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北京峰会后中俄油气合作新趋势

2015-11-22 06:03杨凌
关键词:中俄天然气能源

杨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北京100732)

APEC北京峰会后中俄油气合作新趋势

杨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北京100732)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相互依存度增加,能源合作成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以APEC会议为契机,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所以,有必要重点讨论APEC会议后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础、现状、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APEC会议;乌克兰危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俄油气合作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与粮食和水并称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如今,资源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不断发展,两国各方面合作意愿愈来愈强,双方能源合作出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继2014年5月中俄两国签署“世纪大单”后,双方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以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为契机,中俄能源合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如果双方正式签署300亿立方米的西线天然气供气协议,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买家。这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地缘政治走向、乃至世界战略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将对新形势下中俄油气合作基础、现状以及存在障碍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双方油气合作新前景进行展望。

一、能源资源互补是两国合作的根本前提

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为两国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俄石油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至13%,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仅位于沙特阿拉伯之后。其中,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油气探明储量为850亿至900亿吨油当量,占全俄油气资源储量的1/4[1],拥有巨大的可开发潜力。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5.23亿吨,同比增长1.2%。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7%和1.4%[2]。2013年,俄罗斯能源工业整体向好,除原油出口量略有下降外,油气产量和加工量、天然气出口量较2012年均有所增加[3]。

表1 近年来俄罗斯石油产量及出口量(亿吨)

2013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达到6 6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出口天然气总量为1 96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0%。俄东部地区天然气总量约为59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1%,已探明储量4.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探明总量的10%左右[4]。其中,东西伯利亚天然气探明储量占该地区总储量的8.6%,远东地区该数字为11.3%[5]。能源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始终居支配地位,为中俄能源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2 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及产量分析(亿立方米)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需求也逐年上升。自1993年我国进入石油净进口国行列以来,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快速上升。2009年,我国进口原油2.04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国际公认安全警戒线50%,达到51.17%[6]。201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0.78%[7]。目前,中东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马六甲海峡为重要运输通道,但其运输时间、成本及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挑战[8]。中俄互为最大邻国,能源合作具有不可比拟的地缘优势,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局势深刻变化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催化剂

(一)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地缘政治层面,它的持续发酵、大国之间相互角力对世界经济格局也必将影响深远,首先体现在能源合作领域。

自克里米亚地区“脱乌入俄”后,美国和欧盟因乌克兰问题在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重压之下,乌克兰危机并未得到缓解,反而使双方关系陷入僵局,不仅使俄国内原本脆弱的经济受到重创,也是使洲经济复苏乏力。2014年上半年,俄国内资金外流达到750亿美元[9]。加上卢布贬值、通货膨胀率飙升、股市下跌等因素,俄国内经济开始疲软下滑。此外,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俄罗斯经济又是一记重创。2014年11月,布伦特原油已跌破80美元大关,较6月高点下跌30%。除阴谋论、美元升值论等解释外,美国页岩气革命也成为油价下跌的一大“元凶”。美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页岩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增强了美国本土能源供应力。截至2014年11月,美国国内原油产量突破每天900万桶,使进口能源数量急剧减少,成为此次石油价格下跌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能源产业,其对外贸易的2/3依赖油气出口,能源收入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50%以上,对于俄国内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兴衰举足轻重。国际油价大幅下行,将使俄罗斯乃至全球能源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

另外,欧盟开始逐步摆脱对俄的能源依赖。2013年,欧盟进口俄罗斯天然气1 300亿立方米,占其天然气进口总量的1/3。因此,在美国主导的对俄经济制裁中欧盟显得摇摆不定。但面对不断恶化的乌克兰局势,欧盟开始通过利用替代品、发掘本国天然气储量、扩大进口渠道等措施,逐步减少对俄能源的依赖。2014年5月,欧盟通过了《消减欧盟能源依赖综合计划》,2014年6月16日,俄罗斯再次断绝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此后不久,美国及欧盟便敦促有关国家中断与俄罗斯的“南流”管道项目。根据BP 2013年世界能源统计数据,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70%面向欧洲[10]。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各大国间的能源博弈与俄乌冲突交织在一起,使俄欧间原有的能源合作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3年俄石油出口同比下降了2%,寻找新的出口市场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因此,俄罗斯调整能源出口战略,提高亚太地区出口市场份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本国国家战略的长期考量。

