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机制实证研究

2015-11-24 03:15曹林裴成荣张爱玲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市场文化产业政府

曹林 裴成荣 张爱玲

摘要:以大唐西市为例,研究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认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是互辅共进的持续发展模式,其包括三大机制:价值生成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坚实基础,利益分配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要形成以构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价值生成、协调运行和利益分配三大核心机制。

关键词:文化遗址;文化产业;大唐西市;政府;市场;中介组织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5)02-0026-07

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与文化遗址保护被视为一对矛盾,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文化遗址保护经常被认为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包袱”。大唐西市原来是盛极一时、名扬中外的世界贸易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现在其遗址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陕西佳鑫实业公司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创造了保护民营资本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双赢结果,创建了文化遗址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有效模式,实现了“鱼和熊掌兼得”。因此,以大唐西市为例,本文总结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基本经验,剖析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共生机制,推广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先进模式,对全国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

产业关系模式分析借鉴共生理论,按照遗址保护完好与否和关联产业是否发展的相互关系,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形成4种共生关系,相应产生4种发展模式(表1)。

表1中,文化遗址保护与破坏分别表示为X1,X2;关联产业发展与停滞分别表示为Y1,Y2。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两者互利共生、和谐互动(X1,Y1),该模式称为和谐发展模式,如西安大唐西市遗址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就是此类模式的典型。第二,关联产业获得了暂时性发展,但是文化遗址却遭到严重破坏,两者呈现偏害共生关系(X2,Y1),该模式被称为破坏式发展模式。如洛阳龙门石刻、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均曾因过度开发,导致文化遗址遭到极大破坏。第三,文化遗址被有效保护,但是遗址关联产业并未相应发展,两者呈现偏利共生关系(X1,Y2),该模式被称为单一保护发展模式。中国多数文化遗址均属此类。中国文化遗址长期实行国有事业保护政策,经费由政府直接拨付,保护单位无保护资金的压力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关联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另外,一些民营资本经营的博物馆也属于该类,如关中民俗博物馆,其保护资金主要源于自有、社会捐赠和微薄的门票收入,关联产业未得到充分开发,文物保护与关联产业呈现分离状态。该模式因为保护与产业的现实分割,被称为“单一保护模式”。第四,文化遗址既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关联产业也没有实现发展,或者因为遗址遭到破坏,而导致关联产业发展受阻停滞,形成竞争消亡关系(X2,Y2),该模式被称为“毁坏停滞模式”。这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普遍,大批文物遗址,甚至级别较高的文化遗址,因为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投入,而民营资本受制于政策约束或囿于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而不愿介入,导致文化遗址破坏与关联产业发展停滞并存。

在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以上4种共生关系与模式中,偏害共生关系与破坏发展模式(X2,Y1)、竞争消亡关系与毁坏停滞模式(X2,Y2)均以一方受损或双方共损为结果,具有不可持续性。互利共生关系与和谐发展模式(X1,Y1)、偏利共生关系与单一保护模式(X1,Y2)是两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其中文化遗址单一保护模式(X1,Y2)是以保护主体之外政府强大的财政拨款或非政府组织巨额持续输血式无偿投入为前提。而在政府保护资金有限和非政府组织投入意愿微弱的条件下,依赖于保护责任主体“自我生血,自我发展”的共生和谐发展模式成为遗址保护可供选择的最佳模式。

二、大唐西市文化遗址保护与

合理利用的基本经验大唐西市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政府引导、鼓励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以商养文、以文促商”[1]。

第一,政府主动引导,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在大唐西市发展过程中,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给予大唐西市诸多的引导、帮助和支持。一是西安市政府解放思想、充分放权,将大唐西市文化遗址委托给陕西佳鑫实业公司代行保护,开创全国民营资本参与文化遗址保护之先河。二是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对大唐西市高度关注。一方面,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大力支持大唐西市纳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陕西省文物局创新行业人才交流机制,抽调文物系统在岗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赴大唐西市博物馆和公司任职,对大唐西市遗址保护工程和博物馆建设给予人才和技术扶持,突破民营企业人才和技术缺乏的瓶颈。三是中央、省、市领导大力支持并出席大唐西市举办的文化活动,保证必要的礼仪接待,使大唐西市的文化活动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四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支持和信用担保的作用,通过财政奖励和金融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

