再来看“光杆动词+量词短语”的情状特点。

粗略地根据[±动态]、[±持续]、[±终结]三个语义特征判断,可重叠的“V+数量短语⑥为方便指称,这一小节的“V+数量短语”指的是表数量功能的那一类,因为表指称功能的数量短语等同于指量短语,所以“V+指量短语”包括表指称功能的数量短语。”和“V+指量短语”表示的动作事件是动态的、持续的、终结的,因此是结束情状。如“看一本书”和“看这本书”,是动态的、持续的,也是终结的,当“一本书”和“这本书”看完之时便是“看一本书”和“看这本书”的自然终结点。但是,我们认为“V+数量短语”和“V+指量短语”内部还是有些不同。

例如,在时间轴T上,A是“看一本书”和“看这本书”的起点,B是自然终止点。

不同的是,“看这本书”有任意终止点,即可在A和B之间的任意位置停止,并可说“看了这本书”。而“看一本书”没有任意终止点,只有在自然终止点B停止时,才可说“看了一本书”。“看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和“看书”相似,“看书”作为活动情状,可添加任意终止点,看书的动作可以随意停止,不同的只是,“看这本书”只能在这个动作的起始点和自然终止点之间随意停止。比较:

我昨天看了这本书。(包括两种情况:这本书没看完,这本书看完了。)

我昨天看了一本书。(蕴含着整本书都看完了)

由上述分析可知,“V+指量短语”除了有自然终止点,还可以有任意终止点,这就容许重叠的“V+指量短语”有一个限定终止点;而“V+数量短语”只有自然终止点,不能有任意终止点,这与重叠式的限定终止点相冲突。

因此,“V+表指称的量词短语”可重叠,动词重叠式接受表指称的量词短语作宾语而排斥传达数量信息的数量短语。

三、结 语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在量上为“有界的不定量”,在体貌上为有一个限制终止点的活动情状。

动词重叠式除了接受指量短语作其宾语,表达指称功能的数量短语也可以,动词重叠式只是排斥表数量功能的数量短语作其宾语。“V+指量短语”除了有自然终止点,还可以有任意终止点,符合动词重叠式的情状,“V+数量短语(表数量功能)”只有自然终止点,不能有任意终止点,这与重叠式的限定终止点相冲突。

Grammatical Meanings of Reduplicative Verb Phrase an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Phrase to take a Measure Word as the Object

HU Xiaojuan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

reduplicative verb;measure word phrase;aspect

Reduplicative verbs in phrases with a measure word as the object are studied in their aspect to identify their grammatical meanings.The reduplicative verbs are quantitatively indefinite within definite limits.Their aspect represents an activity with an obvious termination.The numeral classifier phrase may also function as an object with referential meanings.What type of numeral classifier phrase is taken as the object depends upon the extent of match between the non-reduplicative and reduplicative forms of the verb phrase.

胡小娟,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

H043

A

1009-9506(2015)05-0012-08

2014年8月10日

猜你喜欢
量词宾语短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量词大集合
宾语从句及练习
量词歌
《健民短语》一则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