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发展现状与建设办法

2015-11-22 06:03王季李靖舒李倩
关键词:辽宁省基地理论

王季,李靖舒,李倩

(1.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现代公司治理与成长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6;3.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110034)

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发展现状与建设办法

王季1,2,李靖舒3,李倩1

(1.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现代公司治理与成长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6;3.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沈阳110034)

高校创业教育既应兼顾理论性又应兼顾实践性,因此建设既包含创业的理论培训功能又包含实践指导功能的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则非常具有迫切性。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在制定基地总体指引方针的基础上,应构建基地组织架构并进到人员配备,同时兼顾创业理论培训和创业实践指导双重功能的实现。

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创业理论培训;创业实践指导

一、创业教育基地的内涵及其创建的意义

(一)创业教育基地的内涵

创业教育基地指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课程培训,又可以为入驻创业基地的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实践指导的创业基地。创业教育基地与其他创业基地的最大区别在于,创业教育基地注重创业实践指导的同时,同等关注于创业理论课程的培训。创业教育基地比以往的创业基地多了“教育”二字,突出了该类型基地依托“教育”、看重“理论培养”的特征。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基地是高校设立的,以大学的创业管理及相关专业为依托,由创业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管理课程的讲解和辅导,使得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创业理论基础;同时聘请资深的成功创业者作为基地的特聘教授,为企业入驻基地的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将多门创业管理课程全方位传授给大学生,同时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可以站在一个机会型创业的较高平台上,有战略眼光地去思考和解决创业问题[1]。

(二)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生可以获得的创业教育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一是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创业课程;二是创业基地为基地的创业者提供的创业实践方面的指导。无论哪种方法,都存在弊端。高校提供的创业类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数目有限,多数为1-2门,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可以说还远远不够,并且主要是创业理论的讲解,涉及到具体实践内容的课程几乎没有。而创业基地多数局限于实务性质的创业实践辅导,理论高度不够,更适合于生存型创业,而不适合于我们社会更需要的、更有未来发展前景的机会型创业。因此,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还非常罕见。兼具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的高校创业教育基地是为创业教育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创业教育新方式,那么探讨如何建立该种基地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论题。

二、研究设计

笔者挑选了四类调研对象,分别为创业基地、创业教师、创业者和大学生,对这四类调研对象分别采用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其中,问卷调查法共收回有效问卷558份,样本所在学校覆盖了辽宁省内的985院校、211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四种类型;样本所学专业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艺术类;样本所在的学习阶段覆盖了本科阶段、硕士在读、博士在读、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和博士毕业各个阶段;样本较全面地涵盖了选题应调查的样本类型,有助于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和结论。通过对四类调研对象的调查,文章了解了目前辽宁省创业教育基地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对象给出的建议,试图设计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的具体建设方案。

三、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发展现状

(一)高校创业基地建设仍显不足

调查问卷中的第8题和第11题显示,在558位受访者中,有46.06%的被调查者有过毕业后创业的打算;有88.53%的受调查者认为高校有必要设立创业教育基地来为在校大学生或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其中受访者中曾经在创业基地有过创业经历的12名受访者全部认为,高校有必要设立创业教育基地来为在校大学生或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而据考察,辽宁省内专门针对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建设的创业基地共有23家,其中高校独立建设12家,高校与政府共同建设1家,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1家,政府建设9家。在这14家高校建设的创业基地中,东北大学和沈阳工业大学各建设了2家创业基地,因此,辽宁省共有12所本科院校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基地,仅占36所辽宁省本科院校总数的1/3,即仍有2/3的高校没有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

由数据可知,辽宁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并对大学生创业基地有着较强的需求。而目前辽宁省内仍有2/3的高校未设立创业基地,无法实现对本校学生和毕业生的创业孵化。因此,目前辽宁省高校创业基地建设仍显不足。

(二)高校创业基地目前利用率较低

调查问卷的第9题调查了受访者是否有过创业经历;第10题针对那些有过创业经历的受访者,调查了他们是否在创业基地开创过自己的企业。通过这两道题的回答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对创业基地的利用情况。

在558名受调查者中,有68人(占受调查者总数的12.19%)曾经有过创业经历。而这些有过创业经历的受调查者中,仅有12人曾经在创业基地开创过自己的企业,仅占有过创业经历人数的17.65%。也就是说,在大学生创业者中,仅有不足20%的人在创业过程中受到了创业基地的支持。因此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基地目前在创业学生中的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真正意义的创业教育基地在辽宁省尚属空白

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基地从名称来看可以被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孵化基地、创业基地/创业园、教育实训基地。其中,前四类属于创业实践基地,第五类属于创业教育基地(见表1)。因此,从名称上来看,目前辽宁省仅有一家创业基地(即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可以被划分到创业教育基地类别中,而根据课题组的实地调研发现,该创业基地并没有提供系统的创业理论课程的培训。因此,实际上,该创业基地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基地。

表1 创业基地名称分类

因此,目前我省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虽然从名称分类上五花八门,但实际上都是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场地及对创业过程中提供一些相关支持服务的创业实践基地;而真正既具有创业理论培训又具有创业实践指导功能的创业教育基地目前在辽宁省尚属空白。

四、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办法

(一)基地总体运行方针

根据对创业专家的调研和各创业基地的考察发现,创业教育基地的总体运行方针可以总结为24个字,即“依托教学,指导实践;学校牵头,独立运行;社会协作,政府支持”!

