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内迁哈剌鲁人的文化变迁

2015-11-23 12:09
丝绸之路 2015年18期
关键词:西域中原习俗

殷 晨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元代内迁哈剌鲁人的文化变迁

殷 晨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哈剌鲁人是元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唐时称葛逻禄。有元一代,大批哈剌鲁人从西域迁入中原内地,在文化习俗上逐渐受中原文化影响。这在取字、言行、丧葬习俗、通婚等方面都有体现,并且出现了像迺贤、伯颜宗道等具有较高中原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

元代;哈剌鲁人;文化融合

哈剌鲁(Qarluq)是元代西北的一个民族。在同时期的文献中也称为“哈儿鲁”、“匣禄鲁”、“柯耳鲁”等。一般认为,哈剌鲁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葛逻禄。这些哈剌鲁人原先在西域主要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东的海押立和伊犁河流域的阿里麻里,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但可能也有部分信仰景教。①1211年,西域哈剌鲁首领归顺了成吉思汗,②并且参与了蒙古对金、南宋的战争。有元一代,大批西域哈剌鲁人因征战或屯田等原因迁入内地并定居于此,主要分布于大都、真定、大名、南阳、庆元、四川等地。③哈剌鲁人迁入内地以后,在文化习俗上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有“华化”的趋势。关于此问题,前人研究也有过涉及。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对部分哈剌鲁人的“华化”④作了简要考证;陈高华《元代的哈剌鲁人》第三部分对内迁哈剌鲁人文化上的变化作了简述;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上编第六章《东迁西域人的文化认同》总体上介绍了迁入中原的西域人文化认同上的变化,涉及哈剌鲁人较少;何兆吉《元代达失蛮神道碑的文献价值》分析了黄溍题写的两方答失蛮神道碑文当中有关哈剌鲁人华化的史料。但专门研究内迁哈剌鲁人文化变迁的文章似乎并不多见。研究内迁哈剌鲁人的文化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西域民族进入中原后的“华化”趋势,对于研究元代民族史、文化史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现有史料,对元代内迁哈剌鲁人文化变迁作一梳理。

随着内迁日久,大部分哈剌鲁人的文化、生活习俗都逐渐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习俗接近,这一点可以从取字、言行、丧葬、通婚等方面来加以论述。

首先是取字。命名取字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礼制特征。根据陈垣先生考证,元朝时来到中原的西域人当中,起汉名取字的现象颇为时尚。⑤介绍元代居留大都的哈剌鲁人答失蛮⑥其家族历史的《定国忠亮公神道第二碑》中提到答失蛮长子买奴时说道:“公字德卿,定国长子也。”⑦买奴这个名称应当还是沿袭哈剌鲁人的习俗,但取字则明显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其次,日常言行最能体现人的文化素养。像答失蛮、柏铁木尔⑧等人,他们的言行都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如答失蛮在临终时告诫诸子“恒以忠君、报国、尊祖、睦族为念”。⑨答失蛮的长子买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分巡岭北”时,“撤酒肆以变淫风,兴儒学以崇德教”,⑩在当地宣传儒教。至大三年(1310),柏铁木尔从陕西回到京城,向武宗推荐了儒士郭松年、宽甫、贾文器等,这些人后来都被武宗委以重任。⑪仁宗时,柏铁木尔曾上奏道:“回回不速儿麻氏,僻在西陬,未沾圣化。其俗兄弟自为婚姻,败常乱伦,莫此为甚!乞严禁,以正人伦,厚风俗。”⑫“兄弟自为婚姻”,指伯叔兄妹之间的通婚习惯,这一习俗似乎在元代色目人当中并不少见,柏铁木尔也是色目人,但此时他却指责这种行为“败常乱伦”,并上奏“乞严禁”,可见柏铁木尔在内心已接受儒家礼教思想。

第三,丧葬习俗。陈垣先生说过:“封建社会最大之礼制,莫过于丧葬。”⑬哈剌鲁人在西域时,大部分人便已经信仰伊斯兰教,可能还有少数人信仰景教。穆斯林的丧葬风俗与中原迥异,首先是不占棺木,占地不大。但碑文记载买奴“既告老,赐钞万五千缗,悉用增葺其先茔”,⑭一次动用一万五千缗来修葺家族墓地,可见其家族墓地豪华与占地之大,显然是效仿中原习俗厚葬,非穆斯林从俭而葬的习俗。还有丁忧守制的习俗,这是儒家文化圈内的一种特定习俗,西域民族则无此习俗,且元政府未要求蒙古、色目官员丁忧。⑮但买奴仍然在父亲答失蛮去世后为父丁忧守制,期间“诏起还复旧任。固辞,从之。服除,入中书为右司郎中”。⑯可见买奴已接受此习俗。

