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5-11-23 06:07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广州51009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书评馆藏图书

●张 蕾(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广州510091)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张 蕾(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广州510091)

微书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从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和绩效评价三方面提出了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理论设想,通过调查研究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书评活动的现状,包括微书评活动开展的目的、开展的平台、读者的参与度、活动效果、活动后的绩效评价和后续工作等方面,最后探讨了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前景。

2014年4月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1]数字化阅读市场的扩展,增加了读者的选择性,给传统阅读带来严重冲击。140字微博的流行,使阅读进入了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微书评”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成为图书信息传播的新载体。2010年首届微书评大赛以来,微书评活动在全国范围掀起高潮。将微书评引入图书馆,尤其是以青年学生为主要读者群体的高校图书馆,是在移动阅读环境下开拓图书馆信息服务、提高馆藏利用率的新思路。然而,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价值、范围和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其应用前景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

1 微书评概述

1.1 微书评的含义及特点

微书评是相对于平常所说的书评,以140字为长度的微型书评。[2]微书评既继承了书评的信息导向功能,又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最大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随意的碎片文字,灵活地反映了读者的主观感受。超链接、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嵌入,使微书评的内容更丰富、立体。书评作为图书信息传播的媒体,具有描述、解释和评价功能,但传统书评由评论人撰写,存在出版发行周期。相对于传统书评而言,微书评除了时效性强外,还具有草根性的特点,从读者的角度写出心声,便于阅读分享,侧重于思想的交流,能使读者之间产生共鸣。但是,微书评随意性较强,也存在因误读而产生内容失真的缺点。

1.2 微书评发展概况

自2010年“首届微书评大赛”以来,微书评在我国受到追捧,开展的形式主要是设置专栏、网站和进行各类微书评大赛。较有影响力的是2010年10月24日北京晨报推出的名家悦读微书评栏目和2011年8月4日启动的“书香羊城——微博微书评大赛”活动。“书香羊城——微博微书评大赛”共举行两届,每届分若干期进行评奖。第一届活动历时11周,通过大洋网、网易、新浪、腾讯、139说客等微博平台开设了专题页面,共有900多万人次点击,微博书评作品达到12万余件。[3]可见,微书评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比较短,但已掀起全民参与的热潮。

2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理论设想

我国图书馆界对微书评的研究最早始于2011年,较为及时地捕捉了这一新事物的应用,并围绕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书评的优势、微书评的应用范围、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这些理论既是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思路,也是开展实践研究的基础。

2.1 微书评应用的范围和价值

微书评是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新媒介,是数字阅读时代进行阅读分享的工具。王家莲将微书评在数字阅读中的作用归纳为数字阅读的良师益友、数字阅读的淘书指南、全民数字阅读催化剂。[4]因此高校图书馆微书评首先要体现阅读分享的功能。

微书评的应用是图书馆书评工作的一种延续,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向读者揭示、宣传馆藏,将高品质的图书推荐给读者,以提高馆藏的利用率。费庶认为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加虚拟馆藏、信息导航作用、提高学术微书评、推动学术研究。[5]

2.2 微书评应用的方式

微书评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微书评作品的收集来实现的,可以通过日常的或常规的工作收集,也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收集。无论哪一种收集过程,都需要依靠一定的平台,微书评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平台的多样性,包括微博、电子邮箱、留言板、实体投稿箱、网页跟帖等。

2.3 微书评应用的绩效评价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中是否产生了价值,需要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的内容就是要考察微书评的应用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了其价值,即有没有促进阅读推广和提高馆藏借阅率。开展了某项微书评活动,进行了作品收集后,还需要通过后续工作将微书评真正嵌入到图书馆中,并开展相关的绩效评价,这才是一次真正的应用过程。

3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微书评应用的理论设想是否成立,微书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高校图书馆是否真正具有应用微书评的优势,需要如何转变思路。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3.1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概况

微书评自2010年首推以后,就陆续有高校将其应用到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工具。在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面向全国高校征集“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的活动中,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微书评活动”荣获二等奖。[6]不可否认,微书评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这一个案是否能代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书评的现状呢?