第二,企业科学规划,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保护。大唐西市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和责任感,始终贯彻科学规划原则,对文化遗址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保护。一是坚持权威设计。他们分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克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安家瑶、日本建筑专家小川清一组建成专业设计规划团队,对遗址保护进行科学规划。二是坚持科学论证。他们邀请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局和文物保护专家对遗址展示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反复论证、专业评估、修订完善。三是专业化管理。他们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对遗址保护标准审批方案的要求,制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案”,对遗址进行专业化加固、铺桩和回填保护。四是严格保护。他们聘请文物系统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大唐西市的文化遗址管理水平。

第三,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大唐西市是全国第一个由民营资本参与保护的高规格文化遗址类项目。陕西佳鑫实业公司是大唐西市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建设、展示以及举办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和产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完全遵循市场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经营活动覆盖旅游、商业和古玩交易、文博事业、文化艺术、会展活动、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众多领域,主要通过策划 “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文化产业洽谈会”、“大唐西市文化遗产节”、“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2011欧亚经济论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分会”等活动,聚集人气,提升文化品牌价值,推动大唐西市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发展,实现企业盈利和发展。

第四,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商文互辅共进。以商养文,以文促商是大唐西市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以商养文主要通过有序发展关联产业与文化主导产业两大途径实现:一是陕西佳鑫实业公司通过挖掘遗址文化,促进文化与地产融合,建设高价值的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两大关联产业,形成文化遗址保护的反哺资金。目前,大唐西市拥有国际古玩城、商务酒店、高尚住宅在内的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业务,其丰厚的商业租金和利润已经成为文化遗址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二是大唐西市依托文化遗址资源,积极策划发展旅游、会展、演艺、时尚餐饮等文化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大唐西市新的主导产业和反哺文化遗址保护的新的资金来源。以文促商主要通过文化价值产业外溢与文化创意产业化两大途径实现:一是大唐西市通过组织“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 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项目吸引眼球,集聚人气,营造富有浓郁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商业地产和高尚住宅,极大地提升了大唐西市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品质和商业价值。三是大唐西市通过兴建民营博物馆,挖掘和展示大唐西市盛唐文化、丝路文化、商业文化,促进其与旅游、商贸、会展、餐饮、演艺的融合,形成独具盛唐贸易文化、丝绸文化、时尚娱乐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三、大唐西市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

产业和谐共生机制分析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机制是指通过价值生成机制、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各个经济主体主动参与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关联产业开发,形成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互利共生、和谐互动的发展机制(图1)。该机制主要包含3项基本内容:一是促进微观经济主体意愿投入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价值生成机制。二是能够保障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运行机制。三是能够持续推进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

(一)和谐共生的动力:价值生成机制

大唐西市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是促进经济主体积极参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开发的基本动力。

第一,经济价值生成机制。文化遗址是文化创意的载体,创意是遗址关联产业的灵魂。伴随文化市场需求的扩大,大唐西市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文化产业分工,促进关联产业多元化发展。在纵向上,通过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市场、品牌经营,拓展延伸文

图1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机制示意图化产业链,推进文化价值链高端演进,增加产业链价值;在横向上,通过融合发展文化商业地产、高端住宅、文化旅游、古玩交易、演艺等产业,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新增关联产业链,增加产业链价值。大唐西市注重科技对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实现了文化遗址保护手段的现代化,也丰富了遗址文化产品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扩展了文化市场空间,提升了文化产业价值。

第二,文化价值生成机制。关联产业的发展,可为文化遗址保护持续不断地提供经济支持。通过关联产业的利润反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保护文化遗址的维护与永续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市场机制,有效动员高校、研究机构等科研力量,广泛参与,深度挖掘,丰富文化意蕴,最大化提高文化价值。

第三,社会价值生成机制。大唐西市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在有效保护文化遗址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最大化地丰富遗址文化产品,更有效地扩大文化传播途径和网络,多途径、广渠道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伦理;政府通过免费或购买文化公共用品活动的方式,最大化地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加速了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强化了社会教化功能,能够促进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二)和谐共生的基础:运行机制