第四,通婚。在民族融合与文化变迁过程中,通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的母亲就是哈剌鲁人。顺帝之父明宗因宫廷斗争出走,在经过哈剌鲁地区时,娶阿尔思兰汗后裔迈来迪为妻,生下妥欢贴睦尔。⑰《太傅文安忠宪王家传》记载:“王初娶唐兀氏奴伦某……再娶郭氏……子男三人……次道童,王故所娶高丽氏子……次蛮子,郭太夫人出……娶乃蛮氏奴罕,卒;继高昌氏答儿麻失里……女三人,长哈秃纳,适镇远王之子斡失帖木儿,卒。次金刚奴,适崇福司少卿答儿麻失礼。次八宝,适卫王宽彻班孙。”⑱由这段话可以看出,柏铁木尔娶唐兀人(一般认为是西夏人后裔)、汉人、高丽人,其子蛮子娶乃蛮氏⑲、高昌人(应是西域畏兀儿人),其长女和三女嫁给了蒙古王室,次女所嫁之人“答儿麻失礼”与蛮子所娶高昌氏“答儿麻失里”似是同姓,很可能也是西域畏兀儿人。《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载:居于开州濮阳县的唐兀人闾马家族世代与当地哈剌鲁人通婚,闾马曾孙理安娶哈剌鲁人伯颜之女。⑳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元朝,上自皇室下至民间,哈剌鲁人普遍与各族通婚,与之通婚的有汉人、蒙古人、唐兀人、畏兀儿人乃至高丽人等。

随着受中原文化影响渐深,哈剌鲁人当中也涌现出了一些具有较高中原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迺贤(乃贤)、伯颜宗道等。迺贤,是元朝后期著名的哈剌鲁诗人,“今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葛逻禄氏迺贤易之,自其先世徙居鄞越”,㉑其诗歌多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在江南文人当中地位也很高,代表作有诗集《金台集》和地理游记著作《河朔访古记》。伯颜宗道是元末儒学名家,世居开州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又名师圣。青年时代受业于宋朝进士黄坦,至正四年(1344)受诏授翰林待制,参与修《金史》,归来后在乡讲学“四方之来学者至千人”,㉒至正十八年(1358)被河南红巾军俘虏后杀害。他“平生修辑《六经》,多所著述,皆毁于兵”。㉓虎都铁木禄是元初哈剌鲁将领铁迈赤的儿子,由于母亲是汉人刘氏,而且他本人又有一定的汉文化修养,所以也被称为“刘汉卿”。㉔老的沙是元朝末年在中央任职较高的哈剌鲁人,元顺帝的舅舅,至正十七年(1357)六月任御史大夫,同年九月又升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兼兀良海牙指挥使,㉕后来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死于元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当中。㉖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迁徙、融合、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哈剌鲁人的内迁也是这样的历史大潮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元中期以后,内迁哈剌鲁人在文化习俗上受中原文化影响日益深厚,逐渐与中原文化接近乃至“华化”,在取字、言行、丧葬、通婚等方面都有体现,其中涌现出诸如迺贤、伯颜宗道等具有较高的中原儒家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对丰富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内涵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注释]

①③陈高华:《元代的哈剌鲁人》,《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②《元史》卷1《太祖纪》,第15页。

④“华化”一词,较早见于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指西域民族在文化习俗上逐渐与中原文化接近,但比“汉化”内涵更加丰富。本文也是介绍西域哈剌鲁人文化上与中原文化接近过程,所以借用该词。

⑤⑬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91页、第98页。

⑥答失蛮,哈剌鲁人,继承父职在宫廷任“宝儿赤”(厨师),官至荣禄大夫、宣徽使,死后被追封为定国公,具体生平详见《定国忠亮公神道碑》。

⑦元·黄溍著、王颋点校:《定国忠亮公神道第二碑》,《黄溍全集》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51页。

⑧柏铁木尔,哈剌鲁人,曲枢之子,先后任大都留守、武卫亲军都指挥使等职,阶荣禄大夫,具体生平详见《太傅文安忠宪王家传》。

⑨《定国忠亮公神道碑》,《黄溍全集》下册,第648页。

⑩⑭⑯《定国忠亮公神道第二碑》,《黄溍全集》下册,第651页、第653页。

⑪⑫《太傅文安忠宪王家传》,《黄溍全集》上册,第427~429页。

⑮《元典章·吏部五·丁忧并许终制·卷十一》载:“至大四年三月二十八日钦奉诏书内一款:官吏丁忧巳尝著令,今后并许终制(原注:实二十七个月),以厚风俗。朝廷夺情起复,并蒙古、色目、管军官员,不拘此例。钦此。”(陈高华等点校本《元典章》第一册,中华书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92~393页)从中可见元朝政府并未要求蒙古、色目官员丁忧守制。

⑰详见《元史》卷38《顺帝纪》第815页;《元史》卷31《明宗纪》,第694页。

⑱《太傅文安忠宪王家传》,《黄溍全集》上册,第432页。

⑲关于元代乃蛮人的族属,学界存在争议,一般认为乃蛮属于色目人,钱大昕、屠寄、柯劭忞等持此观点,但也有学者认为属于蒙古人而非色目人,见黄时鉴《元代乃蛮是蒙古而非色目考》(《黄时鉴文集》第一册,第113~119页)。

⑳穆朝庆、任崇岳:《〈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笺注》。

㉑元·刘仁本:《羽庭集·卷一·河朔访古记序》,《乾坤正气集》卷134,同治求是斋本。

㉒㉓《元史》卷190《伯颜传》,第4350页、第4351页。

㉔《元史》卷122《铁迈赤传附虎都铁木禄、塔海》,第3004页。

㉕《元史》卷45《顺帝本纪八》,第939页。

㉖关于老的沙被杀的具体时间,《元史》卷46《顺帝本纪九》记载是至正二十五年十月,但《元史》卷207《逆臣·铁失、勃罗帖木儿传》记载是至正二十五年十二月。

K247

A

1005-3115(2015)18-0005-02

猜你喜欢
西域中原习俗
沁园春·赞中原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班超出使西域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