有学者对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通过这个途径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检索并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实践中是否真正能实现呢?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2013年开展的一次微书评活动,回收作品较少,通过对微书评作品借阅量的统计观察,并没有发现因为微书评活动而带来图书推广的成效。

从网页检索和网站调查也不难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书评的方式主要是开展微书评活动,几乎看不到有高校图书馆在网页、微博等平台设置微书评专栏或者嵌入微书评作品的。而对照诸如“书香羊城——微博微书评大赛”这样的社会范围的微书评活动,高校图书馆的活动又显得有点冷清。2011年6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办了首届微书评有奖征集活动——“评知己好书”,共搜集1000多条微书评优秀作品。[7]通过检索多家高校图书馆的微书评活动发现,1000多条微书评作品的征集已经算是比较多的。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微书评活动参与度并不高,如2013年暨南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微书评活动,回收的微书评作品分别仅为195份[8]和75份。[9]

3.2 微书评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

为进一步掌握微书评活动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微书评应用的认知情况,笔者于2014年10月至12月期间,通过电子问卷形式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发起了随机调查。为确保样本能够反映现实情况,每个图书馆只抽取了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4份。其中,有50份问卷显示该图书馆并没有开展微书评活动,占67.57%,仅有24个图书馆开展了微书评活动,占32.43%。微书评活动在高校图书馆的开展并非普遍存在。

此次调查主要想了解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书评活动的情况,包括微书评活动开展的目的、开展的平台、读者的参与度、活动效果、活动后的绩效评价和后续工作等。

3.2.1 微书评活动开展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主要是利用微博(91.67%)、投稿箱(58.33%)、电子邮件(50.00%)和留言板(50.00%)开展微书评活动,相对这几种方式,目前较为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还不是微书评开展的主要平台,仅占33.33%。

3.2.2 学生参与微书评活动的活跃程度

从部分高校微书评活动征集的作品数量看,学生参与度并不令人满意,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点。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学生参与度一般的有16人,占66.67%;认为非常活跃的仅占16.67%。

3.2.3 对微书评活动效果的评价

在24个被调查图书馆中,认为效果非常好和效果不好的各2个,均为8.33%。83.33%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效果一般。虽然工作人员普遍觉得活动效果一般,但对微书评开展的目的和微书评给图书馆带来的促进作用两项进行对比,却发现数据趋于一致:活跃阅读氛围占91.67%,阅读推广占66.67%,提高借阅率占50.00%,了解读者需求,为图书采访提供依据占33.33%。可见,微书评应用的效果与图书馆本身的活动目的相符,图书馆并没有对微书评活动开展提出太多的期望。

3.2.4 活动后的绩效评价和后续工作

调查发现,仅有2家图书馆对开展的微书评活动进行了绩效评价,占8.33%;6家图书馆在微书评活动后进行了后续工作,占25%,他们的后续工作主要是微书评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嵌入,例如载入馆刊等。

3.3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潜力的调查

尽管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图书馆都没有进行过微书评活动,但并不代表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会被拒绝。在72个被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被问及哪种阅读推广方式效果更好和会选择哪种方式推荐图书给读者时,48.65%的工作人员认为微书评作为阅读推广方式效果更好,51.35%的工作人员会选择微书评的方式将图书推荐给读者。可见,相对于传统书评、文摘、传统的图书推荐而言,微书评有很强的优势,具有在高校图书馆推广的潜力。

综合上述几项调查笔者发现,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状况并不乐观,高校图书馆对微书评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开展某个活动上,读者参与微书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还是具有相当的潜力,应用的方式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4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前景分析

4.1 微书评应用的两个视角

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两个最重要的作用是阅读推广和提高馆藏利用率。阅读推广是过程,提高馆藏利用率是目的。因此,在微书评的应用上可以从两个视角去审视:第一,通过微书评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创造一种文化环境,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和创作灵感,即注重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书评活动这样一个过程;第二,征集微书评,将微书评作为图书信息传播的媒体,吸引读者阅读,注重收集优秀的微书评作品。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仅注重活动本身,对优秀作品的评选只是鼓励阅读的手段。而注重微书评作品的应用模式在高校图书馆较为少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2 微书评作品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流程

微书评作品应用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日常的微书评作品的收集,将优秀作品嵌入到图书馆馆藏系统中,通过馆藏目录系统与读者实现交互。首先,通过微博、留言板、专栏等平台采集读者的微书评,并对读者的微书评进行审核,优秀的读者微书评与馆员微书评、专家微书评一起形成馆内的微书评数据库,各个图书馆的微书评数据库形成联合微书评数据库,通过上传和下载实现微书评共享。馆内微书评数据库通过“题名”与“责任者”两个字段与馆藏的数据进行匹配,将有馆藏图书的微书评转入馆藏目录,嵌入到OPAC,与原有图书馆数据整合,实现图书推荐、信息推送等功能。读者通过OPAC可以浏览已有微书评的书目数据,并直接跟帖新的微书评,或者在没有微书评的数目数据中添加微书评。未匹配的微书评进入图书采访系统,起到图书荐购的作用(见下图)。为便于实现数据匹配,微书评作品在收集过程中要规范格式,避免同题名图书的错误匹配。