市场、中介组织与政府三位一体的资源配置机制是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运行的有效机制,是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共生的基础。

市场机制是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陕西是全国文物资源大省,也是经济不发达省份,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形成了文物资源保护与政府投入之间的尖锐矛盾。在大唐西市遗址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通过产权制度创新,以遗址保护外部(正)收益内部化的方式,解决了私人资本投资文化遗址保护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的问题,创造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因此,在大唐西市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领域,市场机制是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大唐西市正是通过价格、供求与竞争3个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是供求机制。巨大的遗址文化价值产业外溢和遗址关联产业发展前景是大唐西市投资的市场动力,政府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遗址保护与开发,促进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保障自由供求市场的形成。二是价格机制。产业化的遗址关联产业市场形成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最好的市场信号,供求通过价格达到均衡,即实现产业的资源配置。三是竞争机制。市场机制作用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存压力促使大唐西市不断深掘文化内涵,以丝路文化、贸易文化、大唐文化为特色进行产品开发,推进文化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竞争性机制也使企业更有动力维护文化遗址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以期获得长久持续发展。

“看得见的手”是资源配置不可或缺的补充机制。市场机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和中国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现实条件下,需要发挥政府 “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推动。在大唐西市保护与合理开发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发挥了政府协调机制的功用。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府实施产权制度创新。在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绑定保护与合理开发权共同转让给同一民营经济主体,通过外部效益内部化的方式使遗址保护的公共属性发生转变,为市场机制的引入创造条件。第二,政府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发权让渡为条件,遗址区内的经营设施由企业承担。但是,遗址区域的对外交通、通讯、卫生等设施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将其纳入市政规划,优先予以解决。第三,政府提供有效管理与服务。中国文物法律、管理滞后于文物保护与合理开发实践,形成对文化遗址产业发展的重大约束。政府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公共服务,突破遗址文化产业瓶颈,主要方法有:一是制定遗址保护的标准与要求,建立遗址保护的动态监控与管理机制;二是合理界定古玩交易的界限与范围,引导和规范关联文化市场发展;三是打击倒卖文物不法行为,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清除干扰市场经营的不法势力,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建立遗址区域内文物、工商、公安办事机构,下放管理权限,创新管理制度,进行高效管理与服务[2]。

中介组织协调是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协调机制。中介组织是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唐西市文化遗址保护和利用过程中,中介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一是发挥政府与企业桥梁和纽带联系作用。民间收藏协会、西安市工商联、大唐西市古玩商会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政策宣传与服务工作,及时将企业情况向政府和主管部门反映沟通、建言献策。二是大唐西市各类协会加强遗址文化行业诚信建设,规范行业自律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三是通过创办杂志、网站、论坛等形式,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政府、协会间同行业交流、联系与沟通,增进合作。

(三)和谐共生的保障: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体现了对参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开发的经济主体权益的维护,是促进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

市场分配机制是基本的利益分配机制。传统观念认为,文化遗址是公共性文化资源,如果由私人企业承担,实行单纯的市场供给模式,会因其外部收益大于私人成本,无法形成持久的利益回报机制而难以为继,因此只能由政府进行保护和运营。然而,在政府财力有限、无法实现有效保护的条件下,文化遗址遭到极大破坏,关联产业也难以启动,出现遗址毁坏与关联产业停滞的“双损”局面。西安市政府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引进陕西佳鑫实业公司投入文化遗址保护,将大唐西市文化遗址开发及其文化外溢收益权一并让渡给企业,使企业投入文化遗址保护的外部收益内部化,这样通过“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形成了企业从事文化遗址保护的利益回报机制,创造了市场机制的引入条件:政府将大唐西市及周边500亩的土地,交给大唐西市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发,鼓励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市场运作,获取经营收入,形成商业利润,弥补文化遗址保护成本。

政府利益协调机制是重要的利益补偿机制。遗址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在新产业发展初期,存在着较高的制度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了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减小企业经营风险,帮助企业度过产业创新困难期,政府通过奖励、补贴、公共购买等政策,构建了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增强企业从事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文化产业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为了保障消费者公共文化消费权益,改善公众文化生活,政府通过博物馆免费、门票补贴等政策,形成对公众的公共文化消费补偿制度,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扩大[3]。