创业教育基地与其他类型的创业基地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功能的引入。高校建设的创业基地比其他类型的单位建设的创业基地更容易实现创业理论培训功能,因为高校有庞大的教学资源做坚实的后盾。基地可以利用学校创业管理相关专业的师资、图书馆的相关教学资料资源、教务部门的成型的教学管理资源来高质、便捷地实现基地的创业理论培训功能[2]。在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引入理论培训功能的同时,创业教育基地仍旧不能放弃其核心的创业实践支持环节,此外还在实践环节为入驻企业配备创业导师,将理论与实践的培养真正做到有机结合,全方位打造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基地尽管拥有理论培训功能,但还是应该由学校来牵头,并作为学校下属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运行,配有自己单独完备的管理体系进行日常运转;而不应该下设在学校的管理学院或相关学科教学单位,由学院派出师资进行管理。因为创业教育基地所涉及的事务繁冗,从基地人员的调配、资金的运作到与外界协商等,是一个任务复杂的综合性部门。一个学校下设的学院的管理职能及能力范围有限,无法为基地提供充足的支持,所以创业教育基地应由学校来牵头设置,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

创业教育基地的运行方针仍旧需要社会协作和政府支持。基地可以通过与社会上的公司、团体协作,为基地的入驻项目带来更多的合作项目和资金、提供合适的创业导师[3]。通过获得政府的支持,可以使基地入驻项目获得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和政府创业资助;入驻项目获得更多资源将更易取得成功。

(二)基地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

1.组织架构

基地组织架构可以按照基地的职能下设理论培训部和实践创业部两个主要职能部门,并设有办公室来协调和支持两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基地的组织架构图及职能安排如图1。

图1 创业教育基地组织架构图

2.人员配备

基地应采取专兼职人员混合配备的方式,专职人员符合“少而精”的原则,兼职人员符合“择优聘用、长期合作”原则。基地组织架构图中明确的具体行政职能岗位采取固定专职人员负责,同时择优聘任适合的兼职工作人员完成其他各项工作。对于基地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的聘用,基地可以在学校内和社会上择优聘用教师,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同时,对于基地的一些其他岗位,可以聘任学校兼职大学生来担任。

(三)基地理论培训部构建办法

创业教育基地的理论培训部是该类基地区别于其他创业基地的一个显著特点。设置理论培训部旨在对有创业打算和创业初期的创业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辅导,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目标[4],使学生在创业中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创业过程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并能够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去把握创业机会,实现机会型创业的成功!

1.课程管理

理论培训部的课程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创业理论课的讲授,具体教学计划可以采用资深创业专家建议与学生需求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并定期根据新的环境和需求的变化更新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为模拟实战课的讲授,包含学生创业大赛的参赛辅导与模拟创业的辅导课程[5]。

在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上,由于创业课程的非必修性,因此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课程时间能够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因此可以将课程安排在大多数学生没有课程的晚上或周末;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再和选课学生的协商下来增加或减少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并且每学期设置的不同课程应分别设在不同的时间授课,以确保学生可以有时间同时选修所有的创业课程。

2.师资管理

创业理论课程开展的必备条件是师资,胜任的师资力量是理论培训部成功开展的关键。在调查中,学生对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排序,结果大多数受访者将“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了解整个创业理论体系与创业流程,并拥有创业经验的老师”排在了第一位,学生们认为既具有理论专业背景又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人最胜任这一岗位(排序结果如图2所示)。因此,理论培训部应该着重构建一支专业性与实战经验兼具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授课。可以通过基地的各种沟通网络,在校内外广泛搜索具备这样条件的教师,采用兼职聘任的办法,提高教师授课待遇,来实现理论部的师资配备。

图2 理论课程教师综合排序结果

尽管找到符合要求的专业教师并不容易,但对于教师的授课效果与质量仍旧需要进行把控。因此,对于每门课程,在每门课程结课时都要让学生对于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于成绩低于良好(80分)的教师,理论部将和任课教师取消合作协议。为了能够保持和胜任的教师进行长期合作,基地应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基地的条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于校内教师,可以采取减免教师所在教学单位课时,提高教师基地课程授课课时费等办法激励教师。对于校外教师,可以采取发放提高教师荣誉感的“高校客座教授”聘书,提高基地课程课时费等办法激励教师。