2014年1月23日,俄罗斯政府颁布《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规定)》[11]。这是自2000年以来,俄政府颁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12]、《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13]、《关于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市场出口天然气的统一的天然气开采和运输系统纲要》[14]等一系战略文件后,政府出台的又一涉及东部地区能源发展规划的政策性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将在俄罗斯东部构建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开发北极及北部大陆架的资源潜力、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强调要“加快进入亚太市场”,并明确提出提高亚太在俄罗斯油气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如今,亚洲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俄罗斯能源战略向亚太国家东移,不仅能够加强与当地各国的经济联系,还能增强国家间的政治、文化往来,其政治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大于经济意义。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这是深化我国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促进与周边各国共同打造互利共赢、发展繁荣的利益共同体。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包括30多个国家,东到亚太经济圈,西达欧洲经济圈,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又被称之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因此,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能源合作成为各领域合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哈萨克、土库曼等)与能源需求大国(中国、印度等)有很高的市场契合度。其次,在部分国家间已经存在相对稳固的合作基础。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含各国能源合作已经向上下游、多领域、多方向深化发展,并逐渐呈现出互补优势明显、合作前景广阔、合作意愿加深等特点。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俄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保障,战略构想中着重强调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为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APEC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11月11日在北京结束,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又于11月15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本次APEC会议上,“加快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议题,体现出中国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为亚太国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11月9日,中俄两国元首就发展中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促进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等进行深入探讨。会议期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东西两线增供原油、油田、核电、水电合作等一批大项目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双方还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有力维护了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演讲时指出:21世纪是亚太的世纪,俄罗斯是亚太的一部分,俄罗斯的远东和西伯利亚都在亚太区域。对俄罗斯而言,中国是优先合作伙伴。能源领域结算货币多元化,可以保障能源金融体系稳定。未来,与亚太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额从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12.5%将提高至40%。此次峰会两国围绕天然气领域共签署协议24项,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文件。中期来看,俄罗斯对中国天然气出口将超过对欧出口。在11月13日举行的中俄专家“世界经济现状与前景分析”座谈会上,俄罗斯学者给予北京APEC会议很高评价,认为会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迈向一体化。目前中俄沟通机制已经建立,在推进亚太合作方面两国存在很多共同利益。新形势下,中俄务实合作领域更广,基础更雄厚,关系更紧密。

三、合作新突破

2013年,在中俄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俄石油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3月,俄罗斯将把对华原油出口量提高至每年3 100万吨,作为交换,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将从我国获得20亿美元贷款。届时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将占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而欧洲市场份额正逐步减少[15]。2013年6月22日,在第17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能源会议上,中俄签署了一份价值超过2 700亿美元的对华长期供油协议,根据协议,俄方将每年对华输出原油4 600万吨,合同期限为25年[16]。俄罗斯将对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及中俄原油管道进行扩容改造,在1 500万吨/年输油量的基础上,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增加向中国的原油供应,到2018年达到3 000万吨/年;增供合同期为25年,并可延长5年。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环保的优质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温室效应低等优势,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燃料首选。在我国,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成为必然之举。2013年2月,“中俄北京能源对话”就中俄2017年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达成一致,并对两国共同开发俄北极大陆架等形成初步意向。2013年10月,吉里凝析气田开始产气并进入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输气管道。2014年5月21日,在中俄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双方共同签署了一份价值4 000亿美元(约合2.5万亿元人民币)的“世纪合同”《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供应期限为30年,最终供应量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这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签署的最大单笔合同,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供气项目。历经10年的艰苦谈判,这一能源合作大单将为沿线人民提供清洁能源,增加就业机会,带动设备材料等加工业共同发展。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是中俄第二条大型能源走廊,也是连接两国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的重要纽带,标志着中俄天然气合作进入高水平、快车道的发展新模式。

2014年11月,APEC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再次签署天然气合作大单:《关于通过中俄西线管道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供应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关于经中俄西线自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将通过“阿尔泰”输气管道从西西伯利亚气田每年向我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具体的购气协议、技术协议和跨政府协议将于明年签署。

四、双方合作存在的障碍及解决方案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但还应该看到在能源合作中仍然存战略目标相抵触、外部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因此,如何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找出新办法来推动双方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成为两国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俄在地区政策方面存在一定争议

虽然,俄罗斯主流社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我国也全方位阐释了该计划会为沿线国家带来不可争辩的好处,但在俄罗斯仍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真正目的是想在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等地区或组织加强自身地位、取得事务主导权。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拥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将其视为自己的“后院”,并力争建成“欧亚经济联盟”。在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加紧落实关税同盟变得尤为迫切。此时,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不免会给俄方带来忧虑。

中国在阐释“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初就强调,中国在中亚地区不谋求地区事务的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其实就是明确了在该地的战略方针,要以经济考量为主,充分顾及俄罗斯在该地的特殊地位。为此,双方将继续深化两国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等共同项目。利用双边、多边关系框架积极协调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地区能源合作,努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俄罗斯的安全保障密切相关,我国应继续巩固双方战略对话,以增进相互信任、协调当前国际、地区共同立场为己任,促进互利务实合作向前发展。

(二)国际能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世界石油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加大了中国石油公司的经营难度。今年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油价随之大幅波动,未来美国为制裁俄罗斯将继续打压油价,这都会加大中国石油公司在国内外的经营风险。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以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为前提,因此,国家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美国可以说是中俄能源合作中的重要障碍之一。第一,俄罗斯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能会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美俄关系,会对中俄合作的国际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中俄能源合作如果顺利展开,中国必将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能源进口。中东地区主要被美国控制,势必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利益。第三,中俄能源合作会使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这必然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构成严重威胁。第四,“页岩气革命”导致国际能源输出量增加,能源价格可能在未来存在下行压力,中俄能源合作的定价机制将会受到更多质疑。第五,防止“中国崛起”现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然会对中俄能源合作构成不小的障碍。