四、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

和谐共生机制的启示大唐西市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并非功成于偶然,而是在实践中形成了耦合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和谐共生机制的有效模式。因此,要在剖析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发展机制的理性认识基础上,总结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推广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先进模式[4-8]。

(一)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址保护与合理开发

中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文物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全由政府包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中国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这些资本正在寻找投资机会,政府应科学认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共生关系,通过产权制度创新,促使外部收益内部化,创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空间,主动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各类文物遗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使之成为推进文化遗址保护、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科学认识和处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的关系

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是相互促进、互辅共进的持续发展关系。文化遗址是遗址关联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是关联产业的灵魂和核心,只有保护好文化遗址,才能实现关联产业的持续发展。关联产业是文化遗址保护的重要资金来源和经济支撑,合理的文化遗址开发和利用能保障遗址保护持续投入,实现文化遗址的有效保护。

(三)推动企业创新,促进产业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提升价值空间

引导企业实施创新战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进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提高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促进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市场,经营文化品牌,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推进文化价值链高端演进;推动企业横向扩展,加速文化遗址与房产、旅游、演艺、商贸等产业融合,形成现代、高端、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形态,提升遗址文化产业链增值空间。

(四)完善文化资源配置机制,构建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和谐运行的有效机制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文化遗址保护领域,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遗址保护领域,以遗址保护外部(正)收益内部化等方式,创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第二,完善政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遗址关联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监管,建立文化遗址保护企业遴选标准与程序,创建规范的行业准入机制。制定遗址保护的标准与要求,建立遗址保护的动态监控与管理机制。打击倒卖文物、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有序的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创新行业人才交流机制,鼓励政府、事业单位系统在岗管理、技术人才到企业任职,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力度。第三,发挥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鼓励引进诸如文化投资咨询、文化信息服务、文物鉴别与评估、检测检验、文化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址开发投资商会等提供市场服务、保障市场运行、行业自律等各类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间桥梁和纽带联系、诚信建设、行业自律、行业交流、跨领域合作等作用与职能。

(五)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协调为辅的利益分配机制

第一,构建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将文化遗址保护责任和遗址开发收益权同时委托给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经营能力的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经营发展文化遗址关联产业,形成合理的遗址保护成本补偿机制和正常的产业利益回报机制。第二,创建政府利益协调机制。政府通过奖励、补贴、税收优惠、公共购买等政策,向企业收益倾斜,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减小企业经营风险,引导企业投资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领域。政府通过博物馆免费、门票补贴等政策,维护消费者公共文化消费权益,构建公众公共文化消费补偿制度。

五、结语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是一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发展形成的4种共生关系和模式中,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模式是在政府资金保护有限和非政府组织投入意愿微弱的条件下,实现遗址保护可供选择的最佳模式。大唐西市是民营资本参与文化遗址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案例,其基本经验是:政府引导,鼓励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以商养文,以文促商。该模式的成功是耦合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互辅共进关联机制。本文分析表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机制为:价值生成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坚实基础,利益分配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因此,陕西佳鑫实业公司创造的民营资本参与大唐西市文化遗址保护和关联产业发展的经验具有普遍性,值得广泛借鉴和大力推广。推广该模式的核心是要解放思想,创新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基本资源配置机制和作用,要努力构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价值生成机制、协调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参考文献:

[1]冯家臻,常平阳,李艳花,等.民间资本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遗址的成功例证:关于大唐西市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2013-12-30)[2014-08-30].http://www.sxjzw.gov.cn/admin/pub_newsshow.asp?chid=100119&id;=1000154.

[2]左惠.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供给模式选择[J].中州学刊,2009(5):279-280.

[3]王晓娟.构建遗址区文化产业和谐共生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8-07(B07).

[4]曹林.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实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芮明杰,李想.网络状产业链构造与运行:基于模块化分工和知识创新的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6]丁焕强.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农村金融体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0):59-62.

[7]陈稳亮.环境营造——大遗址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抓手[J].现代城市研究,2010(12):43-49.

[8]李海燕,权东计.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20.

猜你喜欢
市场文化产业政府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