3.师资培训

由于理论部聘请的教师均为在学科领域非常专业、成熟的教师,因此师资培训的方向应以教学法的培训为主,以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为辅。教学法的培训能够使这些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已经非常丰富的教师更好地实现课堂发挥,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更加淋漓尽致地讲述出来,将授课效果发挥到极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获得技能。而基地在适当时机也可以为任课教师无偿提供一些参加创业教学研讨会、创业理论培训的机会,进一步促进教师在理论专业领域能力的不断提升[6]。

(四)基地实践创业部构建办法

创业教育基地的实践创业部与其他类型的创业基地的主要功能大体相同,主要是为入驻的初创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及便利条件,帮助入驻企业在创建初期孵化成型并走向市场。不同的是,实践创业部还可以为入驻企业配备创业导师,实现对入驻企业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辅导,全方位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的普遍特点是物质基础薄弱,资金不够充足,社会网络资源匮乏,相关政策法规信息途径不够通畅,因此基地的实践创业部作为创业大学生与学校、社会、政府的纽带,协同各部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相关信息服务与政策支持,力争使初创企业在真正走向竞争激烈的市场之前获得一个过度和缓冲的机会。实践创业部包含三个职能,分别是入驻评审、孵化管理和创业团队协调,具体运作办法如下。

1.入驻评审:改进为主,剔除为辅

目前,大多数创业基地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规范的项目审批制度与入驻流程来规范项目入驻。尽管保证了基地的入驻项目成功孵化率,但同时也把很多有前景但初期不够成熟的项目拒在了门外,导致了目前辽宁省高校创业基地在创业学生中的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应降低入驻门槛,基地的入驻评审宜采取改进为主、剔除为辅的原则,即对于那些不符合入驻标准的申请项目,在评审后让申请者根据评审专家的建议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并给予二次申报机会;仅剔除那些很难改进达标的创业项目。通过这种办法,提高企业入驻数量,降低基地场地空置率,提高基地在创业学生中的利用率,使入驻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由“遥不可及”转化为“触手可及”。

2.孵化管理——引入创业导师辅导

孵化管理旨在帮助已经入驻的企业能够顺利度过最为脆弱的初创阶段并获得稳健成长,因此基地应为入驻企业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以促进企业的初期成长[7]。除了与其他类型的创业基地一样为入驻企业提供工作场所服务,强化其他基地不足的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和融资渠道服务,创业教育基地还应在此阶段为入驻企业引入创业导师辅导。创业实践部可以聘请理论培训部的授课教师担任创业导师,因为这些导师既掌握扎实的创业理论又掌握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在入驻企业遇到创业管理相关问题时,可以给予恰当的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全方位培养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实现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效果。

3.创业团队协调——三方对基地的协同支持

创业教育基地的成功建设,不能仅依靠基地自身单打独斗,而要依靠学校、社会、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协同支持,因此,基地实践创业部需要创业团队协调部来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得基地最终能够在学校牵头、社会协作、政府支持的三管齐下的情况下,获得各方支持,将基地工作做得更好[8]。

创业教育基地与所在高校积极协同,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为在校教师的参与提供充足的物质与精神激励。通过基地与政府的协同合作,为入驻项目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和一些优惠条件。与社会协同,通过社会上的风投公司、天使投资人和成功的企业经理人的参与来帮助创业团队的成长。

结语

创业教育基地是一种全新的创业基地理念,目前在辽宁省还没有一个既包含创业理论的培训,又包括创业实践经验指导的创业基地。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并行的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理念出发,试图从创业教育基地的运行方针、组织架构、人员构成、职能部门运行办法几方面,全方位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办法,期望为探索中的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虽然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但一些构建办法仍旧不够成熟和完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完善,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提出更为可行的方案和见解。

[1]蒋乐兴.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13(1):9-10.

[2]张建军.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1,20(1):89-92.

[3]文明.官产学研合作型创业培训模式初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1-6.

[4]寇静,朱晓青.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新视野,2012,29(3):41-44.

[5]胡博.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路径规划[J].科技创业家,2012,3(18):193-193.

[6]周卫中,葛建新,孙国辉.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9,31(11):65-67.

[7]万家凤.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3,14(22):98-98.

[8]黎赔肆,李利霞.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南华大学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础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37-38.

【责任编辑赵颖】

G640

A

1674-5450(2015)02-0152-04

2015-01-05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GHYB110005);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1DB119);辽宁省社科联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glx-02)

王季,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李靖舒,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英语语言学硕士;李倩,女,山东莱芜人,辽宁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辽宁省基地理论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的基地我的连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