图高校图书馆微书评应用流程

4.3 应用中的几个相关问题

对比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很多理论研究与实践还相差甚远,因此,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几个可能存在的问题。

(1)微书评的读者图书荐购等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审核。有学者认为“通过微书评可以大浪淘沙,火眼金睛辨别众多图书中的优劣”,[10]读者可以通过微书评的方式将自己阅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图书馆或其他读者。但是,微书评也不一定都能真实反映图书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优秀的微书评作品是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满足读者的求真需要”[10]。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微书评进行审核,将优秀的微书评作为馆藏图书采购的依据。工作人员对微书评的审核在整个应用流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微书评作品收集的组织工作。微书评的撰写很多时候是有感而发,组织人员撰写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将微书评征集作为日常工作,工作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的?一次微书评活动可能在激发读者阅读热情、活跃阅读氛围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微书评在图书馆中嵌入式地应用则需要长期积累。如果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势必影响工作人员投入到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微书评作品的收集应以系统常规收集读者微书评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撰写和向专家约稿为辅,对读者微书评的审核采用定时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并做到长期坚持。

(3)微书评嵌入应用的技术支持。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流程的实现需要技术的支持,其中将微书评作品嵌入图书馆OPAC是关键。这一技术的实现可以参考豆瓣网与OPAC相融合的个案。

(4)微书评作品征集的平台,目前主要以微博为主。但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下降9.0%。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较上年底降低9.2个百分点。[11]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开拓更多的微书评征集和活动宣传平台。微信公众平台顺应了发展潮流,是今后几年高校图书馆服务重点拓展的方向,对微书评应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4 高校图书馆在微书评应用中的角色

将微书评工作建设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渠道。高校图书馆做的不仅仅是开展几项活动或者收集一些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微书评工作,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促进图书馆文化内涵建设。高校图书馆在实现整个微书评应用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收集者、审核者、传播者,更是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者。高校图书馆既可以开展微书评征文活动,也可以采用征文以外的某项适合本校读者的活动来开展微书评的创作和收集。例如虚拟沙龙的形式,让阅读者进行思维碰撞,在互动中激发创作灵感。在活动的不断坚持下,使阅读微书评和撰写微书评成为读者阅读行为中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目前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并不普遍,而且部分应用微书评的高校图书馆也没有真正将微书评发展成阅读推广的重要手段。但是,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的应用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价值的实现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积累,只有通过长期的活动开展和作品收集,形成常规的应用流程,引导读者养成撰写微书评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微书评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意义。

[1]“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14-11-20].http://www.chuban.cc/yw/201404/ t20140423_155079.html.

[2]微书评[EB/OL].[2014-11-20].http://baike. baidu.com/view/5215504.htm?fr=aladdin.

[3]书香羊城微书评大赛揭晓获奖者称不再孤独阅读[EB/OL].[2014-11-20].http://news.dayoo. com/news/201112/09/85080_20884815.htm.

[4]王家莲.数字阅读下高校图书馆微书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论坛,2012(1):30-32.

[5]费庶.微书评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1):88-90.

[6]我校“微书评活动”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二等奖[EB/OL].[2014-12-9].http://www.gxut.edu.cn/news/view/id/564.

[7]王家莲.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微书评工作[J].图书馆学刊,2011(11):92-94.

[8]“暨南微书评征集大赛”获奖名单及作品[EB/OL].[2014-11-20].http://libgp.jnu.cn/news/NewsInfo. action?id=1568&subjectid=2&expandable=0.

[9]“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2013武汉大学读书节微书评大赛获奖作品[EB/OL].[2014-11-20].http://www.lib.whu.edu.cn/2013read/dsgy.asp.

[10]王家莲.全民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微书评应用前景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88-90.

[11]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1-20].http: //www.199it.com/archives/187771.html.

G252.1

B

1005-8214(2015)11-0016-04

张蕾(1979-),女,硕士,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2015-01-22[责任编辑]闫东芳

猜你喜欢
书评馆藏图书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书评
书评
图书推荐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重读〈石头记〉》书评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