在国际能源合作中,不过度依赖某个供给国、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是我国在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对俄罗斯能源过度依赖,会使我国在合作中缺乏主动性,在谈判中受到对方牵制。一旦发生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突发情况,我国能源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能源供给渠道,逐步展开与中亚、非洲、澳洲、中东等地的石油和天然气合作,在与俄方能源价格谈判中也逐步摆脱牵制,开始占据主动。因此,我国应在加强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同时,不断扩展进口渠道,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

(三)俄罗斯担心成为我国“原材料附庸地”

虽然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但由于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双方能源供需差距客观存在以及历史等因素影响,“中国远东扩张论”“原材料附庸地”等观点在俄罗斯,尤其是俄东部地区仍广泛存在,使俄方在合作中心存疑虑,严重制约了两国合作的顺利进行。未来俄罗斯对中俄贸易结构失衡的不满情绪,以及对能源出口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担忧都可能上升。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应该仅停留在资源的进出口贸易上,而是应该在能源技术、仓储物流、勘探开发、新能源利用等各方面展开合作,消除俄方“原材料附庸地”的疑虑。加强能源互联互通建设,加快落实中俄两国达成新的管线建设协议,实现能源运输方式的多元化,积极谋划欧亚大陆互联互通项目,实现能源运输通道东、西、南大贯通,深刻改变欧亚大陆能源、地缘格局,同时对世界政治格局也将产生影响。

结语

当今世界,能源安全已经不是某个国家能够单独面对的问题,而是要在加强区域一体化的前提背景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多边能源合作,通过制定统一的能源安全政策,多方协调、合理规划、统筹管理,使各国间能源合作真正成为地区能源安全的可靠保障,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中俄两国应重视上合组织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各个国家在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制定统一长期的能源合作规划,努力在世界能源多极化格局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积极探索地区能源一体化方面的宝贵经验。这对于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武冠军,张延萍.俄罗斯东部天然气资源及天然气管网规划[J].国际石油经济,2005(4):48-56.

[2]Россиявянваре-июне2014годасократила экспортнефти[EB/OL].[2014-07-02].http://www.rg.ru/2014/ 07/02/eksport-anons.html,02.07.2014,16:28.

[3]岳小文.2013年俄罗斯油气工业综述[J].国际石油经济,2014(4):39-44.

[4]ВРоссииобъемпродажгазаГазпрома достиг307млрдкубометров[EB/OL].[2014-06-17]. http://www.kxx.info/new82a2/

[5]И.В.菲利蒙诺娃,А.Г.科尔茹巴耶夫,Л.В.埃德尔.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J].西伯利亚研究,2010(5):29-32.

[6]张娥.49.8%:对外依存警世钟[J].中国石油石化,2009(6):36-39.

[7]2014年中国原油行业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发展现状[EB/OL].[2014-09-01].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409/277346. html.

[8]陆南泉.中俄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N].东方早报,2012-08-07(8).

[9]俄罗斯上半年资本外逃高达750亿美元[EB/OL].[2014-07-10]. http://www.port.org.cn/info/201407/175754.htm.

[10]冯保国.乌克兰危机对中俄油气合作的影响[J].国际石油经济,2014(6):8-12.

[11]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стратегияРоссиинапериод до2035года(основныеположения)[EB/OL].[2011-02-14].http://ac.gov.ru/files/content/1578/11-02-14-energostrategy-2035-pdf.pdf.

[12]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стратегияРоссиинапериод до2020года[Z].Москва,2003,С.118.Утверждена распоряжением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РФот28авгу ста2003г.№1234-р.

[13]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стратегияРоссиинапериод до2030года[Z].УТВЕРЖДЕНАраспоряжениемПрави тельств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от13ноября 2009г.№1715-р.

[14]ПрограммасозданиявВосточнойСибириина ДальнемВостокеединойсистемыдобычи,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газаигазоснабженияс учетомвозможногоэкспортагазанарынки Китаяидругихстран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Z].Москва,2007,С.290,утвержденаПравит ельствомРФвсентябре2007г.

[15]ЭкспортнефтичерезпортКозьминовырастет в2014годудо30млнтонн[EB/OL].[2013-11-07].http://www.oilpipelines.ru/novosti/3162-eksport-nefti-cherez-portkoz-mino-vyrastet-v-2014-godu-do-30-mln-tonn.html.

[16]中俄石油长期供应协议签订[N].第一财经日报,2013-06-24(9).

【责任编辑赵伟】

F125.4

A

1674-5450(2015)02-0077-04

2014-12-11

杨凌,女,辽宁抚顺人,国际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后。

猜你喜欢
中俄天然气能源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