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研究

2015-11-22 05:15姚向珍阮美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保健态度体育锻炼

姚向珍阮美飞

(1.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2.浙江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研究

姚向珍1阮美飞2

(1.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2.浙江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予以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以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研究。旨在为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范本,提高体育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 体育弱势群体 心理健康 教育

前言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也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而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由于病、残、弱生理原因而造成的自卑心理、长期负性情绪等因素而形成的内向、孤僻、退缩等性格更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教育。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课程、积极心理学要素设计成的“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干预、实施以《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关怀计划、心理辅导新途径研究,以求获得病、残、弱这群特殊“逆境”中的体育弱势群体在体育教学中获得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良好的身体自尊水平、积极的行动能力、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并以研究数据来呈现教学干预后的良好教学效果。为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范本,提高体育弱势群体心里健康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研究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者关于针对病、残、弱学生的体育锻炼与情绪调节、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态度以及心理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对各种观点进行整合,并结合情绪调节的实质特点,以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干预所引起学生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态度的变化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参照。

2.2 访谈法

通过与保健班学生非正式的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与以往保健班任课教师、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的专家等进行访谈,了解保健班学生上课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并与他们共同探讨解决保健班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2.3 实验法

同一保健班学生,在实施传统体育教学的学期,学期初与学期末分别进行《身体自尊》量表与《体育锻炼态度》量表的测量。在接下的第二学期,对保健班学生进行体育课情绪调节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干预。在学期结束对上学期测量过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再进行《身体自尊》量表与《体育锻炼态度》量表的测量。然后分析实施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引起学生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态度因子变化与实验干预后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态度因子变化的分析比较。

二、结果与分析

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比较结果与分析

表1 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差异比较

表1结果表明:

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学生教学前后,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因子上无差异;在身体吸引力因子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但通过均值比较结果是明显下降;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因子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均值比较水平下降不明显。

以上结果表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利于保健班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自尊,反而是阻碍了身体自尊水平的整体发展。

2.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比较结果与分析

表2 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身体自尊差异比较

表2结果表明:

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身体素质、身体吸引力二因子上无差异;在运动能力因子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状况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因子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通过均值比较结果是水平明显提高。

以上结果表明,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利于保健班学生良好的身体自尊的形成。

3.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学生锻炼态度量表的比较结果与分析

表3 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锻炼态度差异比较

表3结果表明:

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前后,学生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和行为认知三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水平有提高。

以上结果说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保健班学生来说只仅仅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上有些效果。而在改变保健班学生锻炼态度的几个重要因素上的效果不明显,更谈不上保健班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学生锻炼态度量表的比较结果与分析

表4 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保健班学生锻炼态度差异比较

表4结果表明:

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干预后,锻炼态度分量表中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三因子水平较实验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通过均值比较,结果因子水平比实验前呈高度明显提高;行为意向、行为习惯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均值比较,两因子较实验前水平有所提高,但不明显;目标态度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但通过均值比较,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行为态度、行为认知,较实验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通过均值比较,结果因子水平比实验前呈高度明显提高。

以上结果表明: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在总体上促进了保健班学生良好的锻炼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对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论与建议

1.实施“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在保健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显著;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更能有效地提高保健班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促进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2.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针对体育弱势其群体开设体育理论课—《积极心理学》,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引导病、残、弱、心理有障碍等学生获取积极的心理暗示等。让这群特殊学生从心理上获得积极心理体验。

3开展以《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心理辅导与关怀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和团体的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等能力;建立定期交流共享情感疏导的平台,开展有效关怀计划。由体育部、学校红十字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共同合作,由体育教师,辅导员,心理委员定期组织体育弱势群体的情感共享平台,实施良好的关怀计划。

[1]马焱等.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5.

[2]谢爱民.体育教学渗透弱势群体的研究策略 [J].新华教育导刊,2012.03.

[3]雷建.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动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03.

[4]陈文健.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类型与对策分析 [J].教育与职业,2011.07.

[5]陈丽英.大学体育弱势群体心理障碍及体育教学促进策略[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06.

[6]杨春莉.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

姚向珍(1978-),女,籍贯:浙江永康,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保健态度体育锻炼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