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探究

2015-11-25 23:50伊犁师范学院王莉莉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档案建设策略困境

文/伊犁师范学院 王莉莉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探究

文/伊犁师范学院王莉莉

【摘要】在网络化办公环境下,高校应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本文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简要分析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设策略,以推进建设工作稳步进行。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困境;建设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应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网络化办公时代,传统的单纯依靠人工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对此,应当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促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精准化、规范化,适应信息时代需要。所以,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这一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提升高校档案资源服务能力的前提条件。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档案的形式、形成、存储、传递、利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数字馆藏资源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高效运作档案管理工作,亟待改变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就目前看,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档案管理技术层出不穷,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加之,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发展已见成效,一大批优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高校档案管理,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困境

(一)未建立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在分散领导的高校管理体制下,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去组织、规划、协调各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不到资源优化配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高校档案馆各自独立,封闭式的进行相关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使高校档案管理呈现出条块分割状态,各馆间的交流互动少,馆藏资源共享程度低,无论硬件设施配置还是数据库建设,整体上都处于较低水平,亟待改善。

(二)数据库建设滞后。现阶段,高校档案馆基本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可是缺乏科学规划,整体性考虑不够,系统软件功能缺失,造成标准化程度低,服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加之,各类档案的无序整理,缺乏对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的规范归类,只有条目数据库,没有全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等,类型单一,降低了馆藏资源利用率。

(三)管理技术手段落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以来不受高校特别重视,资金投入不足,软硬件配置低,造成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手段落后。不少高校只是初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也正因为如此,档案资源利用和共享达不到理想水平,为数字档案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带来了较大困境。

(四)管理人员信息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术,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然而实际工作中,不少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质并不高,而且年龄层较高、知识结构较低,缺乏自我完善的积极性。高校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的困扰,加快建立符合需要的档案管理团队。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着眼于整体发展,强化总体规划。高校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各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不应封闭式进行,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协调机构的组织下,树立大局观,从服务社会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整体上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组织机构,统一协调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降低资源浪费,推进建设进程。从中高校可以清楚看到国家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视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提升网络化办公水平,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办公网络化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提升档案信息自动化处理水平,利于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所以,高校档案管理应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化办公水平。比如,在文书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使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工作更便捷、更高效,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剔除无价值的文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便于档案资源检索,查漏补缺,调整和删除等。值得考虑的一点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网络化办公水平的提升,不得不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信息防御系统,通过杀毒软件、网络安全检测、加密、身份认证等手段保护档案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三)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提高资源共享率。档案数据库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核心工作,应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实际需要科学明确数据库定位,确定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标准、规模、效能等。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除了建立目录数据库外,还应建立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用于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软硬件可以通过购买获得,但是档案信息则需要高校自主建设,加大档案文件收集、整理,并确保质量。

在档案数据库设计上,采用ER模型分析与理清数据库内各功能实体之间的关系,以此为依据设计数据库框架结构,确定各功能板块。为实现标准化,要求制定统一的档案文献标准,对软硬件、网络传输等也要制定标准,避免数据库标准过低,确保档案信息在校园网与档案管理网之间的快速交换和存储。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使档案信息的搜集、分类、整理、检索等有一个信息化操作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这一管理信息平台应具有完备的功能体系:统一数字档案入口,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文件,支持新的业务加载,灵活管理权限及有效管理档案流程等。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使其更好的应用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主要从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两方面入手。在专业能力上,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档案知识和管理技能,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在信息素养上,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具备信息处理、加工与利用能力,将信息转化为档案资料。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熟练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提供支持。

高校应严格档案管理人员入职,提高准入门槛;定期组织培训、进修学习等活动,畅通在职人员职业发展渠道,尽可能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而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意识,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使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得到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需要认清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针对现阶段信息化建设遇到的困境,采取相关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全力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德华.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做好高校档案工作之我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2]刘海燕.浅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2).

[3]廖若莹.关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4]罗捷.关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0).

[5]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2007,06:63-64+67.

[6]杨剑,梁娟.刍议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档案, 2009,04:23-25.

猜你喜欢
高校档案建设策略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跟踪导练(一)
困境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高校档案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